明治维新能够成功,而中国近代的历次改革和革命却都以失败告终,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日本的幕藩体制并不是一个稳定的中央集权体制,而幕府和幕府将军,也不是一个稳定的中央集权政府,同时由于有天皇的存在,幕府将军虽然是实际上的国家权力掌控者,但是并不是国家权力的最终拥有者,因为名义上的天皇才是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幕末时期,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倒幕运动导致幕府的对于全国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大幅降低的时候,倒幕派自然而然的搬出了天皇来质疑幕府统治的合法性,而不是谋求建立一个新政权。
明治维新面对的列强压力没有中国那么打,有充足的缓冲时间完成变革,反观中国的近现代化发展,面临着列强的瓜分,与半殖半封的社会现状,同时,国内势力驳杂,时局动荡,没有充分的时间与足够的平台来维系改革的持续进行。
就社会经济层面而言,19世纪时的日本已有现代商业社会的基础,当时的中国则仍旧欠缺。
确实如此,毕竟在该发展的时候中国选择了闭关锁国,导致我们国家很长时间处在劣势。才有落后就要挨打这个历史教训。
政治方面:中国洋务运动毫无建树,根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
日本则改革落后制度、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和武士阶级的特权、并颁布宪法,建立新的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
经济方面:中国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官办企业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从发展。日本则进行大力改革,政府投资兴办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日本的殖产兴业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况且日本才那么少的人,而大中国这么多人口不是一个小的数目,那么多的民族那么多的习俗文化和忌讳,当时的内部分化就挺挺严重的。
阻力不同:
洋务运动外受西方列强,内受封建顽固势力的严重阻挠;日本幕府体制专制色彩较轻,倒幕运动的胜利扫除了改革的障碍。
实施条件不同:
中国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尚未形成;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获得发展,资产阶级已经形成。
性质不同: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改革;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日本则已经联合世界强国,并且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而在后期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虽说日本已经完成明治维新,但客观上仍为日本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简单来说,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天皇是个吉祥物,没什么权力,所以为了上台可以放弃一些东西,以打倒幕府,和地方大名、维新派、商人阶级(后来的财阀)、军队共治 而当时的清帝国,权力名义上仍然掌握在皇室的手中,因为妇人掌权名不正言不顺的关系,害怕失去权力后被清算的慈禧更不可能真的放权 再者,明治维新的推动力量包括各个阶层,其中包含掌握实权的地方大名,掌握军事力量的军队,掌握财政和资金的财阀,本质上就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
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即形成了支撑统一国家的经济基础;在统一的国内市场推动下,日本先是经过战争,推翻幕府统治,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其后由在国内统一市场的要求下,进行了政体改革,形成了近代国家。而中国此时仍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
国内市场
中国的文化是非什么不可型,而日本则是什么可以型。表现在实际中,中国儒学是官学,叶大根深,对外来文化不能对等接受;而日本虽然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但对荷兰学为代表的西学并不排斥,并能以同等态度对待。在1860s,西学在日本的根基要远比中国更深厚。
两者的背景丶性质丶都差不多,都在政治丶经济丶文化教育上做了重大措施,最有利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最大的不同点是:当时日本最高统治者权利集中,而中国当时的皇帝没有实权,造成有些无力的结果。
在社会类型方面,日本是非亲族协作型,它的团队是企业和单位,或者有的是养子,没有血缘关系,主要表现为武士道精神的忠,这就有利于现代企业发展;中国是亲族协作型,主要通过亲族、家族组成有血缘关系的团体,主要表现为儒家思想的孝。因此中国的家族企业表现为亲族谋利,日本企业表现为派阀谋利。
而且当时慈溪当权,一听说戊戌变法要除掉自己,瞬间就不同意了。但是明治维新是全民同意的,利益是放在全体日本人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