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结果在下方评论,不少于600字
2020年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三个“宪法宣传周”。为了相应国家号召,增加同学们对法律法规的了解,我们小组通过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问题来线下了解同学们的法律普及度。 本次调研决定在班级内部展开,通过宿舍以及课下时间对班级内31名成员(除了我)进行了调查。由于线上调查问卷大多数同学都是凭第一感觉选的,凭感情选的,说不出选择的理由来,多少都有一些“水分”,有些回答正确的也是蒙对的,所以我们采取线下面对面交流。通过调研,当前同学的法律素质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法律通型;二是似懂非懂型;三是法盲型。
从我31份调查数据来看,有43%的人喜欢法制节目,46%的人喜欢程度一般,11%的人不喜欢。9%的人对法律了解多,84%的人了解一般,7%的人一点都不了解。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法盲的人已经占到了一少部分,在法制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可以看到同学的法律知识还有很大程度的欠缺,我们的法制建设道路还任重道远。同学的了解渠道有哪些呢?10%的人是通过书籍,10%的人是通过电视,80%的人是通过网络。通过数据不难看出,书籍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而电脑等新兴媒体使同学们经常使用的工具。继承法、婚姻法、土地法等一些基本民事法律是出现纠纷较多的,那么同学们在这些方面了解又是多少呢?下面就来看一下调查数据,回答正确的占30%左右,而回答错误的则多达50%左右,另有20%左右的人回答不清楚。 由此可见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不高,对学习法律知识缺乏主动性,只在需要时,才会主动去了解学习,学习的途径也比较单一。 对此我提出一下几点建议:1、建立学生志愿者法律援助体系,与各大院校建立技术扶助合作,充分利用大学生自愿,对同学开展一些各个方面的培训,一方面使同学们的知识体系增加,改善目前大学生不了解法律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法律专业大学生得到一些实践性的锻炼,改变大学生只会说不会做的局面,可以说这是一个一箭双雕的方法。2、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同学对法律不感兴趣主要因为没怎么接触过,学校可以通过增加法律方面的公选课或者社团经常出一些法律方面的活,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真正的参与其中。
最后,这次的调查给我们当代大学生敲响了警钟。法律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就必须懂法;法律也是无处不在的,与我们息息相关,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因此,我们必须提高法律意识。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即将步入社会,为此需要掌握相当的法律知识。本次调研采用线上问卷形式,针对具体的与大学生相关的一些法律的具体内容进行调查。截至报告撰写时间,共收到203份有效答卷。 通过对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有约八成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法律的了解程度为“知道一些”,剩下基本全是“不怎么了解”,认为自己“很了解”法律的只有4人。 调查显示大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主要有:法制节目和法制活动;而对社会法律相关时事保持关注的同学也比较少,只有40%左右,可以看出大学生法律知识获取的途径实在缺乏,学校缺少相关专门的课程学习,这一点也是问卷最后一个问题里给出的最多回答。问卷中针对《劳动法》、《婚姻法》、《教育法》这三部与大学生相关的法律内容进行了调查。第四题至第八题为对《劳动法》的相关考查。第四题的正确率为60%,有相当的同学未全部选中。第五、六题为判断题,第五题的正确率高达98%;而第六题只有3%的正确率,这说明有97%的同学认为是正确的,可见对于涉及具体数字的条文,大家的了解就很匮乏了。第七题有64%的正确率,不少错误的同学都多选了教师节,但教师节并不是法定节假日。第八题的正确率为50%,不少同学错选了“国家政策”。第九至十二题是有关《婚姻法》的,除第九题外正确率都高达95%以上,而第九题正确率为76%,选错的同学也是对具体的年龄问题不是很了解。第十三题是对《教育法》的考查,只设置了一个问题,但正确率比较高,为96%,可见大学生对该方面了解程度比较高。
一、研究方法及时间:线上问卷;研究时间:2020年12月16日-17日。
二、研究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完善普法教育。
三、研究结果: 85.13%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14.87%认为无关;54.87%的大学生 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8.21%却认为不能,还有36.92%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23. 59%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3.08%了解很透彻;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76.41%, 12.82%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 最少数,为10.77%; 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70.77%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13.85%大学生认为多-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 学生认为多-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41份,有效填写人次为39。
四、结果分析 学生方面的因素: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仍有14.87%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他们应该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学法律知识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缺乏实践。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 -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是近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贫乏了; 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无法有效学习。
法律普及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法制观念的调研报告
--撰写人: 能动1904李祥龙
能动1904司潇涵
能动1904李少军
一、前言
(一) 活动背景
法律,是我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2月份为国家的法制宣传月,为了弘扬法制精神,增强法制观念,我们展开了此次调研。
同时,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成员,他们对法律的关注,对法律的了解度及对法律的困惑,是法制宣传的一个重要导向。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帮助他们解决法律困惑,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活动目的
1、通过此次活动,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制精神,增强学生在平常生活中的维权意识。
2、普法宣传的同时,调查学生最关心的法律问题和最常见的法律困惑,了解到学生对法律的需求,了解到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法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精神,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
(三)调研内容
1、在校学生对法律节目的关注度;
2、在校学生如何认识法律与生活的联系;
3、大学生平时了解法律的方式和期望通过何种方式了解法律;
4、在校学生对侵权行为的态度及措施;
(四)活动时间
2020年12月10日--2020年12月16日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对法律节目的关注度:
主要结论:总体上,在校学生对法律节目的关注度不高,经常关注的同学比例较小。数据显示,65%的同学偶尔关注法律节目,21%的同学很少关注,仅有14%的同学经常关注法律节目。这组数据很明显的反映出在校学生对法律节目关注度不高,更有一部分同学几乎没有关注过法律节目。
由上述数据可知,法律节目并不在同学们的关注范围之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①同学们认为法律节目枯燥无趣,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
③法律节目的普及及宣传力度不大;
③同学们接触法律节目的渠道少。
由此,学生组织应该加强法律宣传力度,多开展形式各异的法律活动,如模拟法庭等,提高学生对法律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同时,学校应当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基础课堂教学, 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
(二)学生遭到侵权时的态度:
主要结论:绝大部分学生会视侵权程度和维权难度再决定是否维权,只有一部分同学坚决维权。
结论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遭到侵权时,55%的学生会先视侵权程度再决定是否维权和21%会先视维权难度再决定是否维权,只有24%的学生会坚决维权。以上数据从另一方面可以放映出学生维权意识尚处于“睡眠”或“半睡眠”状态,这个现象并不乐观。面对侵权行为,大家一旦选择了沉默、畏缩和退让,甚或习以为常,那么,侵权行为则可能会对当事人造成更大的损失。
对此,我们建议: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书.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3、可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理工科大学生在法律情感方面,绝大多数都能认识到法律重要性。有94.3%的同学认为法律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相信法律,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求助于法律,剩余3%的同学本身就对司法机关、执法机关不信任、有偏见,这与当今社会经济、法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理工科大学生中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自己看书、报纸、电视、网络或者发生在自己周围的法律现象等,这个比重占到70.8%,而通过课堂学习所获得的法律知识的比重仅为21.5%。上述数据说明理工科大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不是很乐观,反映出应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问卷中提到“你希望多学习哪方面的法律知识”,87%选择民法, 59%选择刑法,44%选择诉讼法,30%选择宪法,39%选择行政法,53%选择经济法,这就说明同学们对于和我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民法兴趣最高,其他的虽然比例不高,但是能充分说明理工科大学生希望进一步加强自己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
中北大学理工科大学生在法律意识方面,89.6%的同学都能在学习生活中坚持依法办事,这说明理工科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对法律存有敬畏,6.1%的同学对现如今的社会法治环境和校园法治不是很满意,还剩余 4.3%同学认为如果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只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就行。
在法律信仰方面,此次调研理工科大学生中,91%对中国法治有着坚定的信心,对法律神圣地位还是坚定的。其次,通过数据调查,另一方面也能够反映其矛盾的心理,他们对能司法公正存在一定的信心不足,有40%的学生对法律和权利的关系认定模糊,其认定权利大于法律,这与中国传统的人治思想分不开。这种不完善的法制环境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的消极因素必然对大学生法律信仰有着巨大的影响。
通过问卷方式的数据调研和分析表明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还是比较乐观的,但其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这些问题同中北大学校园环境、理工科专业特点以及理工科大学生自身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是当*工科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二是理工科属于自然科学强调理性,忽视了人文素养和法律素养的培养。使得理工科大学生无法真正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无法由此坚定自己的法律信仰,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所以理工科大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法律普及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法制观念的调研报告
--撰写人: 能动1904李祥龙
能动1904司潇涵
能动1904李少军
一、前言
(一) 活动背景
法律,是我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2月份为国家的法制宣传月,为了弘扬法制精神,增强法制观念,我们展开了此次调研。
同时,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成员,他们对法律的关注,对法律的了解度及对法律的困惑,是法制宣传的一个重要导向。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帮助他们解决法律困惑,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活动目的
1、通过此次活动,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制精神,增强学生在平常生活中的维权意识。
2、普法宣传的同时,调查学生最关心的法律问题和最常见的法律困惑,了解到学生对法律的需求,了解到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法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精神,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
(三)调研内容
1、在校学生对法律节目的关注度;
2、在校学生如何认识法律与生活的联系;
3、大学生平时了解法律的方式和期望通过何种方式了解法律;
4、在校学生对侵权行为的态度及措施;
(四)活动时间
2020年12月10日--2020年12月16日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对法律节目的关注度:
主要结论:总体上,在校学生对法律节目的关注度不高,经常关注的同学比例较小。数据显示,65%的同学偶尔关注法律节目,21%的同学很少关注,仅有14%的同学经常关注法律节目。这组数据很明显的反映出在校学生对法律节目关注度不高,更有一部分同学几乎没有关注过法律节目。
由上述数据可知,法律节目并不在同学们的关注范围之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①同学们认为法律节目枯燥无趣,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
③法律节目的普及及宣传力度不大;
③同学们接触法律节目的渠道少。
由此,学生组织应该加强法律宣传力度,多开展形式各异的法律活动,如模拟法庭等,提高学生对法律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同时,学校应当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基础课堂教学, 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
(二)学生遭到侵权时的态度:
主要结论:绝大部分学生会视侵权程度和维权难度再决定是否维权,只有一部分同学坚决维权。
结论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遭到侵权时,55%的学生会先视侵权程度再决定是否维权和21%会先视维权难度再决定是否维权,只有24%的学生会坚决维权。以上数据从另一方面可以放映出学生维权意识尚处于“睡眠”或“半睡眠”状态,这个现象并不乐观。面对侵权行为,大家一旦选择了沉默、畏缩和退让,甚或习以为常,那么,侵权行为则可能会对当事人造成更大的损失。
对此,我们建议: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书.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3、可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
法律普及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法制观念的调研报告
--撰写人: 能动1904李祥龙
能动1904司潇涵
能动1904李少军
一、前言
(一) 活动背景
法律,是我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2月份为国家的法制宣传月,为了弘扬法制精神,增强法制观念,我们展开了此次调研。
同时,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成员,他们对法律的关注,对法律的了解度及对法律的困惑,是法制宣传的一个重要导向。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帮助他们解决法律困惑,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活动目的
1、通过此次活动,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制精神,增强学生在平常生活中的维权意识。
2、普法宣传的同时,调查学生最关心的法律问题和最常见的法律困惑,了解到学生对法律的需求,了解到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法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精神,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
(三)调研内容
1、在校学生对法律节目的关注度;
2、在校学生如何认识法律与生活的联系;
3、大学生平时了解法律的方式和期望通过何种方式了解法律;
4、在校学生对侵权行为的态度及措施;
(四)活动时间
2020年12月10日--2020年12月16日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对法律节目的关注度:
主要结论:总体上,在校学生对法律节目的关注度不高,经常关注的同学比例较小。数据显示,65%的同学偶尔关注法律节目,21%的同学很少关注,仅有14%的同学经常关注法律节目。这组数据很明显的反映出在校学生对法律节目关注度不高,更有一部分同学几乎没有关注过法律节目。
由上述数据可知,法律节目并不在同学们的关注范围之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①同学们认为法律节目枯燥无趣,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
③法律节目的普及及宣传力度不大;
③同学们接触法律节目的渠道少。
由此,学生组织应该加强法律宣传力度,多开展形式各异的法律活动,如模拟法庭等,提高学生对法律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同时,学校应当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基础课堂教学, 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
(二)学生遭到侵权时的态度:
主要结论:绝大部分学生会视侵权程度和维权难度再决定是否维权,只有一部分同学坚决维权。
结论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遭到侵权时,55%的学生会先视侵权程度再决定是否维权和21%会先视维权难度再决定是否维权,只有24%的学生会坚决维权。以上数据从另一方面可以放映出学生维权意识尚处于“睡眠”或“半睡眠”状态,这个现象并不乐观。面对侵权行为,大家一旦选择了沉默、畏缩和退让,甚或习以为常,那么,侵权行为则可能会对当事人造成更大的损失。
对此,我们建议: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书.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3、可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