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德不立,国无法不治。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对于社会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法律与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两种重要的调整机制,共同维护人类社会关系稳定、和谐发展。结合现实谈谈你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理解。
请各班班长根据主题拟订题目组织同学讨论,注意请同学们在回帖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方便老师统计考核。
格式:班级+姓名+学号+内容
人无德不立,国无法不治。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对于社会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法律与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两种重要的调整机制,共同维护人类社会关系稳定、和谐发展。结合现实谈谈你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理解。
请各班班长根据主题拟订题目组织同学讨论,注意请同学们在回帖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方便老师统计考核。
格式:班级+姓名+学号+内容
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
法律与道德是两种不同行为规范,它们的产生原因、调整对象、调整范围、表现形式、调整机制、评价标准等方面各有不同。
食品5 杜承霖1731525
17食品5班 孙静 1731504
在公共生活中,由于个人的行为会影响他人的生活,因此约束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很多。其中,法律是最权威的规则,它既有国家强制性,又有普遍约束力;它不仅确认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共生活准则,引导人们自觉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而且通过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强制人们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只有政府、社会和公民都具有明确的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并自觉地遵守公共生活准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现代生活方式。
食品5班 郭佳玥 1731502
法律赋予道德以力量。道德本身是没有强制力的,而在道德基础上产生的法律有强制力。
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益
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是法律的有益补充,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无意义的法律,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
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的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
浅显的来说法律基本上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食品5班 练欣怡 1731505
道德是法律的价值追求。在一定时期,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这样,由人制定的法律必然不能完全反映自然法,即我所定义的道德。越来越趋近于道德的实然道德永远是法律的价值追求,引导着法律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使法律不仅仅是“一种必要的恶”,越来越趋近于正义。
食品五班李嘉伟1731520
法与道德在本质上有一定联系,内容上存在相互渗透的联系,法与道德在内容上有相互重合的地方.道德对社会的调整不具有强制性,而法律具有普遍性,程序性和强制性.二者区别在于生成方式的建构性与非建构性.发在生成上由有权威主体经程序主动制定认可,具有建构性.道德是社会生产生活中自然演进的;发有明确的行为模式,道德有相当大的弹性.法有可诉性强制性,道德的约束多靠舆论和自身.
食品5班 郭佳玥 1731502
法律使道德得以具体化。法律为道德的遵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互相弥补不足,为人类构建一个良好的秩序。
食品5班 练欣怡 1731505
法律赋予道德以力量。道德本身是没有强制力的,而在道德基础上产生的法律有强制力。法律将一些道德规范纳入自己的范畴,这时,这些规范依然是道德,但已经具有了强制性的特征。
17食品5 迪丽菲拉1731501
法律和道德关系,简单来说法律基本上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法律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公序良俗原则。 简单解释一下公序良俗原则,大概就是维护公共指数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还有一般的道德良好风尚。
17食品5班 邓恬悦 1731510 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在一些情况下是成立的:当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基本一致时,由于法治原则要求法律条文必须具体、可操作,并被社会大多数成员所接受,即“不能强人所难”,那么相对更抽象、更宽泛、要求更高的道德来说,法律看起来就是底线。
17食品5班 邓恬悦 1731510 但如果法律和道德如前述的情况发生明显冲突时,“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就不再成立。 需要说明的是,道德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化的,但和法律变化的速度不一定同步,所以相对法律既会有滞后也会有超前的情况。
食品5班 许秀松 1731524
现代社会,国家崇尚依法治国,然而,在社会上只有法律是不够的,人要立足于社会,还要有基本的道德准则。
食品5班李嘉伟1731520
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二者的区别至少可归结为:
1、产生的条件不同。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食品五班李苏心 1731518
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的流通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在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观念是便利与效率,而非道德。
食品5班李嘉伟1731520
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17食品5班 濮智航 1731523
首先,法律与道德有一致性,法律与道德同时作为上层建筑, 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又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历史性,它们都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其次,法律与道德在功能上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同属于社会精神文明范畴,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途径,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下作用也不相同。
食品5班 郭佳玥 1731502
道德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
法律绝不代表正义,代表的是平等。这是个中性词,它不能有任何的偏向于“善”或“恶”,否则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恶——维护某一群人的利益。所以,法律至高无上,人人平等——它是框架,不能也不允许有主观倾向和感情。私权:法无禁止皆自由;公权:法无授权皆禁止。法律角度上,万事没有“善恶”,只有裁定标准,所以何来“惩恶扬善”,“善恶”是道德角度的标签而道德伦理是一种没有标准的标准,存在于每个人的认知中,且受文化和地域,教育程度等影响,标准不统一。
17食品5 1731501 迪丽菲拉
食品5班李嘉伟1731520
3、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的流通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在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观念是便利与效率,而非道德。
食品5班 郭佳玥 1731502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
食品五班李苏心 1731518
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其中,第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类道德是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转化为法律,否则就会混淆法律与道德,结果是“法将不法,德将不德”
17食品5班 濮智航 1731523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屏障。
17食品5班 濮智航 1731523 法制不健全,社会秩序紊乱,导致道德沦丧。反之,如果法律公正严明、平等,同样也可以促进道德教化作用。
17食品5班 濮智航 1731523 法律对道德的实施也起到辅助作用,道德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信念保证法律的遵守,同时也可促进司法和执法的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