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近代化比较
17日2郑卓维小组名单(共12人)如下:
组长:1762227郑卓维;
组员:1762208王钱怡 1762213苏畅 1762214李萍萍1762230 游政贵 1762212赵欣欣 1762207王思佳 1762211应钰雯 1762231朱吉斌 1762210蔡佳丽 1762229徐澳 1762209孙婧妤
话题: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近代化比较
17日2郑卓维小组名单(共12人)如下:
组长:1762227郑卓维;
组员:1762208王钱怡 1762213苏畅 1762214李萍萍1762230 游政贵 1762212赵欣欣 1762207王思佳 1762211应钰雯 1762231朱吉斌 1762210蔡佳丽 1762229徐澳 1762209孙婧妤
6:中国洋务运动的力量主要是洋务派,他们多为地方掌握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是日益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
除了发展现代企业和改革经济制度,被日本视为立国之本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明治政府不仅增加了教育设备和改善教育条件,而且兴办学校,改革教育制度。
7;洋务运动外受西方列强,内受封建顽固势力的严重阻挠;日本幕府体制专制色彩较轻,倒幕运动的胜利扫除了改革的障碍。
7.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采用君主立宪制(二元制)的形式,但实际上依然实行专制主义,藩阀以天皇的名义掌握政权。
实质上仍然是中学为体,所以不完全的改革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日本的明治维新不仅学习科技,还学习了制度,最终成功。不但摆脱了民族危机,还成为了亚洲强国。
经济上: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即形成了支撑统一国家的经济基础;在统一的国内市场推动下,日本先是经过战争,推翻幕府统治,建立了统一的国家(绝对主义),其后由在国内统一市场的要求下,进行了政体改革,形成了近代国家。而中国此时仍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8.促使中国的清王朝改变政治体制,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并于1908年8月27日颁布《钦定*大纲》,中国开始了“君主立宪”的道路。
文化上:中国的文化是非什么不可型,而日本则是什么可以型。表现在实际中,中国儒学是官学,叶大根深,对外来文化不能对等接受;而日本虽然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但对荷兰学为代表的西学并不排斥,并能以同等态度对待。在1860s,西学在日本的根基要远比中国更深厚。
而中国的科举制,将学习文化变成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行动,学为优为仕,而日本的教育,有一种为了提高常识而努力的态度。在两国同时开始变革之时,人均识字率上,日本要远远高于中国。
政体 清政府形式上是统一的封建国家,既是统一国家,容易与西方的统一国家混淆概念。近代的统一国家,要求掌权政府能够有效掌握、运用国力,即真正掌握税收、人力等资源;而清政府虽然是统一的国家,但并不能真正掌握税收,清政府从地主阶级、官僚阶级中获得税收,同时对地主阶级、官僚阶级给予一定的自由征税权力,使得国家的财力不能有效为中央政府运用。
同时,清政府采取科举制选拔地主、官僚中的精英进入政府,与其一起管理国家,因此地主、官僚对清政府并无过多不满;而日本实行世袭制,下级武士、乡士等阶层对政体非常不满。
10: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官办企业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从发展。日本则进行大力改革,政府投资兴办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日本的殖产兴业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土地革命,封建社会是以农业作为社会生产主要部门的社会。封建社会的本质可以简化为:领主——地主——农民(中国为典型),地主——农民。封建社会向近代化转变。首先要进行土地革命。中国的土地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才彻底完成。但同样,明治维新也并没有彻底完成。
9.中、日两国面对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进逼,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改革,然而最终以为改革目标而独立富强的却是日本。中国却因官僚和百姓的固步自封,以及慈禧的垂帘听政导致了百日维新的失败,从而步入低谷。
10.若深入检视改革历程即可发现:中国的封建势力为了保有既得利益,只提倡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而极力避免触及政治改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日本则是全盘西化,并且相当程度地注重典章制度与思想、观念方面的改革。
近代产业,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几乎同时开始,但是洋务运动一直以官办为主。明知维新一开始也是官营、官民合办,但在发现不成功后,立即将产业或送或象征收费交给了私人,并成功扶植其民族商业。
10:我国只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原有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的触动。日本则大力发展近代教育,改革教育内容,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并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