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近代化比较
17日2郑卓维小组名单(共12人)如下:
组长:1762227郑卓维;
组员:1762208王钱怡 1762213苏畅 1762214李萍萍1762230 游政贵 1762212赵欣欣 1762207王思佳 1762211应钰雯 1762231朱吉斌 1762210蔡佳丽 1762229徐澳 1762209孙婧妤
话题: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近代化比较
17日2郑卓维小组名单(共12人)如下:
组长:1762227郑卓维;
组员:1762208王钱怡 1762213苏畅 1762214李萍萍1762230 游政贵 1762212赵欣欣 1762207王思佳 1762211应钰雯 1762231朱吉斌 1762210蔡佳丽 1762229徐澳 1762209孙婧妤
1.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1:首先,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在美国“黑船事件”后被迫进行的,是在外在压力下被迫进行的变革。
而中国的近代化是中国的领导人,基于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潮流,主动进行的变革,具有明显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当时封建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统治权力。他在实际上也是完全掌握了政治上的 统治权,军事上的指挥权,经济上的支配权和意识形态上的控制权。洋务运动正是在高度的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之下进行的 , 洋务派很微弱的努力既受到皇帝的限制,又受到封建顽固派 的强有力的阻难。
日本属于传统体制属于封建世袭领主制。在幕藩体制下,日本是一个松散的有多个藩地 组成的国家,藩主有很大的自治权;但是这些藩地有很强的天皇中心观念,这使得明治政府 的中央集权体制相对简单得建立起来。幕藩体制下等级森严,日本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 斗争高涨,成为明治维新成功的最根本动力。在“尊王”的口号下,各阶层很自然得都拥戴 天皇,使天皇在实际上取得了统治权
中日两国都是“后发型”现代化,但日本“后发”的同时又是“外生”的,有学者认为 日本实现较彻底改革的关键是立志推进现代化的领导人掌握了国家实际的政治权力,能将传 统政治领导转化为具有现代化倾向的政治领导, 并维持领导集团内部的高度团结。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但是,它们各自所拥有的力量,和作为其对立面的力
量,却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
日本封建统治者长时期内没有建立起君主专制和严格的中央集权,是明治维新其所以不同于洋务运动而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
洋务运动却是在高度的君 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之下进行的。中国封建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统治权力。
2:中国洋务运动的力量主要是洋务派,他们多为地方掌握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是日益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推翻了幕府统治后,由明治天皇掌权,二者形成合力,进行大刀阔斧、全方位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