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战略安排—————刘玮小组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玮发布于:2018-04-12 19:35:23

小组成员刘玮,郭凤玲,李德昭,郑晨曦,刘怡文,周甜甜,罗侯晋,王玥,陈悦妍,奚静雯,讨论主题:新时代中国对各国外交的战略安排

点赞 (4) 回复
12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凤玲发布于:2018-04-12 20:53:22

第三波全球化浪潮的核心内涵将是全球治理,即相对平等的国际参与、相对平行的大国协调、相对平衡的经济布局。正如习*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言,“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中国可以在第三波全球化浪潮中积极作为、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其良性发展。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陈悦妍 2018-04-12 21:02:50

随着历史的演进,时代的演变,融合开放,相互包容。全球治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和平 是共同发展的唯一道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悦妍发布于:2018-04-12 20:54:23

       在这一宏大的外交系统工程中,中国外交的战略路径将在两大支柱性领域发挥作用:一是全球伙伴关系的建立,中国将以“新型大国关系”理念,推动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性和地区性大国,建立与维持稳定又相对平衡的伙伴关系,最终构建起全球性伙伴关系网络;二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础,构建区域性、跨区域性、区域间互联互通的系统全球性网络化结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凤玲发布于:2018-04-12 20:54:58

近代以来,强权政治的丛林法则、世界体系的霸权追求、大国更替的权力转移、国家安全的绝对保障、国际制度的西方主导,这些成为国际社会里西方外交行为的基本逻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悦妍发布于:2018-04-12 20:55:57

       对世界而言,国际格局正处于发展演变重要关头,人类社会再次走到历史十字路口,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合作还是对抗,是共赢还是零和?对这些问题,大国作出什么选择,牵动世界未来发展,攸关人类前途命运。就中国来说,中共十九大确立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征程,也明确了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应当努力的大方向。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继续积极创新,开拓进取,又取得重要突破和进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奚静雯发布于:2018-04-12 20:56:15

在分析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时,*书记在演讲中称,“坚持多边主义,谋求共商共建共享,建立紧密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形势下全球经济治理的必然趋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郑晨晞发布于:2018-04-12 20:56: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外交亦需确定新全球方位——既明确把握国际关系纵向发展大方向,又准确界定在国际社会横向框架中自身的坐标。

  当前,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则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时期。在这一变革进程中,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命运与世界命运联系日益紧密。

  随着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西方发达国家综合实力相对下降,非西方文明区域的社会焕发出强大活力,历史发生“大逆转”,人类不同文明区域进入再平衡的新进程。中国主张的“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正顺应了这样的历史发展宏观进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凤玲发布于:2018-04-12 20:57:03

当代国际社会,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趋势日益凸显,国际关系即将超越传统样式的门槛,朝着“新型国际关系”方向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甜甜发布于:2018-04-12 20:57:32

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凝聚智慧,搭建了中国的外交战略新架构,使得战略谋划的前瞻性更加强化,战略思想的系统性更加完备,战略手段的针对性更加明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凤玲发布于:2018-04-12 20:57:46

在新时代的国际社会中,基于传统西方外交逻辑的行为导致了诸多国家间不同层次的对抗与区域内的动荡不安。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看到了国际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不公正与不合理,正从不同角度协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致力于建成“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甜甜发布于:2018-04-12 20:59:14

主权平等,仍是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即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各国有权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新形势下,中国坚持主权平等,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凤玲发布于:2018-04-12 20:59:32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提出了一整套外交战略理论体系与外交行为的总体设计,表述了中国外交的远大理想,制定了中国外交的长远目标,形成了中国外交的理论逻辑,构建了中国外交的道义内涵,提出了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作出了中国外交的战略部署,确定了中国外交的行为准则,安排了中国外交的行动方式,从而确定了中国外交在全球方位中的基准坐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凤玲发布于:2018-04-12 21:00:04

中国外交的远大理想,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百年来的“中国梦”,其内核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梦成为了中国外交的灵魂。

实现中国梦,一方面离不开国际环境的和平、国际秩序的稳定;另一方面更需要确定中国外交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被确定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首次明确表述其外交战略目标,展示出中国将通过改革与完善现有国际秩序,实现国家间的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将国际关系的构建推向新阶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内涵。在第三波全球化浪潮中,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相互依存、守望相助、利益相连、责任共担、命运相通——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将人类紧密联系在一起。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甜甜发布于:2018-04-12 21:00:16

合作共赢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要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相处之道,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和发展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甜甜发布于:2018-04-12 21:00:52

中国深耕细作,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带头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相携相助,结伴而行,共同富裕,共享和平与繁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凤玲发布于:2018-04-12 21:01:05

实现外交战略目标,中国需要有新的外交理念予以支撑。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安全观、发展观、治理观,以推动全球化进程。

中国将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并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世界各国共同维护国际社会和平稳定的大局。

同时,中国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新发展观,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道理,将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做出不懈努力。

而“治理”是实现美好世界建设的重要理念,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需要世界各国和民众共同参与和管理,才能做好“全球治理”这个宏大工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甜甜发布于:2018-04-12 21:01:33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首要问题,在于推进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中共十八大以来,有序推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始终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2014年习*提出“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在十九大报告中,习*又提出“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奚静雯发布于:2018-04-12 21:02:00

十九大报告不仅将“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列在一起提出,还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做出明确界定,就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这三个关键词旨在摈弃传统的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建立在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这一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之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凤玲发布于:2018-04-12 21:02:38

中国外交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提出了中国外交的道义内涵。在外交实践中,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强调在合理追求国家利益的过程中,站在道义高度,秉持国际正义处理国家间关系。在国家间的外交关系中,秉持“亲、诚、惠、容”理念,以亲情感人、以诚意对人、以授人以渔的方式惠人、以尊重包容待人。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周甜甜 2018-04-12 21:04:12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并非是另起炉灶,而是对现有国际关系范式的补充、改革与完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奚静雯发布于:2018-04-12 21:03:42

*书记对新时代中国外交提出的任务,融入了“兼济天下”的精神,体现出大国担当。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等具体工作立意高远,展示出中国与世界携手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决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甜甜发布于:2018-04-12 21:04:43

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甜甜发布于:2018-04-12 21:05:13

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各国利益与共,命运相连,必须摒弃逐利争霸的旧模式,走以制度、规则来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新道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郑晨晞发布于:2018-04-12 21:05:47

  在新时代的国际社会中,基于传统西方外交逻辑的行为导致了诸多国家间不同层次的对抗与区域内的动荡不安。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看到了国际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不公正与不合理,正从不同角度协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致力于建成“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甜甜发布于:2018-04-12 21:05:48

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是一种世界观、一种价值观的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悦妍发布于:2018-04-12 21:06:20

    习*在报告中准确、清晰、科学地对中国外交在二十一世纪的地位、角色和战略内涵进行了新的定位和规划,客观、深入、及时地对中国外交的大方向做出战略展示,是中国外交坚持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方针的生动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甜甜发布于:2018-04-12 21:06:33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超越不同历史文化、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的隔膜与局限,力图寻求人类文明最大公约数和利益交汇点,以造福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宗旨,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以解决国际社会多年累积的政治、安全、发展、文明和生态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成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与世界和平与繁荣的价值引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奚静雯发布于:2018-04-12 21:07:00

*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充分体现习*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正确义利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观,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观,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甜甜发布于:2018-04-12 21:07:07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2013年,习*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201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习*全面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政策方案,形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总路径和总布局,描绘了国际关系发展的美好愿景,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悦妍发布于:2018-04-12 21:07:16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化的‘中国智慧’将引导国际社会达到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境界。同时它代表着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对国内国际形势和新任务的认识,是习*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对当前全球化的价值重构和理念创新。”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认为,过去由发达国家和西方世界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如今却引发了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极端主义等思潮合力推动的“逆全球化”潮流,使世界追求和平与繁荣的探索遭受了挫折。而习*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融合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道德主义原则和“中和位育”的价值追求,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出了文明共同体的精神,这种从根本上反对零和博弈的价值观更能让世界共同发展的信念行稳致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悦妍发布于:2018-04-12 21:08:12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5年来,习*总书记以伟大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非凡胆略,谋划运筹对外工作全局,指引中国外交开拓前行,更加自信、更加鲜明地展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推进全方位外交布局,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坚定维护国家利益,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甜甜发布于:2018-04-12 21:08:13

习*提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发展理念,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打造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是遵循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系牢命运共同体的坚固纽带;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持久未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5 6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