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现有的保障能力,将各项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控制在社会保险基金和各级财政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这标志着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将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倡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政策导向转变为共建共享、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导向,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逐步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发展趋势,描绘出党中央提出的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美好前景。
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应当充分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这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
在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方面,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应当充分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这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在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应当通过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增强社会保障的公平性。
在十九大报告中不仅在民生保障方面提出“人人享有”的发展目标,而且也强调“人人尽责”,这充分体现了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基本原则。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和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在社会保险方面应当遵循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和发展规律,不仅要明确用人单位和政府的责任,也要明确个人责任,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并承担相应的缴费责任和义务。
要合理地明确界定社会保障的相关主体之间的责任边界和权利,个人、用人单位和政府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权责清晰”,就是要合理地明确界定社会保障的相关主体之间的责任边界和权利,个人、用人单位和政府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国际经验表明,如果采取福利国家模式,政府责任过大,待遇刚性过强,财政压力巨大,不堪重负,难以为继。如果采取个人账户模式并扩大个人账户规模,实行所谓的“自我积累、自我保障”,不仅缺乏社会共济,而且不够公平,不符合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我国应当遵循社会保险的发展规律,在社会保险方面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基本原则,特别是要适当强化个人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方面的缴费责任和义务,将待遇与缴费适度挂钩,增强社会统筹互济
总书记曾经多次强调社会保障水平不能脱离实际,不能搞过度福利化,福利水平的提高必须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基础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收入提高必须建立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福利水平提高必须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基础上,防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在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方面,应当遵照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坚持保障适度的基本原则,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现有的保障能力,将各项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控制在社会保险基金和各级财政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建立合理的待遇确定机制和调整机制,随着经济发展,适当提高各项待遇水平,防止出现过度福利化倾向。
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以及工伤保险制度,促进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将社会保障覆盖全体国民,努力实现人人依法公平享有社会保障的发展目标。
一、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目标任务
作为关乎百姓生计的民生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总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地提出体现时代特征、保障民众生活的建设任务,民生建设永远也不会终结。这不仅是民生建设的内在规律,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新时代民生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努力补齐民生建设的短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着力解决民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呼吁,做到原来没有的民生项目要尽快实施,一些覆盖不全面的民生项目尽快实现全面覆盖与全员覆盖,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待遇差距过大的民生项目要通过深化改革使之缩小到更加合理的范围,促进民生事业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建设,让人民的生活更为宽裕
勃兴之间民生为大,美好生活民生为先,社会安全民生为基,这是人类数千年发展史的经验总结,这意味着民生事业总是与社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紧密相连。然而,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往往从经济发展的补充、社会矛盾的化解、社会问题的解决等方面去理解并开展民生建设,似乎民生事业只是为了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以为经济发展了民生问题自然就不存在了,由此导致民生事业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把民生事业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提升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个战略高度上,把民生事业当做增强民族凝聚力及国家向心力的有效手段,认为民生保障是人民安全的重要基础,民生得不到保障与改善就不可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因此,民生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体系有机组成部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工具。这不仅提升了民生建设的战略性地位,而且完善了国家安全体系,增强了建设民生事业的自觉性。
民生内涵十分丰富,既可以从“摇篮”到“坟墓”,也可以只关注某个阶层及其某个方面的项目,既可以是物质生活的也可以包含精神生活的项目,既可以解决基本生活需要也可以提供高福利项目。这就要求民生建设必须坚守底线,底线不清、失去底线甚至没有底线都不利于民生事业公平可持续的发展。一段时期以来,人们没有很好地理解中国民生建设的领域、范围及边界究竟在哪,各主体在民生建设中的责任范围、责任边界及责任大小不够清晰,各主体的民生权利大小、民生待遇多寡明确不够,民生事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守底线”,尤其要守住政府的责任底线,明确政府在社会保障项目及其待遇与水平等方面承担的责任,合理区分哪些是具有底线性质的民生项目,何种水平的待遇民众必须能够享有,民生待遇差距究竟控制在多大范围内比较合理。坚守底线就是要“兜底线”,确保民生项目能够覆盖到民众基本生活的各个方面,民生待遇能够解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切实增强民众的获得感;坚守底线就是要建机制、“织密网”,在民生项目全覆盖、地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人员全覆盖及服务全覆盖;坚守底线就是要保障适度,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第一位的工作,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推动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局势稳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6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在90%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去产能职工得到多渠道安置。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失业保险防失业、促就业作用有效发挥。中国特色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超过9亿人,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制度公平性显著增强。基本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10.7亿人,更好满足了群众需求。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积极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规模持续扩大,累计结余7.4万亿元。制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启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稳步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健全待遇调整机制,不断完善基金监管机制
出台加强新形势下引进外国人才工作的意见,制定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意见,全面深化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减少434项职业资格,加强人才激励表彰,创新人才引进政策,人才评价激励引进机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超过2.3亿人,引进外国高层次人才300多万人次,人才队伍素质和结构明显改善。人才工作的扎实推进,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有力地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
公务员分类改革破冰前行、稳步推进。试点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突破职务晋升“天花板”,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公务员考录、公开遴选100万人,年均培训500万人,队伍能力和作风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颁布施行,灵活用人机制初显成效。中国特色退役军官安置制度建设积极推进,25.6万名军转干部得到妥善安置,企业军转干部保持总体稳定。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打造了一支履行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坚强骨干力量。
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的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初步形成,最低工资制度进一步健全,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类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建立实施,津贴补贴制度逐步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促进了工资收入差距的逐步缩小,分配结构不断改善,分配秩序趋于规范。
劳动合同制度全面实行,集体协商积极稳妥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逐步完善,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效能建设持续加强,违法案件、突发事件总量均呈下降态势。建立健全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长效机制,持续推进专项整治,拖欠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中国特色劳动关系的创新发展,有效维护了劳动者权益,保持了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理念、发展方式、治理机制不断改革创新、转型完善,逐步从多点突破到全面发力、纵深推进,形成了布局合理、体系健全、运行有序的科学治理架构。五年的改革是突破性的、进展是全方位的、成就是历史性的,解决了不少重大问题,破解了许多突出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展现出旺盛的活力、不竭的动力、强大的助力,社会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习*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并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