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畅所欲言
建设科创中心不能仅仅是科技创新,而应该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上海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
本质上,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是由于在体制机制、利益分配、中介服务、金融配套、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完善,特别是政府干预过多,阻碍了技术转化为产业的传导机制,制约了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活力迸发。
建设科创中心不能仅仅是科技创新,而应该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上海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
上海已经清醒地看到,当前和面向未来的发展必须更加重视品质、结构和效益,必须更加重视对国家战略的贡献,创新的根本是更好地发展、持续地发展。而在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同时,上海要建科创中心,而且是国际领先、有全球影响的,任务将是非常艰巨的。与世界科创中心相比上海差距主要有:一是缺乏世界一流的科创企业;二是缺乏以人才为核心的科研经费投入机制,难以吸引国际一流人才;三是缺乏世界一流的国立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四是缺乏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方向的能力;五是缺乏持续不断产生重大科学发现和变革性技术成果的能力;六是缺乏学术传承和有效的产学研结合机制。
按照“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的总体要求,站在国家战略和全球竞争的高度,上海发布的人才“30条”政策,紧紧围绕最难突破、也最关键的人才体制机制问题,从“放”和“破”上下功夫,不断完善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
还要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上海已经具有的创新环境,是其能够成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是,要想跻身世界前列,无疑还需要在环境建设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出更大的力气。别的不说,仅人才落户,就是一个需要上海做出积极改变的问题。而诸如人才进入上海以后的各种保障条件能否具备,也对人才作用的发挥影响很大。
从各国的经验看,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如下因素: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一个较强的基础条件。一种有效的制度支持。所以在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过程中,应该对这些因素给予保障。
用全球视野思考问题、参与国际竞争,既要在尊重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规律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也要走出一条符合国情和上海实际的路子,从而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聚焦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我们面向未来发展的动力,正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要把科技创新放在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向创新要活力、要动力、要效益。三是要体现出中心城市的优势和功能。
在上海围绕科创中心建设开展的一系列调查和研究中,除了目标定位,“活力”和“动力”的问题一直是重要切入点。上海市委书记*指出,活力不等于创新,但有了活力,创新就有了保障。社会有没有创新活力,关键在于让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都成为创新创造的主体。为此,必须向改革要活力、向市场要动力,以开放倒逼改革,运用市场机制,全面提高创新资源的整合和配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