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召开的中共上海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并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两步走”规划,到2020年前,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到2030年,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并在体制机制、人才机制、创新环境和重大布局等方面作出部署。
你对上海将要建设科创中心城市有什么看法呢
25日召开的中共上海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并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两步走”规划,到2020年前,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到2030年,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并在体制机制、人才机制、创新环境和重大布局等方面作出部署。
你对上海将要建设科创中心城市有什么看法呢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都是中央对上海的战略要求。如果说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顺应了1980年代特别是1990年代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对外开放的历史要求,那么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追求则契合了新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全球勃兴、创新驱动在国内深入推进的时代条件,是上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背景下承接国家使命,因应新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专家们普遍认为,无论是学界认可的论文、创新的技术,上海都不缺,但在技术成果转化为产业方面,却总是“差了一口气”。这种“差口气”,换一个维度观察,就是产学研用没能有效结合,创新链呈现阻断状态。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都是中央对上海的战略要求。如果说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顺应了1980年代特别是1990年代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对外开放的历史要求
浦江创新论坛历经10年发展,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层次国际化科技创新交流平台之一,本届论坛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格局与使命”为主题,邀请来自全球的政界高层、学界泰斗和商界精英汇聚浦江,立足上海,聚焦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科技创新格局。
上海曾经是我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曾经拥有许多令全国人民无比骄傲的民族工业品牌和工业产品,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在大量引进外资的浪潮中,这些民族工业企业相继被吞并或关闭,工业品牌丧失殆尽。
目前,上海的工业总产值已退居全国各省市12位之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不断弱化成为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短板。新世纪以来,随着商务成本的不断攀升,上海过于强调“退二进三”的产业政策导向,对传统制造业优势和优秀工业品牌的丧失没有保持应有警觉,以至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面临“空心化”困境。
近两年,上海不断出台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在集聚人才的规模、专业化上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特别是在打造“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的张江科学城,人才与科创资源的集聚效应越来越显著。
路径之一,调整发展指导思想。上海正在做面向未来30年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新一轮城市规划的编制,应把科创中心作为一个重要的功能定位,和“四个中心”建设并行。
一是持续地产生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技术。二是持续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潮流。三是每若干年就要产生一家对全球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是颠覆性影响的企业。四是原创思想的发源地和汇聚地。
正确处理好科技创新中心与原有“四个中心”的关系,就是要把科技创新摆在上海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把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功能予以布局谋划,充分利用上海在历史中积淀和形成的综合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等优势保障科技创新的持续繁荣;同时,用科技创新的持续繁荣提升国际经济中心的内涵和质量、拓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增强国际贸易中心的能级、巩固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从而实现科技创新中心与“四个中心”的良性互动。
上海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
国际主要全球城市和创新中心相比,上海仍存在创新资源较分散、企业创新内生动力不足、创新服务业发展滞后、科技实力相对偏弱等问题。
众所周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繁荣的基石,形成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特别是实体经济体系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根本目的。纵观世界,一些著名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之所以能产生源源不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雄厚的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基础;反过来,源源不断的创新又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持续动力。
上海已经清醒地看到,当前和面向未来的发展必须更加重视品质、结构和效益,必须更加重视对国家战略的贡献,创新的根本是更好地发展、持续地发展。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殷殷重托,是顺应全球经济发展大势的战略决断,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随着商务成本的不断攀升,上海过于强调“退二进三”的产业政策导向,对传统制造业优势和优秀工业品牌的丧失没有保持应有警觉,以至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面临“空心化”困境。
上海曾经是我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曾经拥有许多令全国人民无比骄傲的民族工业品牌和工业产品,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在大量引进外资的浪潮中,这些民族工业企业相继被吞并或关闭,工业品牌丧失殆尽。
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就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体制上研究解决政府自身的错位、越位、缺位问题,着力破解制约发展动力转换的瓶颈、难点和关键问题。
建设科创中心不能仅仅是科技创新,而应该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上海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
这是摆放在上海这座城市面前的一张时间表:2020年前,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2030年,要着力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
当前,我国已告别赶超式高速发展,进入新常态。要适应新常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发展动力的切换,由要素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
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上海正希望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在潜意识中将这些理念与这座城市相关联。这是中央领导高瞻远瞩的殷切希望,这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这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
上海的工业总产值已退居全国各省市12位之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不断弱化成为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短板。新世纪以来,随着商务成本的不断攀升,上海过于强调“退二进三”的产业政策导向,对传统制造业优势和优秀工业品牌的丧失没有保持应有警觉,以至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面临“空心化”困境。而且,实体经济中的外资比重过大,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对外技术依赖严重,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不足30%。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今年上海市委的“一号课题”。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变革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以实体经济为依托推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持续繁荣和强大。一方面,要聚焦产业前沿技术,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研发服务业等新的服务型制造业态。另一方面,要加快先进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尽快启动“上海制造”工程,复兴传统优势产业,重整上海制造业的辉煌,让上海的工业产品行销世界,影响全球。
科技创新包含了科学研究和创新两个子过程,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科研活动的目标是探寻和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规律以及创造和发现之前不存在的新技术。创新则是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价值市场化、商业化以获取经济回报的过程。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研和创新这两个环节缺一不可,都需要予以高度重视,但需要区别对待、差别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