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召开的中共上海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并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两步走”规划,到2020年前,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到2030年,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并在体制机制、人才机制、创新环境和重大布局等方面作出部署。
你对上海将要建设科创中心城市有什么看法呢
25日召开的中共上海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并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两步走”规划,到2020年前,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到2030年,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并在体制机制、人才机制、创新环境和重大布局等方面作出部署。
你对上海将要建设科创中心城市有什么看法呢
建设科创中心不能仅仅是科技创新,而应该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上海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
上海作为我国建设中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必须服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人类未知的事实和规律,技术活动一般采用已知的科学原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特定问题,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立足“两手抓,分别抓”的思路,对于科学研究,要发挥好政府主导和组织作用;对于技术活动,要更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同时要推动政府与市场共同建立科学研究与技术活动的互促和结合机制。
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繁荣的基石,形成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特别是实体经济体系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根本目的。
相比北京有物联网,深圳有通讯产业,上海如何做出自身特色,创造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颇受关注。
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紧紧抓住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大方向
上海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厘清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不同作用,形成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互动融合,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际大平台和“热带雨林”系统。
打造科创中心成为生生不息的“雨林”,说到底要靠肥沃的创新土壤承载和滋养。其中包括: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一流大学,着力培育具有怀疑精神、批判性思维、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完善有利于吸引海内外创新人才的工作和居住证制度,形成生活便捷、宜居生态环境、信用诚信体系等。
现代科研活动越来越依赖专业化分工合作,上海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已构成一个新兴的行业,包括科技中介服务、技术推广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等。据普查资料,2013年末该行业法人单位数、从业人员数和法人单位资产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22.7%、57.9%和1.8倍。要适应创新主体大众化新趋势,充分依托上海“四个中心”综合服务功能,优化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完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优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打造支持创新活动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链,为建设科创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上海要建科创中心,而且是国际领先、有全球影响的,任务将是非常艰巨的。
与国际主要全球城市和创新中心相比,上海仍存在创新资源较分散、企业创新内生动力不足、创新服务业发展滞后、科技实力相对偏弱等问题。为此,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可以借鉴一些全球经验。
全会指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领先水平,着眼于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科技合作与竞争,不断提升上海在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必须聚焦科技创新,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当好创新发展先行者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立足“两手抓,分别抓”的思路,对于科学研究,要发挥好政府主导和组织作用;对于技术活动,要更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同时要推动政府与市场共同建立科学研究与技术活动的互促和结合机制。
就激励全社会创新主体而言,上海应在保护知识产权、大力吸引天使投资等各类风险资本、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方面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在财税金融等相关政策设计上要争取国家支持上海先行先试。同时,要加快体制内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市场化激励机制改革创新,在职务发明人权益保障、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估、扩大股权激励试点及健全国资国企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尽快形成一整套符合创新内在规律、与市场化接轨的有效办法。
上海要建科创中心,而且是国际领先、有全球影响的,任务将是非常艰巨的。与世界科创中心相比上海差距主要有:一是缺乏世界一流的科创企业;二是缺乏以人才为核心的科研经费投入机制,难以吸引国际一流人才;三是缺乏世界一流的国立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四是缺乏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方向的能力;五是缺乏持续不断产生重大科学发现和变革性技术成果的能力;六是缺乏学术传承和有效的产学研结合机制。
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一流大学,着力培育具有怀疑精神、批判性思维、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完善有利于吸引海内外创新人才的工作和居住证制度,形成生活便捷、宜居生态环境、信用诚信体系等。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领先水平,不断提升上海在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聚焦科技创新,围绕科技改变生活、推进发展、引领未来,率先走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体现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服务功能,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必须体现集聚辐射功能,辐射带动更广大区域创新发展,为国家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科技创新的坚强支撑。面向未来的奋斗目标是,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创新人才、科技要素和高新科技企业集聚度高,创新创造创意成果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善的综合性开放型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和国际性重大科学发展、原创技术和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跻身全球重要的创新城市行列
构筑和维系上海科技创新之果生生不息的“热带雨林”系统,保持众多创新主体、创新模式、创新组织的开放性、多样性和竞争性,让更多主体参与其中以释放全社会创新潜能。要通过改革攻坚解决体制内机构创新活力不强的问题,也应重视通过不断开放(包括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来引进创新主体和资源,以增量激活推动存量调整。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今年上海市委的“一号课题”,从时间标尺上衡量,其效应可能辐射未来30年甚至更久。
从劳动力驱动、资本驱动、创新驱动到更进阶的生活质量驱动,城市发展的驱动方式正在经历一番轮转。国内不少城市都在朝着创新驱动转型,要素投入产出的效率有望获得成倍提高。
第一步在2020年前,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第二步到2030年,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在推进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坚持以集聚和用好各类人才为首要,坚持以合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为基础,坚持聚焦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支持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动中,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就是抓好基础性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对大量面向市场的企业创新活动,政府部门要大力简政放权,放开管制,避免行政干预。要尊重和相信市场内生的创新力量,对创新事物保持容忍、克制和审慎,要改变政府部门过去分钱分物当裁判的工作方式,切实在创造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普惠性政策安排和开放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创新型城市并不等同于科技创新中心——前者是对内部、对自身而言,而后者则必然对外部具有溢出效应。
全会要求,要建立市场导向的创新型体制机制,着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改革财政科技资金管理,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健全鼓励企业主体创新投入的制度,强化企业家在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作用,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变革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努力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这是新形势下中央对上海的定位,也是上海突破自身瓶颈、重构动力的根本举措。
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促进科技中介服务集群化发展,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支持各类研发创新机构发展,建造更多开放便捷的众创空间,强化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法治保障,进一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考量科创中心城市,不仅要考量其本身的科技产出,还要考量其外溢输出量,是否高于其他城市的均值,或在本区域内占有较大比重。“科创中心是冒尖的,是创新型城市中的尖子,关键在于对外部有影响。”
全会强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艰苦努力。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主动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对接,及时协调解决推进中的问题
建设科创中心不能仅仅是科技创新,而应该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全球科创中心在区域内也不一定是单中心的。最为典型的美国东北部海岸“波士华”区域,波士顿、纽约、华盛顿一线,构成了体量庞大的全球城市群,“可以说,同一个大都市带,也可以有不止一个科创中心。”又如美国西海岸,以硅谷为纽带的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都属于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点。
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明确责任、分解任务、狠抓落实。要改革完善创新驱动导向评价机制和考核办法,把创新业绩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范围。要加强宣传舆论引导,树立先进典型,动员各方参与,形成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良好氛围
在此意义上,具有全球影响的科创中心既拥有首位城市、龙头城市,又以区域腹地为支撑,不能也不可能独善其身,独占性地拥有完整供应链和价值链。因此,上海所在的长三角都市区域,也是一个大范围的创新都市群落。
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这是习*总书记去年5月在沪考察时,对上海提出的发展定位和工作要求。
要服务于大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正处于大国和平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阶段,科技创新能力是核心支撑和主要标志。一个真正的大国,必然也是科技强国。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首先要服务和围绕国家战略,着眼于全球视野,发挥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定位于前沿窗口和国际化平台,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创新枢纽竞争,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为根本改变我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作出上海全面而独特的贡献。
必须具有全球影响力,能够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科技经济的合作与竞争,成为持续推动世界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先行城市和重要区域,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和国际性重大科学发展、原创技术和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上海作为科创中心城市,应当影响两个扇面——对内是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对外则是形成国际影响,与各大科创中心互动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