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组 张怀智 关于上海建设科创中心城市

用户头像
来自浙江海洋大学-张怀智发布于:2017-11-09 18:54:46

上海是全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建设科创中心城市有一定的先天优势,请大家积极发表意见

点赞 (0) 回复
15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肖常伟发布于:2017-11-09 20:38:50
单纯论科研院所数量,上海当然超不过北京;论中小企业的灵活度,上海恐怕也不及深圳。而即便人均水平始终领先,要论经济总量和规模,以区区60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海也难与广东、苏浙相提并论。 然而,说到科创中心,综合考量,这里就有世所公认的先天基础:科技资源比较丰富,人才比较集聚,综合基础设施比较完备,法治环境比较健全,金融资本相对汇聚。一年间,上海对全球创新创业资源的吸引力也在大幅提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静发布于:2017-11-09 20:39:04

上海建设科创中心要牢牢把握这场千载难逢的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瞄准全球影响力标杆,努力在某些领域实现由“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的转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静发布于:2017-11-09 20:40:47

创中心具有创新精神突出、创新要素聚集、创新成果丰富、创新产业发达和创新环境优越等特征。具体地说,全球科创中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持续地产生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技术。二是持续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潮流。三是每若干年就要产生一家对全球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是颠覆性影响的企业。四是原创思想的发源地和汇聚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1-09 20:40:56
上海在城市发展环境变迁中,逐步形成了偏爱舶来的“高大上”文化和“精明规范”的白领文化,这恰恰与崇尚冒险的草根创新文化相排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静发布于:2017-11-09 20:41:43

上海要建科创中心,而且是国际领先、有全球影响的,任务将是非常艰巨的。与世界科创中心相比上海差距主要有:一是缺乏世界一流的科创企业;二是缺乏以人才为核心的科研经费投入机制,以吸引国际一流人才;三是缺乏世界一流的国立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四是缺乏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方向的能力;五是缺乏持续不断产生重大科学发现和变革性技术成果的能力;六是缺乏学术传承和有效的产学研结合机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静发布于:2017-11-09 20:42:15

上海正在做面向未来30年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新一轮城市规划的编制,应把科创中心作为一个重要的功能定位,和“四个中心”建设并行。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都是产业中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静发布于:2017-11-09 20:42:47

上海要调整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更加突出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政府职责是制定政策、改革体制、增加投入、完善法治、培育资本市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静发布于:2017-11-09 20:43:44

上海应建全球研发总部,吸引更多的境外资本在上海投资研发。将跨国公司的研发纳入城市创新体系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1-09 20:44:34
 面向未来的奋斗目标是,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创新人才、科技要素和高新科技企业集聚度高,创新创造创意成果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善的综合性开放型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和国际性重大科学发展、原创技术和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跻身全球重要的创新城市行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建桥学院-秦元海发布于:2017-11-09 20:44:35

科创中心人才是关键,上海要出台政策留住人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静发布于:2017-11-09 20:44:36

上海本土企业创新薄弱,尤其是“草根”的创新。2009年纽约科技企业24163个,上海2109个。上海要扭转科技企业以外资为主导的局面,从体制、机制上加大对本土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从人才供给、专利申请、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本土科技企业更多政策优惠,帮助企业树立自主品牌、深入开展自主研发,打造本土科技品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静发布于:2017-11-09 20:45:18

考虑上海原来的科技基础,至少有几个方面上海在国内是靠前的:生命科学和医学、高端制造业、基础材料等。上海应重点支持在这些领域里面成立有代表性的、开放的、面向产业的技术平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静发布于:2017-11-09 20:47:06

上海的各级领导干部应当从全局和战略上认识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意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1-09 20:47:24
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推进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着力推动科技应用和创新成果产业化,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和突出难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唐青松发布于:2017-11-09 20:48:18

 深入推进地理位置类、市场监管类、民生服务类等政务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应用,鼓励社会主体对政务数据资源进行增值业务开发。建立市与区县政府部门横向互通、纵向一体的信息共享共用机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1-09 20:48:44
  坚持以集聚和用好各类人才为首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产业化能力的领军人才,大力引进培育企业急需的应用型高科技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企业家在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打通科技人才便捷流动、优化配置的通道,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强化分配激励,鼓励人才创新创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1-09 20:49:52
坚持以合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为基础。尊重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规律,培育开放、统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服务体系和支持创新的功能型平台,建设各具特色的创新园区,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和社会氛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唐青松发布于:2017-11-09 20:50:21

进一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缩短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证申办周期。简化外籍高层次人才居留证件、人才签证和外国专家证办理程序。对长期在沪工作的外籍高层次人才优先办理2至5年有效期的外国专家证。建立外国人就业证和外国专家证一门式受理窗口,对符合条件的人才优先办理外国专家证,放宽年龄限制。开展在沪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留沪就业试点。完善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B证)制度,降低科技创新人才申请条件,延长有效期限最高到10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唐青松发布于:2017-11-09 20:51:02

充分发挥户籍政策在国内人才引进集聚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完善居住证积分、居住证转办户口、直接落户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突出市场发现、市场认可、市场评价的引才机制,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政策倾斜力度。对通过市场主体评价的创新创业人才及其核心团队,直接赋予居住证积分标准分值。对通过市场主体评价且符合一定条件的创业人才、创业投资管理运营人才、企业科技和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居住证转办户口年限由7年缩短为2至5年。对获得一定规模风险投资的创业人才及其核心团队、在本市管理运营的风险投资资金达到一定规模且取得经过市场检验的显著业绩的创业投资管理运营人才及其核心团队、市场价值达到一定水平的企业科技和技能人才、经营业绩显著的企业家人才、在本市取得经过市场检验的优异业绩的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及其核心团队,予以直接入户引进。建立统一的落户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一口受理、信息共享,优化户籍引进人才申请落户“社区公共户”的审批流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文闻发布于:2017-11-09 20:51:14

建设科创中心不能仅仅是科技创新,而应该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上海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 一个全新的符号体系正在快速崛起,将成为上海未来的形象标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唐青松发布于:2017-11-09 20:52:08

创新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建设创新型大学,在自主招生、经费使用等方面开展落实办学自主权的制度创新。根据上海未来发展需求,在高校建设若干国际一流学科,培育一批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杰出人才。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模式。改革基础教育培养的模式,强化兴趣爱好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加强科学普及,办好一批有影响的科普类场馆、网站、期刊和广播电视科技类节目,实施提升公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文闻发布于:2017-11-09 20:52:17

综合型的科创中心则以纽约、伦敦为代表,在常静看来,这两座城市对上海而言更具借鉴意义。常静介绍,纽约借助位于曼哈顿的“硅巷”,正崛起成为美国新的科技重镇。伦敦则以东伦敦为中心,打造了一个集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群聚的科技城。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1-09 20:53:06
  各区县要因地制宜、主动作为,利用中心城区和郊区不同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优势,创新政府管理,搭建开放创新平台,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提升环境品质,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闯出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新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文闻发布于:2017-11-09 20:53:52

上海要建科创中心,而且是国际领先、有全球影响的,任务将是非常艰巨的。与世界科创中心相比上海差距主要有:一是缺乏世界一流的科创企业;二是缺乏以人才为核心的科研经费投入机制,难以吸引国际一流人才;三是缺乏世界一流的国立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四是缺乏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方向的能力;五是缺乏持续不断产生重大科学发现和变革性技术成果的能力;六是缺乏学术传承和有效的产学研结合机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1-09 20:54:37
对上海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稍加考量就会发现,上海与“科创中心”的相遇,是一场历史必然。   2008年那场全球金融危机,催生了世界经济的大转型。传统的外向型经济遭受顿挫,逼着上海找到新的路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文闻发布于:2017-11-09 20:55:33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一蹴而就。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既要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也要遵循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既需要长远谋划,更需要统筹部署。在当前谋划和推进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中,尤其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1-09 20:56:16
 正是“科技创新”,让上海在世界性的“下行压力”中依旧保持稳健节奏。也得益于科技创新的嫁接,上海正在加速推进的“四个中心”建设,将拥有更坚实的内核。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文闻发布于:2017-11-09 20:56:21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已经不明显,这就使我们必须转到更多以技术提高来参与竞争的道路上来。“目前部分企业已经具备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比如高铁。”张晖明说,如同15年前美国同意波音、麦道合并,南北车合并从市场背景看,意味着铁路运输这个产业已经完全开放,加入全球竞争。此外,中国确实成长出一批像三一重工、中兴、华为、大唐电信等,具备了全球竞争能力的企业,需要在新的发展阶段寻找新的重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1-09 20:57:01
 当世界经济拨云见雾之时,科技创新已经取代能源、基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相应地,国家间的经济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愈发体现为科技创新的竞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1-09 20:58:23
  到2030年,着力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在服务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科技合作与竞争中发挥枢纽作用,为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作出更大贡献,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 3 4 5 6 7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