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替朱晴宇发表 大家积极讨论
第一大阶段:1978年到1987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划分了国家、集体、个人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关系,打破了长期以来实行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方式。198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要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更多的人走向共同富裕。可见,这一阶段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破除平均主义,落实按劳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与基本国情、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基本建立。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应该真正把按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分配作为按要素分配的主要突破口.
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应当承认,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存在着严重不公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和谐相处。
第二大阶段:1987年到1993年。由于分配领域遗留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由来已久,多劳还是不能真正彻底实现多得。为此,党的十三大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党的十四大决定我国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此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也要进行改革,使之与经济制度相辅相成。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方向做了规定,明确指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可见,十四届三中全会在分配问题上第一次提出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也第一次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在我国分配制度改革历史上实现了“制度”和“原则”的两个新突破。这一阶段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趋势为多元化分配政策的提出和探索阶段。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主体一般是由三大利益集团构成,即工人(劳动力所有权)、雇主(生产资料所有权)和政府(公共政治权利)三者共同分割国民收入。
第三大阶段:1993年至今。党的十五大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提出:“继续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将“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实行的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党的十七大延续了按老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思想,但在具体表述上提出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同时,进一步明确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并强调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一阶段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趋势为多元化分配政策的推进和完善阶段。
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依据在于生产关系,在法律上则表现为产权关系;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是要素所有权或产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体现所有制关系或产权关系的利益关系所必须具有的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关于农业税:党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一直很关注农民弱势群体的增收问题,非常重视农村分配制度的改革。从2000年起,开始在农村试行税费改革,将多达80项的收费统一为一项农业税。2006年全国取消了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是农村分配制度的变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又一项重大改革。税费改革是对农村利益关系的一种调整。它最直接的意义就是贯彻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总体上减轻了农民负担,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在分配领域一直提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再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分配问题一起牵动着各社会阶层的高度关注。对这一问题人们之所以不断地进行争论,主要是一方面对公平与效率的理解上差距太大引起的,另一方面更多的则从现实的宏观的角度上分析公平与效率而引起的。分配上要更加注重公平,是因为现实中公平问题已经特别突出。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阶层差距、区域差距等方面。
按劳分配为主体可以理解为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计划经济国家是控制经济膨胀,我们是先生产后生活,经济效率提高是第一位。在传统的经济学发展中,收入分配和经济发展有关,收入分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具体来看,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更为强调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劳动报酬的比重,针对低收入劳动者,则通过加大扶贫力度与最低工资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通过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来创造机会公平,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各有关部门要围绕重点任务,明确工作责任,抓紧研究出台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及时跟踪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措施,确保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社会预期,回应群众关切,凝聚各方共识,形成改革合力,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们的改革只有在提高效率、实现公平方面都取得成效,才能算是真正成功的改革。而在当前,我们必须正视公平缺失的问题。中国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制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另一方面要采取其它方式方法和手段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这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发达国家已经在此进行了相对成熟和成功的探索,但恰恰是我们的实践在维护公平方面出现了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各级的高度关注。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只有相对公平才能更有效率:有效率的配置、有效率的利用、有效率的持续。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分配制度的理想模式。但由于当前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多产生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贫穷国家,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生产的积累,没有达到马克思所描绘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达到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所以“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模式还不具有其有效实施的社会基础。
收入分配宏观调节能力不断增强,有效矫正了收入分配中市场机制的不足。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也在不断加强和改善收入分配宏观调节能力,逐步形成了工资分配调节、税收调节和社会保障调节等为核心的宏观调节体系,坚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确保普通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区域之间发展条件差异大,城乡二元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还在深入发展。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矛盾、前进中的问题,必须通过促进发展、深化改革来逐步加以解决。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城乡居民在收入普遍增加、生活不断改善过程中的新要求新期待。同时也应该看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利益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克难攻坚、有序推进。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应该成为普通劳动者提高收入水平的主要途径。为此,一是要加强劳动者职业培训,以提高劳动力要素的质量,从而提高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并获得较高的劳动力价格。二是要让劳动者既能通过劳动方式实现按劳取酬,同时又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即按劳动者自身价值或贡献大小,合理地折合成一定股份(如员工持股计划),与资金股、技术股共同参与利润分配。目前,在一些企业中实施的职工对税后利润的分红实践,就是一种探索的形式。
坚持效率优先,就是坚持发展生产力优先,只有解决好了效率问题,公平问题才具有物质前提。在坚持效率优先,促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前提下,还必须兼顾公平。兼顾公平就是使全体人民共同享受到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成果,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地规定;取缔非法收人,对侵吞公有财产和用偷税逃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的,坚决依法惩处,整顿不合理收人,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人的,必须纠正。
切实把强化收入再分配作为收入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和总体目标的主要举措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按劳分配,其根本目的就是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让人民尽快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能是逐步地由部分到整体,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和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先富裕起来,这是承认收人差别存在的合理性。这比大锅饭、铁饭碗,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传统机制更能体现公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呈不断扩大的态势,进入21世纪后,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开始加速扩大,“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处在历史最高水平”。
既要允许部分地区、部分企业的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辛勤努力、合理经营,使之生活先好起来、先富起来,又要鼓励“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成为示范力量,通过影响身边的人,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很重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最重要,各种各样的发展政策是在加速资本形成。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因为资本匮乏,很多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这样的措施,这种措施有两类,一种是完全使用行政的手段控制农业社会,另一种是所谓的二元经济结构的递进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资本是第一位的,效率优先是必然的,所有的发展是为了促进资本形成,促进经济的发展。
收入分配基础工作薄弱。银行监管制度尚未健全,现金支付行为相当普遍,容易造成分配漏洞;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使绩效薪酬的发放缺乏依据。
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创造平等就业环境,提升劳动者获取收入能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完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机制。
完善财税体制改革,调节过高收入者收入,创造条件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发放财政补贴,加强对基础公共设施投入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私人慈善事业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三次分配”体系建立。
从理论上说,决定个人收入大小的基本因素,一是个人所拥有的物的要素,主要是资本、土地、厂房等生产要素;二是人的要素,主要是指个人所拥有的各种品质和能力。它除了取决于遗传等先天性因素以外,更大程度上蒋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投资和自身的努力。
收入分配制度是指收入分配交易规则的总和.是以规则和条文体现出来的各个分配主体之间的权力与利益的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主体一般是由三大利益集团构成,即工人(劳动力)、雇主(生产资料所有权)和政府(公共政治权利)三者共同分割国民收入。
据百度百科解释:收入分配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
收入分配改革从2004年开始启动调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12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2012年四季度要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调节垄断部门高收入。
2013年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明确了改革方向。
201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为“十二五”的核心议题,并再次重申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