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替朱晴宇发表 大家积极讨论
农村区域间收入差距过大,而城镇区域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近年来的各地区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的变化幅度不大,说明我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保持在了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按生产要素分配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由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
@上海海洋大学-唐欣玥: 从现实意义来看,如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当今全球大多数国家,在都实行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情况下,学校应届生“毕业即失业”,因此,为了获得一份工作,只能接受极低工资,甚至主动向企业提出上班不要薪水,只求获得工作经验;往届生也一直面临着企业频繁裁员,被裁员后,为获得新工作以还房贷、养家糊口,也经常不得不接受低工资。不少设计类、咨询类、投资类等等企业,要求求职者在面试前,先为企业做事,而后绝大多数都不会有回应。
企业将员工工资当作成本,因而,一边极力压低员工工资,一边极力让员工多干活。又利用政府消极监管、能够用辞退威胁、威权压制员工等,想方设法压榨克扣员工工薪,如扣绩效,业绩提成不透明,随意多算迟到次数,不买社保公积金或不买齐全,实行大小周、六天制等变相加班又不给加班工资,强行要求高价购买工作制服、手机,不达条件不退全款,等等。在日常管理中,还常有企业主和管理人员,向员工灌输“工作是老板给的”,潜台词是员工要对老板感恩戴德。 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性的收入差距过大与贫富两极化问题。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最重要的是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扩大就业,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破解收入分配难题,前提是加快发展,只有发展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从收入法核算的GDP看,在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在此期间,统计口径的调整,是其原因之一。即便考虑这一因素,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下降过快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影响了居民消费的增长。近年来我国储蓄率持续上升,主要是企业储蓄上升的结果。企业储蓄率1992年为13.3%,近年超过20%。对于居民来说一定程度上不是消费相对少了,而是收入水平相对下降了。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一直坚持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并视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标志着我国分配制度改革触及新的领域。党的十五大对此又有重大突破: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从而提出了社会主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分配理论。
虽然根据劳动价值论的要求,价值的创造是一元的,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决定价值的因素却是多元的。在价值分配过程中,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基本依据的是产权,而不是仅仅依据价值来源;相应地,价值分配就应当能够反映各种要素对价值形成的贡献。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行业间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除了行业特征和技术密集等合理因素外,当前我国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垄断因素导致的。
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创造平等就业环境,提升劳动者获取收入能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完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机制。1627112高京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按劳分配是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实现形式存在,而且随着时代、实践和科技的发展,劳动具有新的特点,劳动创造价值出现新的情况,从而按劳分配也应具有新的特点。
收入分配问题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它事关人民群众生活是否幸福安康和尊严、关乎改革开放成果能否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也关系到社会是否和谐、公平和正义。
从收入法核算的GDP看,在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在此期间,统计口径的调整,是其原因之一。即便考虑这一因素,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下降过快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影响了居民消费的增长。近年来我国储蓄率持续上升,主要是企业储蓄上升的结果。企业储蓄率1992年为13.3%,近年超过20%。对于居民来说一定程度上不是消费相对少了,而是收入水平相对下降了。
为了改变我国贫富差距很大的现状,收入分配改革从2004年开始启动调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主要体现了平均主义的思想。在传统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由国家直接决定收入分配的体制。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又明确提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创新。它不是由个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随着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和城市收入分配制度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开始逐渐拉大。城乡差距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不公平,城乡居民人均初次分配收入差距对城乡人均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也呈不断扩大趋势,近十年来均达到一半以上。
哎呦
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中有一部分是由于行业差别所造成的合理收入差距。比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其他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是由这一行业的技术特点所决定,这就属于合理的收入差距。然而,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垄断所造成,这一部分就属于不合理的行业间收入差距。行业间过大的收入差距造成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它将过多的人力资源都集中到垄断行业,窒息了经济发展活力。
具体来看,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更为强调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劳动报酬的比重,针对低收入劳动者,则通过加大扶贫力度与最低工资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通过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来创造机会公平,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通过改革工资制度,发挥市场机制对工资收入的调节作用,使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和企业效益的增长相应提高。
分配制度即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体中如何分割、配给制度的总称。
按劳分配是指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在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十九大报告明确税收调节的政策导向,在市场分配条件下,收入来源多样,收入差距较大是客观存在,要结合我国正在推进的税收制度改革,使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激励创新创造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政府依法制订和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规范工资支付办法,定期向社会发布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鼓励企业试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引导企业采用灵活多样的工资制度和分配形式,维护企业的工资分配自主权和劳动者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平等,在公有制内部人们不能凭借公有的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从而使消费品能够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方式分配。
(2)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社会生产力水平及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着可供分配的社会产品的数量,制约着分配的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发展,不会像原始社会那样实行平均分配,但也没有达到共产主义那样高的程度,产品尚未极大丰富,消费品还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只有实行按劳分配。
(3)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旧的社会分上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同时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这些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承认劳动的差别,把劳动贡献和劳动报酬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平等,在公有制内部人们不能凭借公有的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从而使消费品能够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方式分配。
由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对权力没有形成有效约束,腐败官员的比例逐年扩大,动则贪污受贿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官员呈增长之势。不少官员或通过审批项目和提拔官员大举敛财,或在各类企业中拥有干股分红,让拥有官股保护的企业获得暴利的同时,却使通过正常渠道办事的普通守法企业步步艰难,使社会的整体运行效率大大降低。这种现象不仅会直接动摇我党根基,加大民众的离心力。
加强对困难群体救助和帮扶。健全城乡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独居、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孤儿集中供养,建立其他困境儿童生活救助制度。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1627112高京攀
收入分配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
收入分配改革从2004年开始启动调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12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2012年四季度要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调节垄断部门高收入。
2013年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明确了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