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要求
一、每位同学都必须发言,讨论的越多、越激烈、越深入越好,计入平时成绩;
二、发言时请注上姓名、班级、学号;
三、关于中国的近代化,眼界需要开阔些,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洋务运动,应该包括整个晚清、民国,直到今天。
讨论要求
一、每位同学都必须发言,讨论的越多、越激烈、越深入越好,计入平时成绩;
二、发言时请注上姓名、班级、学号;
三、关于中国的近代化,眼界需要开阔些,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洋务运动,应该包括整个晚清、民国,直到今天。
1661302 董孟悦 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是日、中两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运动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当时的日本和中国在自己社会纵向发展的过程中已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日本的资本主义萌芽已发展成了资本主义势力,经济上有一定势力而政治上无权的资产阶级和已经资产阶级化了的下级武士已作为德川幕府的反对势力而在日本社会中客观地存在着。而当时的中国却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的漫长跋涉中,弱小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早已出现,但在封建主义的种种压制之下还无法迅速成长起来,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
日本在1603年建立了德川幕府制度,结束了日本长期的战乱状态,国内出现了一个相对和平安定的局面,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
当时中国的情况却是另一番景象。本来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早在明朝初期就出现了,到了明代中叶,雇主雇工的雇佣关系已较多见,在纺织业中比较明显,“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出现并有所发展,但经过明清之际的战乱,特别是清初封建统治者对江南比较发达地区的屠城和掠夺,原有的本来就很弱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摧残殆尽,只是到了清代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才又随着生产的恢复和经济的发展重新破土而出,缓慢发展。
1661320刘丽敏 我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对外实施的“ 锁国政策”与中国近代时期的晚清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存在很大的相似点,但同时也是有不同的。
相同点是中国和日本都对外封闭自我,不愿接受外来的技术,经济贸易等,
不同点是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从此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并迅速成长为亚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而中国因为闭关锁国而使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并且没有摆脱封建思想。中国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而日本却能很快地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
区别:中国的封建势力比日本的封建势力要强大得多。中国封建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占绝对统治地位,形成一个完整的封建主义体系,虽然获得了初步发展,但仍微弱,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分散的小农业和城乡手工业。正是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封建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自古国力强,周围诸国都比较落后,故“天朝大国”、“地大物博”、“无求于人”的思想影响深远,故步自封、妄自尊大的情绪十分强烈。所以,中国的封建势力特别顽固。
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一是日本存在着猛烈而持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它有力地冲击着幕府的统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激烈。旧的统治阶级——武士等级,不仅在其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日益贫困化的广大下级武士对上层的不满情绪也发展到“恨主如仇”的严重程度,一部分武士甚至向资产阶级转化,这就使幕府陷入极端孤立的地位。
1661306 张永丽
1661302 董孟悦 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洋务运动是目的、道路、内容和做法都完全不同的运动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推动和领导这次运动的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了的下级武士,反对幕府的统治,希望实行对自己有利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以农民为主体的下层人民群众也以要求社会改革为口号,投入了反对幕府的斗争,这就是说,日本的维新运动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改变日本原有社会的要求,无论从明治维新运动的上层领导者看,还是从投入运动的广大基层群众看,他们掀起那场运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对旧社会进行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改革,而不是为了保留和完善原有的社会制度。
中国的洋务运动则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推动这次运动的是手握清朝皇帝赐予的各种实权的朝廷重臣。他们对中国的封建社会制度不但没有任何怀疑,而且认为这种制度比西方人的制度好得多;他们之所以要推动一场洋务运动,是因为这“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的制度受到了西人的“坚船利炮”和“潜师洋法”的不肖之徒(农民起义军)的内外威胁,而中国“独火器万不能及”(《李鸿章传》第112页)西人,所以他们才上下奔走,推动洋务运动,“取西洋人之长技,以成中国人之长技”。(《李鸿章传》第113页)对外以御辱,对内以镇压那些“潜师洋法”的农民起义军。可见,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原有的他们认为“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的封建社会制度,维护和延续满清王朝的统治。
政治方面:日本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取消武士特权,取消对下层人民的一些限制,逐渐剥夺旧统治阶级的特权,允许不同阶层之间通婚。中国并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
经济方面:日本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鼓励私人资本发展;中国晚清也允许了资本主义发展 ,但其缺乏资金支持,力量薄弱,受外国列强的挤压,发展不到位。
文化方面: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大力发展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中国虽也建立了新式学堂,派留学生,但其受封建顽固势力影响,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触动。
1661318 高玉巧
1661302 董孟悦 关于日本与中国的近代化比较,我认为可以分以下几点:
经济上:
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即形成了支撑统一国家的经济基础;在统一的国内市场推动下,日本先是经过战争,推翻幕府统治,建立了统一的国家(绝对主义),其后由在国内统一市场的要求下,进行了政体改革,形成了近代国家。而中国此时仍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如梁启超所言,十八省如十八国,
文化上:
中国的文化是非什么不可型,而日本则是什么可以型。表现在实际中,中国儒学是官学,叶大根深,对外来文化不能对等接受;而日本虽然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但对荷兰学为代表的西学并不排斥,并能以同等态度对待。在1860s,西学在日本的根基要远比中国更深厚。
而中国的科举制,将学习文化变成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行动,学为优为仕,而日本的教育,有一种为了提高常识而努力的态度。在两国同时开始变革之时,人均识字率上,日本要远远高于中国。
政治上:
清政府形式上是统一的封建国家,既是统一国家,容易与西方的统一国家混淆概念。近代的统一国家,要求掌权政府能够有效掌握、运用国力,即真正掌握税收、人力等资源;而清政府虽然是统一的国家,但并不能真正掌握税收,清政府从地主阶级、官僚阶级中获得税收,同时对地主阶级、官僚阶级给予一定的自由征税权力,使得国家的财力不能有效为中央政府运用。
同时,清政府采取科举制选拔地主、官僚中的精英进入政府,与其一起管理国家,因此地主、官僚对清政府并无过多不满;而日本实行世袭制,下级武士、乡士等阶层对政体非常不满。
土地革命:
封建社会是以农业作为社会生产主要部门的社会。封建社会的本质可以简化为:领主——地主——农民(中国为典型),地主——农民。封建社会向近代化转变。首先要进行土地革命。中国的土地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才彻底完成。但同样,明治维新也并没有彻底完成。
近代产业: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几乎同时开始,但是洋务运动一直以官办为主。明知维新一开始也是官营、官民合办,但在发现不成功后,立即将产业或送或象征收费交给了私人,并成功扶植其民族商业。
外部环境:
中国受到较大的外部压力,当时英法等国的压力主要由中国承受。日本受到的压力较小。
文教方面:中国只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原有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的触动。日本则大力发展近代教育,改革教育内容,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并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1661326 英3 孔旖璇
1661327张丽媛
从体制来看
中国是中央集权制,日本是封建制。“日本不像中国,没有形成极强大的,坚如磐石的帝国结构。”“因此,19世纪西方入侵时,与中国不同,日本能做出积极的,有创造性的反应。”封建制下的日本,各藩有着较大的自主权,才使得萨摩长州诸藩可以自主改革,并在倒幕运动中成为有力的倒幕力量。而中央集权制使得各地方表面自主,但其实被中央严密控制,并不敢有太大的改革。戊戌变法前湖南维新运动的失败就说明了这一点。在中央集权制下只有中央决心改革,地方才能有所作为。
中国有科举制度而日本没有。科举制是底层人民进入官僚体系的阶梯,是所有士人的安身立命之所,也是朝廷笼络士人的手段,而因此受益的庞大群体又掌握着国家的权力。科举制的主要作用是培养人民忠君,并不能培养真正经世致用的人才。
1661302 董孟悦 相比较日本,中国现代化缺乏坚实的社会历史基础。日本的近代化是在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民族独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基本上是一条独立, 自主的近代化路线。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运动进入近代社会,取得政权后再以政权之力推 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大经济政策,并在此过程中进行逐步逐级的民主改造,纰较迅速地完成了日本的近代化。与日本不同,中国始终处于不平等条约的“百人巨手“ 的束缚之下,缺乏资产阶级获得政权的根本性前提,不可能完成近代化的任务。因此,在 近代中国,一是要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二是发展资本主义,以实现近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康有为们采取自上而下 的方式进行维新变法,企图实现中国近代化,是历史对康有为维新派的选择。
1661327张丽媛
守旧、反对势力不同
日本明治维新的守旧、反对势力,只是一个幕府而已,且幕府末期权威已经日渐下降,鸟羽伏见一战即溃,明治政府成立后便再没有什么守旧势力,政府一意求新。
而中国,洋务运动时有顽固派,戊戌变法时有守旧派,预备立宪时又出来个革命党。说守旧派,其实洋务运动时全国上下都是守旧派,不独顽固派守旧,新旧都是相对的,比起明治政府,在中国当时最新的洋务派也是老古董了。洋务运动时的洋务派其实并非守旧,他们只是并没有意识到在制度上需要求新。
戊戌变法时守旧势力就很明显了,除却皇帝及康梁等维新派,整个官僚体系都是守旧的,守旧势力太强大,维新派根本无法抵挡。日本倒幕时有各藩强大的武力作支持,维新派可以说一无所有,湖南的维新巡抚陈宝箴朝廷有压力就不得不停止维新,更不要说拥兵“倒旧”。而维新派所寄予厚望的袁世凯当时不过有一支小规模的军事力量,不幸,还是一个投机的官僚。
1661327张丽媛
国民心态不同。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家,历史上有着灿烂的文化,幅员辽阔,国力强盛,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整个东亚文化圈,中国一直是中心,从来都是其他国家向中国学习,中国几千年来除佛教外,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中国人认为自己是最文明的国家,四方皆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他们都是化外之人。中国人为此深深地自豪。
而日本人身段灵活,现实主义和善于学习的精神深入骨髓。他们从不羞于向他国学习,近代以前,他们的典章、文物、服饰、礼仪、制度、建筑都学自中国,他们有学习的传统。既然是好的,为什么不学呢?
中国人太自豪了,五千年的文明造就的自豪感延绵不绝,直到今日,仍然有人时时想着恢复昔日汉唐的光荣。自豪没有错,但自负却是会害人的。
从传统文化及改革派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来看,
中日两国也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由于曾经有过极其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历史,
统治者素以天朝上国自居,视外国为“夷”
,加上长期的出超,使统治者一直以为中国无所不有,甚至资方的富裕
也以来于中国。观念上的自大,一直束缚着统治阶层,
改变现存的体制是难上加难。郭沫若曾指出:“中国固有文化的负担太重了,资本主义以前的文化,年代太久,至少有3000年,所以对过去的文化怀着一种崇敬,对新的文化发生抵触,往往视欧美文化为夷狄之邦。日本民族具有吸收外来文化的传统。日本曾有过三次学习外来文化的高潮。两国的文化传统对近代化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西方诸国经历了工业革命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时,
中日等国东方国家要从封建时代过渡到资本主义时代的唯一途径进是吸收西方文化。因此,对西方文化吸取的方式,吸取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两国的现代化进程。
1661316邹婷婷
1661320刘丽敏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都是一次进步的改革运动,但是结果却截然不同,中国的封建势力比日本的封建势力要强大得多。中国封建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占绝对统治地位,形成一个完整的封建主义体系,中国想要改变是没有那么容易的。而日本则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