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英语3班在此对“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近代化的比较”进行讨论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丽媛发布于:2017-04-07 12:30:48

讨论要求

一、每位同学都必须发言,讨论的越多、越激烈、越深入越好,计入平时成绩;

二、发言时请注上姓名、班级、学号;

三、关于中国的近代化,眼界需要开阔些,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洋务运动,应该包括整个晚清、民国,直到今天

点赞 (0) 回复
6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诗帆发布于:2017-04-07 13:37:06

中日两国国文化同源,地缘相邻,往还历史悠久。在被动遭遇世界时,面对的都是有了巨大科技力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文明强盗。两国国人几乎都是带着茫然与困惑来面对坚船利炮与不平等条约。然而,痛定思痛后,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却从闭关锁国的落后境遇中觉醒过来,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改革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制度;废除与西方各国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经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明治维新”政治革命,终于走向强盛。而中国,无论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都走进了死胡同。在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掠夺中,百孔千疮,日益衰弱。雪上加霜的是,新近加盟到列强阵容中的日本,骤然挥来屠刀,回手给原本同样命运的中国以致命一击。中国近代最悲惨的命运悲剧,由这只“披着文明的外衣,实际是长着野蛮筋骨的怪兽”的黑手拉开了帷幕

1661330 英3 张诗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瞿晨雪发布于:2017-04-07 13:37:55
1661314瞿晨雪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顽固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但是,它们各自所拥有的力量,和作为其对立面的力 量,却有很大的不同。戊戌变法的思想旗手是康有为,他是这场变法的精神教主。而政治上的权威或旗帜,则是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应该说,在思想理论的准备和宣传上,都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这个运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俞雯婷发布于:2017-04-07 13:38:00

1661312俞雯婷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中国封建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占绝对统治地位,形成一个完整的封建主义体系,中国资本主义虽然获得了初步发展,但仍微弱,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分散的小农业和城乡手工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馨宇发布于:2017-04-07 13:38:20
1661308 朱馨宇 日本转型快,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从学习A转向学习B是很容易的。这里面没有一个心态转换的问题。日本已经习惯了大举借鉴外国制度、文化的政治模式,对此并没有多少抗拒。 第二,船小好掉头。说白了就是,日本本身力量并不大,内部势力纠葛相对简单。这不像大国内部利益集团盘根错节,而且实力都不弱。日本的政治力量相互妥协,并推动根本性的变革,也就相对简单。比方说倒幕运动中几个强藩,一开始有的主张保持幕府,有的主张推翻幕府,但其目标其实都是要改革。这几个力量在彼此斗争中很快就联合起来,成功推翻了幕府。如果中国的形势这么(相对)简单,也轮不到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太平天国或者曾国藩恐怕都已经把清廷扫进坟墓了。 第三,日本当时适逢德川幕府衰微,形成了中央弱而地方强的不稳定格局。强大的地方势力,又基本都是依靠着海上贸易的。他们的流动资金比幕府宽裕,同时也有经济上进行改革的必要性(无论这种改革是用“尊皇攘夷”来完成,还是名义上拥护幕府的“公武合体”来实现)。因此在日本需要大规模改革的时候,恰恰也是其政治不稳定的时期;最强有力的政治势力,恰恰是在对外贸易中赚得最多的政治势力(也就是对外界最为了解的)。这两个要素合并到一起,就促成了倒幕运动以及之后的大规模改革。 那么反过来说,中国转型慢,也有几个原因。 第一,中国从来都是本地文化的主导者。从来没有过大规模学习外国的经历。这个心态的转变,需要一段时间。实际上中国这个心态的变化花费了至少60-70年时间。这就是三代人的时间差。因此,中国在学习欧美方面自然有劣势。 第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是异族。有的事情,本族统治者可做,而异族不可做。这是因为异族统治者天然会受到汉族的怀疑。因此满清一代,总是(至少在表面上)极度尊崇中国传统文化,不敢越雷池半步。这也是为了减少汉族民众对其统治的质疑。这导致了,满清在面临文化激变的过程中会比汉族统治者更加保守,更不愿意改变。 第三,很多巨大的政治转变不是说主政者忽然开窍了,把事情改变了。而是说,反对派把主政者推翻了。然后反对派开始执行新的做法。原有的主政者未必不愿意进行相关的改变,但是一个政体的过度成熟会导致内部利益集团盘根错节,任何大的改革都举步维艰。日本幕府倒掉了,因此得以全面转变。而满清几十年在台上,自然无助于激进改革。中国是个大国,要撼动整个政局,是非常困难的。一次巨大的起义,也未必能改变什么。清廷到1900年代中期才开始正经改革,比日本已经晚了40来年。而拖到1912年满清才算彻底倒掉,很多重大的改革这才逐渐推广开。 第四,中国是个大陆国家,而不是海洋国家,与对外贸易有关的力量在社会中占的比例太小,不足以像日本那样达到能够立刻改变整个政局的水平。因此,在满清时代,主导性的力量未必对世界有充分的了解,改革的方向自然也很难找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诗帆发布于:2017-04-07 13:38:58

1.近代化的理解:①经济: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②政治: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③思想:资产阶级理论基础。

2。背景:①洋务运动在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进行的,资本主义国家刚刚建立,学习西方也仅限于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②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进行的,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学习西方扩展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文化。

3。内容:①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②戊戌变法:变法图强。③辛亥革命:“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④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4.性质:①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者的一场失败的自救运动。②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③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④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5.影响:①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②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刻影响。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1661330 英3 张诗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诗帆发布于:2017-04-07 13:39:35

⑴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正是这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才激励着每一代人不断的进步,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⑵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⑶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⑷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1661330 英3 张诗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丽媛发布于:2017-04-07 13:39:40

1661327张丽媛

光绪帝其实是完全可以和明治天皇做比较的,可惜的是光绪帝所处的环境是完全被慈禧所擎制的。

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明治天皇并不需要做什么,他只要有一颗维新的心,在关键时刻为国家把一下舵就好了。如果光绪帝能有明治天皇那样的维新环境,光绪帝一点也不输明治天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孔旖璇发布于:2017-04-07 13:40:06

中国洋务运动耐实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后失败,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而且更重视西方国家先进的政治制度,最终成功,不仅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还是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

1661326 英3 孔旖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俞雯婷发布于:2017-04-07 13:40:45

1661312俞雯婷

中日两国都是“后发型”现代化,但日本“后发”的同时又是“外生”的,有学者认为日本实现较彻底改革的关键是立志推进现代化的领导人掌握了国家实际的政治权力,能将传统政治领导转化为具有现代化倾向的政治领导,并维持领导集团内部的高度团结。中国的清末宪政只是一场统治阶层的自救运动,其目标不是改变落后面貌,而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清政府发布的政令都流于书面,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戊戌变法虽然有涉及政体方面,但光绪皇帝没有实权,他颁布的诏书对各地官员没有约束力,得不到实行;维新派没有注意到发动群众,改革仅局限于部分知识分子阶层,没有像明治维新那样强大的基础力量,康梁等人提出的改革措施很少涉及农民阶级的切身利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瞿晨雪发布于:2017-04-07 13:41:05
1661314 瞿晨雪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顽固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但是,它们各自所拥有的力量,和作为其对立面的力 量,却有很大的不同。戊戌变法的思想旗手是康有为,他是这场变法的精神教主。而政治上的权威或旗帜,则是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应该说,在思想理论的准备和宣传上,都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这个运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这就好比旧时单身娶亲、妻丧续弦或者只是纳妾,都比较好办,但若喜新厌旧、休妻另娶,问题就复杂了 其次,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另一个重要区别点是,它们历史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日本民族具有开放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永丽发布于:2017-04-07 13:41:38

明治维新和中国近代化的比较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中国近代化: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相同: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

           派遣留学生出洋,培养新一代知识分子,

           鼓励民营(资本)企业,

           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火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

不同:明治维新室由上而下地改革,中国近代化的成功归功于由下而上的革命.

           明治维新的结果使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并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中国近代化使中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变为            社会主义国家.

1661306 张永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俞雯婷发布于:2017-04-07 13:41:41

1661312俞雯婷

日本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以次为背景商业资本也获得长足发展,并为求得利润的扩大而重视海外贸易,到了幕府末年出现了贸易振兴论和商品立国论等思想。随着传统的经济观逐步崩溃,中国的传统经济观在经历了林则徐、魏源等人之后也有所动摇,但是始终不能像日本那样彻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封建的自然经济观仍然占统治地位。中国戊戌变法时期与幕府末年经济水平相当,当时中国已经拥有一些正规的资本主义企业,而幕府时期的“日本资本主义还处于它的前身阶段--商业高利贷资产阶级的阶段”,然而这个阶级却“成了维新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瞿晨雪发布于:2017-04-07 13:42:56
1661314 瞿晨雪 1、背景:双方发起近代化的背景雷同。 内因是封建体制的日趋没落,国内旧有的上层建筑不适于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农民与地主的矛盾激烈。 外因是迫于西方列强的入侵(资本主义对海外市场的需求),一开始处在被动状态。中国近代化开端为1840年鸦片战争,日本的话,一般认为是1868年明治维新,但也有观点认为是更早几年的“美国黑船来航事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秦婕妤发布于:2017-04-07 13:43:42
1661303秦婕妤A、明治维新 一、历史条件 ⒈德川幕府统治危机的加深 ⑴经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① 经纺织业为代表的手工场显著发展; ②大阪、江户和京都等商业城市日益繁荣; ③出现了三井等大商人。 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 ⑵政治:严格的等级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艺灵发布于:2017-04-07 13:44:27
1661315  陈艺灵  英语3班  相同点:1.背景相同  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列强打开闭关锁国的大门,饱受侵略,民族危机深重,一批批有识之士救亡图存,中国走向现代化。而日本当时由德川幕府统治,闭关锁国,内有严重的社会矛盾,自黑船事件后,外有列强侵略,走上明治维新。 2.目的相同   为拯救民族危机,国家复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秦婕妤发布于:2017-04-07 13:44:31
1661303秦婕妤 ①农民受到沉重剥削,起义不断; ②工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 ③中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逐渐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的思想。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认识: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商人地位开始举足轻重,中下级武士穷困潦倒,从幕府统治的基础转变成反幕府统治的力量,进而全面理解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⒉黑船事件使日本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符礼晗发布于:2017-04-07 13:44:54
辛亥革命与明治维新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分别是中国和日本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爆发的深刻影响中国和日本历史的大变革,因此很多人将两者相互比较,当然辛亥革命与明治维新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但是两者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1661332符礼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阿依古丽·亚森发布于:2017-04-07 13:44:58
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是日、中两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运动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当时的日本和中国在自己社会纵向发展的过程中已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日本的资本主义萌芽已发展成了资本主义势力,经济上有一定势力而政治上无权的资产阶级和已经资产阶级化了的下级武士已作为德川幕府的反对势力而在日本社会中客观地存在着。而当时的中国却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的漫长跋涉中,弱小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早已出现,但在封建主义的种种压制之下还无法迅速成长起来,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 日本在1603年建立了德川幕府制度,结束了日本长期的战乱状态,国内出现了一个相对和平安定的局面,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1991328阿依古丽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阿依古丽·亚森 2017-04-07 13:45:58

1661328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秦婕妤发布于:2017-04-07 13:45:05
1661303秦婕妤 ⑴背景: 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②19世纪中期,亚洲许多国家已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日本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俄国和英国都试图打开日本的国门) ⑵概况: 1853年7月,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舰队来到日本,代表美国政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并约定将在第二年再来日本,听取答复。因为佩里舰队的军舰是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机又冒着黑烟,所以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黑船事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符礼晗发布于:2017-04-07 13:45:18
辛亥革命是一场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和平的但是彻底的革命,因为它推翻了在中国维持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从此中国没有了皇帝、封建官僚,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虽然辛亥革命只是在少数大城市市民中间产生影响,只在社会上层实行过,但是毕竟是一场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但是明治维新却是明治天皇领导的一场被动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而且还发生过倒藩运动,这场革命的初衷是因为将军架空天皇,天皇在一群保皇党的拥戴下展开的保皇运动,而且当时日本也是在美国的压力下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在内忧外患下明治维新的一系列脱亚入欧的举措,派出大量考察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这是辛亥革命所不具备的。 辛亥革命和明治维新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首先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人们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生活,而明治维新本来就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改良运动,首先天皇制度没有废除,因此无可避免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并且一直持续今天,尤其是军国主义,成为日本社会的封建毒瘤。1661332符礼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秦婕妤发布于:2017-04-07 13:45:38
1661303秦婕妤 ⑶结果: 1854年,强迫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内容是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允许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规定今后日本给予外国的一切权益,美国同样享受。 ⑷影响: ①日本被迫承认西方列强在日本享有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设立租界等各种特权,日本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⒊西方列强的侵略使日本社会危机加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符礼晗发布于:2017-04-07 13:46:03
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辛亥革命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的转折点,它从各个方面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 首先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体现在它推翻了在中国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并且建立了中华民国。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因为在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是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始终是皇帝轮流做,中国老百姓也从来就只知道朝廷,不知有国家。中国社会从来都是封建专制的,虽然可以通过科举而跻身统治阶层,但是这基本上是地主阶级的事,广大的贫苦人民根本与官府无缘的,更不知有什么民主选举,因此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而且辛亥革命对前清皇室的处置是非常有智慧的,可以说是非常有智慧的,这在所有爆发革命的国家中都是没有的。 其次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当时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无论谁要搞封建复辟开历史倒车,都要遭到人们的唾弃。不仅如此,当时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办报纸杂志宣传新思想的高潮,自由的氛围深入人们心中。而且当时的政府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各地大力兴办学校,资助留学,培养人才。而且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人们熟悉的大人、衙门这些称呼消失了,取而代之是议会、政府,这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1661332符礼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秦婕妤发布于:2017-04-07 13:46:14
1661303秦婕妤 ⑴欧美国家向日本倾销工业品,使日本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⑵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①资本主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也传到日本,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②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③受幕府排挤的西南诸藩,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软弱无能,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来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邹婷婷发布于:2017-04-07 13:46:18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这就好比旧时单身娶亲、妻丧续弦或者只是纳妾,都比较好办,但若喜新厌旧、休妻另娶,问题就复杂了。

1661316邹婷婷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符礼晗发布于:2017-04-07 13:46:33
先不管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它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说辛亥革命是成功了,因为它推翻了在中国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胜利,因为在二十世纪初在全世界都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而中国的辛亥革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因此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辛亥革命和平解决了清帝的难题,因为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都是对末代皇族都是赶尽杀绝的,比如俄国的十月革命就将末代沙皇全家杀了,但是中国人民却运用自己的智慧,用清帝退位,优待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难题,因此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并且辛亥革命将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从此谁也不能搞复辟倒退,这一方面来说辛亥革命无疑是成功的。 辛亥革命说是失败了,是因为它并没有实现孙中山提出的目标,中国社会的性质并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生活也没有根本上改变。而且当时广大底层人民根本不理解国会、议员、总统的概念,因此辛亥革命在广大人们中间没有深厚的基础,所以它在人民中间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1661332符礼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秦婕妤发布于:2017-04-07 13:46:48
1661303秦婕妤 ⒋倒幕运动的成功 ⑴倒幕运动兴起 ①原因: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实现富强国家,必须推翻幕府统治。 ②主要领袖: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 ③根据地:长州、萨摩和土佐等西南强藩 ⑵主要经过: ①大政奉还:原因:倒幕派对幕府统治构成了威胁;目的:为了消除倒幕派讨伐借口,保住实际权力;结果: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 ②戊辰战争:原因:幕府仍控制着国家政权;大多数大名持观望态度。 目的:彻底打垮幕府,真正取得国家的领导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秦婕妤发布于:2017-04-07 13:47:20
1661303秦婕妤 概况: 1868年初,倒幕淅以天皇的名义宣布废除幕府统治,建立以天皇不首的新政府,并命令幕府将军交出领地和军队的控制权,即“辞官纳地”; 1868年1月,德川幕府以“除君侧之奸”为名,进攻京都,在京都南郊的鸟羽、伏见新政府军发生激战。结果,幕府军队被击败。这次战争的胜利,打开了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政权的道路; 1868年4月,幕府德川庆喜将军不战而降。至此,统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名实俱亡; 1869年,战争结束。1868年是农历“戊辰”年,推翻幕府的战争主要在这一年里,因而称“戊辰战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符礼晗发布于:2017-04-07 13:47:24
明治维新 就社会经济层面而言,19世纪时的日本已有现代商业社会的基础,当时的中国则仍旧欠缺。例如:日本幕府时代已有专责封地管理的“藏元”,称为“两替屋”的银行业,以及其他各种现代商业元素。明治维新只不过是把各种商业元素予以结合,成为强大的力量影响全国。中国在现代商业元素方面则几乎付之阙如,社会上的商业行为仍以农业为其根本,欠缺银行业、保险业、会计业、法律业等现代商业体系的必要机制。要在中国推行类似明治维新的改革,容易被传统社会排斥。 此外,大和民族面对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能够力促团结,结合成一股影响力远胜于传统守旧派的强大势力,也确立排除改革障碍的决心;加上明治维新过程中,向西方进行各方面学习(相对于洋务运动)的彻底性,并改变政治制度为君主立宪制,最终使日本得以快速崛起。中国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所进行的戊戌变法,虽然对于制度层面的改革也开始稍有动作,但改革共识的凝聚力显然不足,最终仍逃不过传统守旧派的扼杀而以失败告终。1661332符礼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邹婷婷发布于:2017-04-07 13:47:44

 

在近代前,

对两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传统的政治制度。

改革前,

中日两

国都是封建专制的国家。日本的传统体制属于封建世袭领主制。在幕藩体制下,

日本是一个松散的有多个藩地组成的国家,

藩主有很大的自治权,

可以说是地方

自治;

但是这些藩地有很强的天皇中心观念,

这使得明治政府的中央集权体制相

对简单得建立起来。

与日本不同的是,

中国属于集权官僚型的政体,

权利集中于

皇帝一人,

官僚机构庞大,

民间难以形成类似明治维新中的各种社会势力,

政权

的社会基础难以扩大,改革的道路必将曲

1661316邹婷婷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瞿晨雪发布于:2017-04-07 13:47:45
16613140瞿晨雪 2、发起阶级:双方的发起阶级区别较大。 中国:最初为中国地主阶级开明派,代表林则徐、魏源,举措是介绍西方的历法、地理社会等自然社会科学著作;随后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慈禧、李鸿章、张之洞,主张“中体西用”,介绍西方的科技和军事技术,陆续创办了早期的官办民族工业如安庆内军械厂、江南制造总局;再后来是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戊戌变法”;再后来为孙文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再往后是中共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革命派。 日本:最初发动近代化运动的是日本的下层武士阶级,以倒幕运动建立了明治政府。明治维新后政府扶植起一帮日本本土的民族资产阶级,此后这些资产阶级继续近代化路程,并形成日本权力中心的财阀,掌握国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5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