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英语3班在此对“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近代化的比较”进行讨论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丽媛发布于:2017-04-07 12:30:48

讨论要求

一、每位同学都必须发言,讨论的越多、越激烈、越深入越好,计入平时成绩;

二、发言时请注上姓名、班级、学号;

三、关于中国的近代化,眼界需要开阔些,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洋务运动,应该包括整个晚清、民国,直到今天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怡蓓发布于:2017-04-07 13:01:22
明治维新是一种封闭的开放。 明治维新要追溯起来,要从之前的尊王攘夷运动和倒幕运动开始算起,经过一系列战争最终推翻幕府统治,重新将天皇放到国家权力核心的位置。而在这之前,天皇仅仅是个象征性的人物,真正的权力中心是德川幕府。 所谓的明治维新,并不是简单的自上而下的一次改革,归根到底其实是下层武士发起来的。也就是说,这次明治维新实施起来是毫无阻力的,因为这就是符合全体人民意愿的。所以与其说明治维新是明治天皇发起的,不如说这是明治天皇时期武士阶层发起的。

对比清朝,明治维新毫无阻力(阻力倒幕时已经解决了)。而转过来看清朝,国家的一号人物慈禧就是个顽固派,而且特别重要的一点,国家内部真的很稳定(这得益于思想上控制得好,而且军权完全集中在中央,这是和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区别很大的一点),不可能存在自下而上的革命(除非内部核心崩溃或者巨大外力支持)。 洋务运动的口号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遵循的是“中体西用”,这也就造成了经济政治改革几近于无。为什么说这个正确的口号没能奏效,原因很简单,因为人民群众没有参与其中。 1661307 朱怡蓓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俞旭冬发布于:2017-04-07 13:02:01
1661309俞旭冬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顽固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但是,它们各自所拥有的力量,和作为其对立面的力 量,却有很大的不同。戊戌变法的思想旗手是康有为,他是这场变法的精神教主。而政治上的权威或旗帜,则是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应该说,在思想理论的准备和宣传上,都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这个运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这就好比旧时单身娶亲、妻丧续弦或者只是纳妾,都比较好办,但若喜新厌旧、休妻另娶,问题就复杂了 其次,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另一个重要区别点是,它们历史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日本民族具有开放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彭钰岚发布于:2017-04-07 13:04:03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近代化的比较

以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例子进行比较。

 

洋务与明治维新

1、政治领域:在日本1868年4月公布了《政体书》确定了立宪君主制的政体。此后又通过建立常备军和警察制度进行了军事改革和警察治安制度的改革。通过“奉还版籍”和“废藩设县”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完成了建立现代资产阶级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任务。同时明治政府通过颁布“征兵令”和实行“秩禄处分”等措施把旧有的剥削者转变成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式地主。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1889年日本颁布宪法,1890年日本开设国会,从而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君主立宪的国家制度,完成了政治领域的改革。中国在政治上则毫无建树,根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尤为重要的是政府的腐败日趋严重。  

2、经济领域:明治政府首先改革了土地制度,1870年明治政府提出了田租改革方案,解除了幕府规定的土地永世不得买卖的禁令,实行了新的有利于明治政府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货币地租制度。在工商业方面,明治政府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直接扶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措施,成立了国家银行,创办了国营企业,扶植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使日本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得以迅速发展起来。中国洋务运动期间主要办了一些军事和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和官督商办两种。官办企业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清政府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无从发展。 

3、科学教育领域:明治政府派出100人以上规模的大型考察团,历时两年认真考察了欧美各国,从而确定了教育兴国的方针,把教育改革做为各项改革的一个根本环节。为提高国民知识水准,培养科技指导人才,迅速掌握欧美先进科学技术,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日本先后实行了三年、四年、六年的免费义务教育。同时以科学技术与实业相结合为总目标,大力兴办中等和高等综合技术教育,培养了大批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技术人才。而在中国,洋务派虽然也很重视教育改革,设立了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和技术学堂等30多所学校,但是始终没有统一的学制来对教育进行管理,没有触及封建专制及其相关联的封建教育制度,改革流于形式,新式学堂没有得到发展。 

4、军事领域: 

  明治政府成立之后,在军制上作了重大调整。军政制度方面,将海域划分为若干海军区,并颁布条例规定了镇守府指责,完善了海军组织体制;舰队编制方面根据作战能力和任务来划分,以最大限度发挥海军作战能力。中国洋务运动中虽然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力量,但力量过于分散,各省督抚的抗命使海军衙门形同虚设。武器装备上,在训练中制定了《军人敕谕》,规定了必须遵守“忠节”、“礼仪”、“勇武”、“信义”和“质朴”五德,要求士兵一切行动唯天皇是从。并且,日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兵役制度,相对来说,清政府海军装备在实力上很强,但只知装配不知活用,再加上恤奉制度不完善,训练上军纪废弛,导致舰队实力上的下降。 

  两国海军建设内容大致相同,但成效迥异,日本建立海军完全是为了求强,发展对外贸易和对外扩张;洋务派形式海军的建立则是为了维护旧式政权的统治,因此在更新完善上不能同日本相比。

 

戊戌与明治维新

相同点

1.历史背景相近: 

  两次维新都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国内阶

级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外来侵略导致被迫“对外开放”,民族矛盾不断上升。西方侵略客观上带来的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力地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生产方式和伦理纲常,催生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潮。                                                             

2.目标性质类似:  

  都是向西方学习,通过政府命令自上而下推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目的是

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3.领导阶级相同: 

  两国的维新领导人都出生在封建家庭,同时又是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知

识分子,他们的行为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4.政策措施雷同: 

  两国都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方面实施改革。戊戌维新实际上就是

以明治维新为榜样、亦步亦趋进行的。 

不同点

1.各自后台不同 :明治维新的骨干力量是日本中下层武士, 领导人多为长州、萨摩藩的中上层武士。戊戌维新领导人,普遍缺乏政治实践锻炼。他们成长于书斋,维新前都未从事过社会管理工作。中国维新派主要从官僚和知识分子中寻求支持。其指靠重点为清廷中的帝党,和张之洞为首的部分洋务大员

2.领导水平不同:日本维新派领导人久经政治风浪考验,富于大无畏精神。中国维新派也富于献身精神,但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性,缺乏清醒认识和足够准备。事变临头,惟有“大众痛哭不成声”,一筹莫展。

1661324 彭钰岚 英语三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俞旭冬发布于:2017-04-07 13:04:09
1661309俞旭冬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共同点:两者都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都是在19世纪中期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开始向西方学习的。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列强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了亚洲地区。经过1840、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和1853年美国军舰闯入日本浦贺港事件后,中日两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相继被打开,两国都面临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 2) 目的相同。 两者都是要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 3)内容相同。 两者都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进行了教育改革,这都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不可阻挡。 4)方式相同。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5) 结果方面的部分相同,都是对本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都有利于本国的近代化发展历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俞旭冬发布于:2017-04-07 13:05:29
1661309俞旭冬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不同点:2、不同点: 1) 领导力量不同。 中国洋务运动的力量主要是洋务派,他们多为地方掌握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是日益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推翻了幕府统治后,由明治天皇掌权,二者形成合力,进行大刀阔斧、全方位的改革。 2)具体措施不同。 (1)政治方面:中国洋务运动毫无建树,根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日本则改革落后制度、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和武士阶级的特权、并颁布宪法,建立新的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2)经济方面:中国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官办企业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从发展。日本则进行大力改革,政府投资兴办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日本的殖产兴业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3)文教方面:中国只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原有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的触动。日本则大力发展近代教育,改革教育内容,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并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3)阻力不同。 洋务运动外受西方列强,内受封建顽固势力的严重阻挠;日本幕府体制专制色彩较轻,倒幕运动的胜利扫除了改革的障碍。 4)实施条件不同。 中国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尚未形成;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获得发展,资产阶级已经形成。 5) 性质不同。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改革;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6)结果不同。 中国洋务运动耐实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后失败,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而且更重视西方国家先进的政治制度,最终成功,不仅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还是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梁馨月发布于:2017-04-07 13:05:34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但是,它们各自所拥有的力量,和作为其对立面的力量,却有很大的不同。戊戌变法的思想旗手是康有为,他是这场变法的精神教主。而政治上的权威或旗帜,则是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应该说,在思想理论的准备和宣传上,都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这个运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661323梁馨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梁馨月发布于:2017-04-07 13:05:55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这就好比旧时单身娶亲、妻丧续弦或者只是纳妾,都比较好办,但若喜新厌旧、休妻另娶,问题就复杂了1661323梁馨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梁馨月发布于:2017-04-07 13:06:09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这就好比旧时单身娶亲、妻丧续弦或者只是纳妾,都比较好办,但若喜新厌旧、休妻另娶,问题就复杂了1661323梁馨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怡发布于:2017-04-07 13:06:11
1661310 薛怡 中国的近代史发端于洋务运动,日本的近代史开始于明治维新。这两个运动,在两国的经济发展上,基础和历程有若干相似之处,但结局完全不同,一个是基本上成功了,一个是完全失败了,随之决定了两国人民近百年的不同命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杏杏发布于:2017-04-07 13:06:25

1661319 张杏杏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近代化有很多相似之处
两者都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都是在19世纪中期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开始向西方学习的。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列强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了亚洲地区。经过1840、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和1853年美国军舰闯入日本浦贺港事件后,中日两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相继被打开,两国都面临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梁馨月发布于:2017-04-07 13:07:21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另一个重要区别点是,它们历史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日本民族具有开放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1661323梁馨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怡发布于:2017-04-07 13:07:29
1661310 薛怡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改变日本原有社会的要求,一切都是为了对旧社会进行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改革。中国的洋务运动这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原有的他们认为的“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的社会封建制度,维护和延续满清王朝的统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璐佳发布于:2017-04-07 13:09:34

1661313 陈璐佳 英语三班 明治维新的意义:①这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③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④但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⑤日本强大起来了,很快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杏杏发布于:2017-04-07 13:10:56

1661319张杏杏

两者都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进行了教育改革,这都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不可阻挡,同时两者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推动了本国历史发展进程,同时都促进了两国的近代化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怡发布于:2017-04-07 13:11:09
1661310 薛怡 经济改革是政治改革及其它一系列改革的基础。经济状况与社会稳定有着直接联系,中日两国在近代化改革中都涉及到了经济,但是由于两国改革的目的不同,引起的社会反响和结果也不相同。 明治维新是一场大规模流血的暴力革命,而不是和平改良;通过战争,扫除了腐朽势力,日本才得以全新的面貌励精图治,奋发求强。对比之下,中国的洋务运动是通过太平天国战争,改组了清统治集团后,进行的经济方面慢步调整的改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俞旭冬发布于:2017-04-07 13:13:01
1661309俞旭冬 明治维新与辛亥革命的不同点:1、代表阶层:明治维新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辛亥革命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利益. 2、手段和目的:明治维新是通过改良的方式去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是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性质: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4、明治维新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辛亥革命主张用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取代封建土地所有制. 5、实际影响:明治维新的法令基本被废除,主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碧珠发布于:2017-04-07 13:13:16

日本明治维新:

(1)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
(2)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跻身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从此,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3)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中国近代化:

1)近代化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经历曲折的磨难.也不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长期探索才能成功.
2)光靠借鉴别人的成果,照搬别人近代化的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须结合中国实际走中国特色的近代化之路.

相同:

两者都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进行了教育改革,这都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不可阻挡。结果方面的部分相同,都是对本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都有利于本国的近代化发展历程。

不同:

中国洋务运动的力量主要是洋务派,他们多为地方掌握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是日益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推翻了幕府统治后,由明智天泉掌权,二者形成合力,进行大刀阔斧、全方位的改革。

洋务运动外受西方列强,内受封建顽固势力的严重阻挠;日本幕府体制专制色彩较轻,倒幕运动的胜利扫除了改革的障碍。

1661321

黄碧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怡蓓发布于:2017-04-07 13:13:22
明治维新前夕,日本的经济十分落后。在全国工业中家庭手工业仍占主导地位。 1868年,日本倒幕成功后建立起来的明治新政府,为摆脱落后于西方的局面决心向西方学习,以实现本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 由于日本的经济基础薄弱,在明治维新期间兴办官营和半官半民企业起到示范作用,这个过程中铁路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铁路是日本明治维新变革的牵引力,铁路进一步打开日本与欧美的联系通道,同时也为后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行资本的积累。打下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还给民间企业积累了建立和管理现代企业的经验。 可以说,日本的资本主义是从外部引进的。 1661307 朱怡蓓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丽媛发布于:2017-04-07 13:13:22

1661327 张丽媛

就日本明治维新来看,日本的近代化进程是领先于中国的。

首先从文化背景看,日本对西方的学习在明治维新前多年就开始了,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兰学的迅速传播推动了向西方看齐的潮流。中国在明末清初亦有对外交流,但从官方的角度,他的对外态度是天朝体制的延续,而并非主动地要吸取什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璐佳发布于:2017-04-07 13:13:30

1661313 陈璐佳 英语三班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是在扭曲中向前发展的,发展历程极其艰难、曲折和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中世纪向近代化再向现代化转变,从旧民主主义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革命交替。其中夹杂着各种各样的落后的反动的政治思潮,有的甚至叫嚣一时,但历史发展前进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然而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上的每一次反复,都比较的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是一个波浪似的,螺旋形的前进上升运动。如果把思想发展看作是直线化是不科学的,同时只看到历史进程的曲折反复,甚至暂时的倒退的现象,而看不到历史前进的总趋势,也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只有用实事求是的唯物史观去认真学习研究,才能真正从中获得“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明智效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怡蓓发布于:2017-04-07 13:13:47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这场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洋务企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1661307朱怡蓓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钟欣怡发布于:2017-04-07 13:14:04

1661322 钟欣怡 

文化形态来看,日本是并存型的,什么都可以;中国是单一型的,非什么

不可。社会的协作形态来看,日本注重的是“忠”、“义理”;中国注重的是

“孝”。日本民族对恩情债务的重视程度在世界各民族都是罕见的,因此日本

人非常讲究“恩情难报”与忠诚之道;此外,日本人还非常注重“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集体意识是日本民族精神的特点;日本虽然是一个弹丸之国但

是的大国意识存在于日本国民心中由来已久。

 

    

社会的教育形态来看,日本是普及、提高能力型,而且日本的识字能力普

遍比中国高,民间的教育都是自发性,他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认为这是提

高常识的必要性,这比中国的选拔,达到目的而学习高明了很多。日本的教育

普及是其经济等迅速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与日本在近代化进程中有了如此巨

大的差异的一个原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怡蓓发布于:2017-04-07 13:14:15
甲午战争前后,日本的财政收入和中国差不多,这种国力和税收的巨大差别。 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看,中日之间在19世纪前没有多少差别,熟练工工资与非熟练工工资的比值都算比较低。1661307朱怡蓓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怡蓓发布于:2017-04-07 13:14:40
  如若当初日本与中国不跟上世界潮流,只是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走自己老路发展,何谈现在的成就。全球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了,没有一个国家是封闭自己的,想要取得发展,只有跟上潮流,追赶,超越,当到达顶端是才能发展自己的,一切都是循序渐进的。现在改革需要的就是追赶,路漫漫其修远兮,任重道远。1661307朱怡蓓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俞旭冬 2017-04-07 13:15:54

没错。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俞旭冬发布于:2017-04-07 13:14:51
1661309明治维新与辛亥革命的相同点:1、产生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 2、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都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3、影响: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4、实践结果:都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的民族危机依然严重。 5、失败原因:客观原因是反动势力的破坏,主观原因是资产阶级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 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救亡运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钟欣怡发布于:2017-04-07 13:14:51

 

   1661322 钟欣怡

日本的江户时代的统治体制,称作幕藩体质。其相当于暂时起防波堤作用

的经济主体。幕藩体制实行的是世袭制,有些人是武士,那他及自己的后代一

辈子都是武士,改变不了这个命运,有些人却生来便是统治者,这导致了很多

人的不满,企图改革的心也更加强烈,有改革才会有进步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张丽媛 2017-04-07 13:19:36

同意!!!中国的科举制度对下层人民对仕途的憧憬过于单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怡发布于:2017-04-07 13:14:57
1661310 薛怡 1912年,在经历了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等一系列近代化变革的努力后,大清帝国在辛亥革命洪流下轰然解体,近代中国进入了更加黑暗混乱的军阀混战时代。而就在六年前,完成了明治维新的日本击败俄国,取得了进一步对外扩张的稳固基地,巩固了亚洲唯一帝国主义列强的地位,可以说,明治维新为日本跻身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丽媛发布于:2017-04-07 13:15:28

1661327 张丽媛

       在1860年,幕府就曾派遣了一个77人的使节团前往美国,在交换通商条约的批准书的同时,去探究美国强大的秘密。
  西方国家政治上的活力、军事上的强大和科学技术的奇妙,令日本人着迷。1871年岩仓使团出使欧美,更使这一批明治政府的重臣认识到日本必须采用现代技术,文明制度及自由价值观,进行不仅是技术,还有政治方面的改革,否则有亡国的危险。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张杏杏 2017-04-07 13:24:55

赞同,日本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更重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最终成功,不仅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还使日本摆脱民族主义危机,成为近代化亚洲唯一的强国。 1661319张杏杏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张丽媛 2017-04-07 14:35:27

@上海海洋大学-张杏杏: 对的,反观当时的洋务派,只是注重一些西方的武器工业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民主的思维方式,导致在根本上落后于日本的近代化进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彭钰岚发布于:2017-04-07 13:16:27

中日差异 
 
一.基本文化形式的差异 
  文化形态来看,日本是并存型的,什么都可以;中国是单一型的,非什么不可。社会的协作形态来看,日本注重的是“忠”、“义理”;中国注重的是“孝”。日本民族对恩情债务的重视程度在世界各民族都是罕见的,因此日本人非常讲究“恩情难报”与忠诚之道;此外,日本人还非常注重“团队精神”。“团队精神”、集体意识是日本民族精神的特点;日本虽然是一个弹丸之国但是的大国意识存在于日本国民心中由来已久。 
    社会的教育形态来看,日本是普及、提高能力型,而且日本的识字能力普遍比中国高,民间的教育都是自发性,他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认为这是提高常识的必要性,这比中国的选拔,达到目的而学习高明了很多。日本的教育普及是其经济等迅速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与日本在近代化进程中有了如此巨大的差异的一个原因。    
二.近代化对象的不同——幕藩体制与清朝 
   日本的江户时代的统治体制,称作幕藩体质。其相当于暂时起防波堤作用的经济主体。幕藩体制实行的是世袭制,有些人是武士,那他及自己的后代一辈子都是武士,改变不了这个命运,有些人却生来便是统治者,这导致了很多人的不满,企图改革的心也更加强烈,有改革才会有进步。

 中国清朝实行的是科举制和独裁的中央集权。科举制在当时和日本相比确实是先进很多的,可以网罗人才,但太先进便导致人们对它的迷恋,热衷于维持现行体制,一成不变的体制与不断发展的时代之间注定不能合理协调。    清朝的中央集权看来能统一国家,但是,事实上中国仍然长时期遭受国内分裂的痛苦,这是阻碍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思想文化的禁锢 
   在唐朝,日本派去了众多的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在被打开国门之前,儒家思想引领着这两个封建国家的思想潮流。现在我们都为我们是历史悠久的古国而感到骄傲,但就是这悠久的历史阻碍了国人思想的进步。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都没有打破儒家思想,过于繁重的文化拖累了中国人的脚步。 相对而言,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骨子里“赶英超美”的意识与愿望非常强烈。明治维新所倡导的“殖产兴业”、“富国强兵”和“赶超欧美”等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当日本看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坚船利炮后,马上激发了学习的欲望, 他们不仅学习科学技术,学的更是当时相对比较先进的思想。战后日本国内的超强投资需求吸引了大规模的投资。日本充分发挥了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的优势。日本新建大型工业基地,挖筑深水港,广建商业码头,为输出工业制品提供了方便条件。    
 四.对近代国家的探索 
   日本从欧美国家制度介绍中学到了很多,并改革了自己的体制,成立了统一 
国家,这对近代化具有巨大意义。表现在废藩置县,这是因为全国统一市场的成立,外国压力以及各藩内部矛盾激化。这绝不是维新的元勋们的“贤明”,也是由于人民斗争力量的推进而实施的,可见人们力量的伟大。自由民权运动, 民治维新等一系列运动的开展,都是争取近代国家实现。民治14年的政治变动是争取近代国家实现的转折点:革命形势高涨,政治以及经济上的变革。

五.经济近代化的差异 
   经济上的近代化主要体现在土地和资本上。从土地上来看,日本进行地租改正,“反对高额地价的斗争”具有反封建斗争的性质。企业上来说,日本有意识发展民营企业,资本活动自由,把外国船舶公司排挤出沿海防线。中国当时却没有这样的觉悟,而是与外国公司妥协。与日本的差距显著拉开。从日本的发展来看,中国要不断开拓海外市场,打开产品外销的大门。面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打出自己的个性, 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中国虽然有开展洋务运动,只是当时国内统一市场未形成, 具有更多半殖民地性质,和日本的差异拉开。日本的“殖产兴业”表示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日本从19世纪初开始,随着海防问题的出现,逐渐意识到需要制造西式武器以及作为其基础的西式炼铁。特别是由于鸦片战争的影响。与此同时,幕府与各藩出现了武器制造、造船、纺织等一系列使用西式机械的产业,其中大多数在明治维新后作为官营企业继承了下来。 

1661324彭钰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燕发布于:2017-04-07 13:16:28

明治维新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近代化以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为主要标志。而日本明治维新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

1661317陈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5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