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并没有触动到封建统治阶级,即使有了变革也并没有损害到清政府的利益,但明治维新则是改革落后制度、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和武士阶级的特权、并颁布*,建立新的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
两者历程不同,中国主要历经第一、二次*战争、义和团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等;而明治政府在政治上神化天皇的绝对权威,建立"华族"制度以维护旧藩主、公卿的特殊地位,并把维新功臣、财阀列入华族,培植特权阶层;在经济上扶植带封建性的财阀和寄生地主;在意识形态上宣扬神道、皇道、儒学,并引进德国唯心主义哲学。
“要想让中国放弃两千年来形成的完整体系,十分不易,而且革命与改良,不是某一部分人主观地造成的,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造成的,近代开启以来,中国遭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身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文化遭到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国内的腐朽势力愈益抬头,并与侵略势力结成联盟,阻碍中国的发展壮大。”
洋务运动实行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后失败;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而且更重视西方国家先进的政治文明制度,最终成功。
但两者都引入了西方的思想,做出很大的改变。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日本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诸多干扰,成功引入西学(美式教育),创办新式学校,将平民教育纳入满晚清王朝廷的视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对教育革新网开一面,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近代化的不同点有很多,首先,是国家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所经历的历史以及文化会给国家及人民带来极大的影响。作为一个在当时算是比较开放的国家,日本能够接受不同于自己的文化,并从中汲取精华,吸收教训;而中国由于比较保守的文化思想,人民不太能接受跟自己不同的文化。
中国近代化改革虽然是建立了各种近代化企业,但是军事、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官办企业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从发展。日本则进行大力改革,政府投资兴办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日本的殖产兴业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而中国的近代化则是我们的屈辱史,使中国开始了长达百年的斗争。
其次,是国情及领导人的差异。日本当时的领导人果断勇敢,并且还有大批民众的支持;而中国,在腐败晚清的领导下,极大多数人民都是敢怒不敢言,于是乎,哪怕有人站出来*晚清政府,但因为没有人一起表率,没有大量群众的力量,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抗 议
两者虽然都十分有意义,但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明治维新,虽然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但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地主所有制消极的一面逐渐显现出来,农民生活贫困,严重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制约了工业发展,人民没有得到实际的主权。
中国只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原有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的触动。日本则大力发展近代教育,改革教育内容,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并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久远历史传统形成的僵化思维模式呈现异常强大又顽固的惰性和惯性。即使有两次*战争血淋淋的惨败,仍然难以唤醒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导致统治阶层骨子里仍然极其抗拒向西方“蛮夷”学习;生存发展空间局限性很大的岛国,其忧患意识与生俱来,而且日本在*战争中获得的赔偿,有利于他们的经济、文化发展。
三,是由于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优于中国。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有利一些。
同时西方列强对中国的觊觎之心比日本更加严重,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中国近代化受到的阻力更加严重,而日本可能阻力相对较小,所以更好变革。
最后。是改革前的社会矛盾。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封建制度因其僵化的土地所有制和封闭式的社会结构,不但无法调节这些矛盾,本身也陷于瓦解,这样就使得改革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而中国却没有出现这样的形势,在统治阶级内部,掌握清政府大权的满族贵族,对外向外国侵略势力投降妥协,勾结起来共同绞杀中国人民革命;对内则向汉族地主实行让步,依靠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军阀官僚镇压农民起义,办理国防外交,使清朝封建政权暂时得以维持。统治阶级内部虽然有洋务派、顽固派以及帝党、后党之争,但总的说来守旧势力还很强大。
在思想方面,日本推行“文化开明”的政策。积极的引用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来改造日本的封建落后文化;大力的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的人才。对日本的思想近代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思想文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本阶段的基本特征: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近代化的共同点有:均是在国家危难之际选择向他国吸收经验来补充自己的不足,学习别国的文化与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改变自身的困境,让国家危机得到好转。
无论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还是日本明治维新,这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都是在国家领导人已经靠不住的情况下发起的改革,并且都是民众发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