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动力三班请进】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近代史的比较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韩子豪发布于:2018-04-09 09:12:26
每位同学主题贴下回复讨论。 视野要宽阔: 中国的近代化不可仅限于洋务运动,应涵盖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
点赞 (0) 回复
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沈骑祺发布于:2018-04-09 10:27:23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暴力革命,是大权旁落的天皇和受尽打压的众藩做掉了幕府,幕府倒台后,日本权力掌握在天皇手中,以工业革命技术为后盾,日本青云直上,走向了军国主义的道路。而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都是改良,没有从政治制度上改变,而且中国过于臃肿,一层层的官员递进,使得改良困难重重。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沈骑祺 2018-04-09 10:38:45

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随后到来的一系列战争使中国陷入内外皆敌的泥潭,在持续的战争中,中国无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维持基本的秩序,无法面对其时内外危机。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沈骑祺 2018-04-09 10:40:43

共产党在初期缺乏足够的力量,国民党则丧失对基层的控制能力,二者在二三十年代皆无法建立一个强大的政府拯救中国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沈骑祺 2018-04-09 10:47:10

改革的根本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改革的进行需要的是利益获得方的强大与支持,戊戌变法触动了大量官僚地主士子的利益,无论改良的是光绪亦或是谁,成功的几率都是微乎其微,而到二战结束时,中国原本的制度与势力重新洗牌,基层劳动人民逐渐占据主导,旧有地主官僚被摧枯拉朽,新制度得以建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慧燕发布于:2018-04-09 10:27:27
中日两国都是“后发型”现代化,但日本“后发”的同时又是“外生”的,有学者认为 日本实现较彻底改革的关键是立志推进现代化的领导人掌握了国家实际的政治权力,能将传 统政治领导转化为具有现代化倾向的政治领导, 并维持领导集团内部的高度团结。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颜文震发布于:2018-04-09 10:27:29
经济领域:明治政府首先改革了土地制度,1870年明治政府提出了田租改革方案,解除了幕府规定的土地永世不得买卖的禁令,实行了新的有利于明治政府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货币地租制度。在工商业方面,明治政府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直接扶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措施,成立了国家银 行,创办了国营企业,扶植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使日本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得以迅速发展起来。中国洋务运动期间主要办了一些军事和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和官督商办两种。官办企业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清政府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无从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巴特克喜克·欧音比丽克发布于:2018-04-09 10:27:30
两者都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都是在19世纪中期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开始向西方学习的。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列强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了亚洲地区。经过1840、1856年两次*战争和1853年美国军舰闯入日本浦贺港事件后,中日两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相继被打开,两国都面临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刘政发布于:2018-04-09 10:27:36

两国背景比较:
中国向以天朝大国自据,蔑视一切外来事物。自古以来的边患均来自生活于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由于在文化上落后于汉民族,它们入侵中原的结果,总是在不同程度上接受汉文化,甚至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而日本则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先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当19世纪在同样的面临来自西方的高于我们传统农业文明的工业文明的冲击时,两国的反映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中国在第一次*战争后,统治者仍然极其厌恶和蔑视西方的一切,在1842----1856年两次战争之间的十几年中,面对西方扩张主义的挑战几乎没有做什么。只到第二次*战争中国再次战败的刺激下,才出现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以达到自强之目的。然而即使是洋务派也仍然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因而向西方学习也就只能局限于先进的军事技术方面。喊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日本面对西方侵略做出的反映则要比中国快的多,他们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很快便提出了全方位向西方学习的方针。这也可从两国自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发出的变革纲领性文件中看出。中国弈忻在其《统筹全局折》中强调:"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日本1868年天皇颁布"五条誓文"阐明新政权的目标。强调"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破除旧习。......求知识于世界。"这种认识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其后的行动。 中国进行洋务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利用西方先进武器对付当时的太平天国运动,以维护日益腐朽的清政府的统治。而日本则在明治维新前夕推翻了封建没落的幕府统治,从而为改革扫清了道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颜文震发布于:2018-04-09 10:27:59
科学教育领域:明治政府派出100人以上规模的大型考察团,历时两年认真考察了欧美各国,从而确定了教育兴国的方针,把教育改革做为各项改革的一个根本环节。为提高国民知识水准,培养科技指导人才,迅速掌握欧美先进科学技术,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日本先后实行了三年、四年、六年的免费义务教育。同时以科学技术与实业相结合为总目标,大力兴办中等和高等综合技术教育,培养了大批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技术人才。而在中国,洋务派虽然也很重视教育改革,设立了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和技术学堂等30多所学校,但是始终没有统一的学制来对教育进行管理,没有触及封建专制及其相关联的封建教育制度,改革流于形式,新式学堂没有得到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巴特克喜克·欧音比丽克发布于:2018-04-09 10:28:01
两者都是要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颜文震发布于:2018-04-09 10:28:34
明治政府成立之后,在军制上作了重大调整。军政制度方面,将海域划分为若干海军区,并颁布条例规定了镇守府指责,完善了海军组织体制;舰队编制方面根据作战能力和任务来划分,以最大限度发挥海军作战能力。中国洋务运动中虽然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力量,但力量过于分散,各省督抚的抗命使海军衙门形同虚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慧燕发布于:2018-04-09 10:28:41
当时的日本和中国在自己社会纵向发展的过程中已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日本的资本主 义萌芽已发展成了资本主义势力,经济上有一定势力而政治上无权的资产阶级和已经资产阶 级化了的下级武士已作为德川幕府的反对势力而在日本社会中客观地存在着。而当时的中国 却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的漫长跋涉中,弱小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早已出现,但在封建主义的 种种压制之下还无法迅速成长起来,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颜文震发布于:2018-04-09 10:29:06
两国海军建设内容大致相同,但成效迥异,日本建立海军完全是为了求强,发展对外贸易和对外扩张;洋务派形式海军的建立则是为了维护旧式政权的统治,因此在更新完善上不能同日本相比。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廖文瑜发布于:2018-04-09 10:29:19
日本在幕府时代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天皇并无实权,幕府末期,掌握实权的幕府统治者 又不得人心,在对内对外的政策上引起了国内人民的不满,出现了统治危机。这使日本的资 产阶级革命得以发动并成功。无实权的天皇和下层资产阶级可以联合以夺取实权,下层的资 产者可以利用天皇的名义去反对幕府统治者, 这些条件在中国是没有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刘政发布于:2018-04-09 10:29:35

两国领导力量之比较:                                                                                                                                               中国为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其势力主要不在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巡抚方面。他们对当时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既没有大胆"驳议"的勇气,更没有夺取政权、取而代之的要求。*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为保护清政府统治暂时采取了支持洋务派的策略。然而其实她仍然是脚踏顽固派、洋务派两条船,身在曹营心在汉,犹豫徘徊,多方掣肘,致使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几个地方上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去搞,力量分散。洋务运动犹如大海中无人掌舵的大船,摇摆着不知驶往何方。而且洋务派也根本不懂得"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他们只是想借用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传统文明。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则是下级武士,他们原本属于统治阶级的组成部分,然而幕藩体制下的日本在任命官吏时,都遵循世袭门阀原则,对武士都严格按照上、中、下的高低进行选择。下级武士总是与较高职务无关,许多确有才华的下级武士极为不满。同时在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之后,物价上涨,幕府中的将军高官和各藩国的大名,常常感到"国用不足"。于是,他们不时压低甚至停发下级武士的俸禄,这更使下级武士恼怒。不少下级武士生活于贫困之中,只得寻求别的生财之路。搞起了手工业生产,从统治阶级变为小商品生产者。这既是社会地位的变化,也是阶级属性的变化。他们日益与资产阶级沟通并日益资产阶级化了。与资产阶级的一致性,决定了下级武士必定要背叛幕府,成为反封建营垒的重要成员并且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还有一些下级武士接触了"兰学"。即西方启蒙学说。令人振聋发聩,大开眼界。正是在这一势力的领导下,日本推翻了幕府统治,明治天皇掌权,大刀阔斧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颜文震发布于:2018-04-09 10:29:37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改变日本原有社会 的要求,一切都是为了对旧社会进行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改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廖文瑜发布于:2018-04-09 10:30:16
两国改革前经济上起点的比较 当时的日本和中国在自己社会纵向发展的过程中已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日本的资本主 义萌芽已发展成了资本主义势力,经济上有一定势力而政治上无权的资产阶级和已经资产阶 级化了的下级武士已作为德川幕府的反对势力而在日本社会中客观地存在着。而当时的中国 却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的漫长跋涉中,弱小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早已出现,但在封建主义的 种种压制之下还无法迅速成长起来,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 明治维新前夕,日本全国手工工场已发展至 420个。而且,西南诸藩进行藩政改革中,已 经创办起一些近代军用和民用企业,开了近代化之端。资本主义因素在封建经济解体的裂土上 迅速增长着。新兴的资本主义势力不仅成了反对幕府活动的支柱,而且在倒幕胜利后成为日本 近代化的核心力量。可是,洋务运动前夕的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大炮轰开其大门之 后,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结构虽然开始了逐步分解的过程,但资本主义因素,在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汪洋大海之中,几乎是等于零。这样,洋务运动开始的时候,既没有一 个新兴的反封建的坚强的支柱,也没有一个可以恃为近代化的核心力量,更没有一点可以依凭的物质基础。 日本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以次为背景商业资本也获得长足发展,并为求得利润的扩 大而重视海外贸易,到了幕府末年出现了贸易振兴论和商品立国论等思想。随着传统的经济观逐步崩溃,中国的传统经济观在经历了林则徐、魏源等人之后也有所动摇,但是始终不能像日本那样彻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封建的自然经济观仍然占统治地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颜文震发布于:2018-04-09 10:30:29
中国的洋务运动则是一场 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原有的他们认为“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的封建 社会制度,维护和延续满清王朝的统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廖文瑜发布于:2018-04-09 10:31:10
两国对西方文化态度的比较 清代中国极其蔑视西方的一切,在洋务运动之前中国一直实行“闭关锁国”,对于西方 文化更是完全不认同,即使是洋务派也仍然认为"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 ,因而向西方学习也就只能局限于先进的军事技术方面。日本则有向世界借用先进东西的悠久传统,江户时代的日本虽然也处于锁国的状态之下,对于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先 进文化的学习却始终没有止步,逐渐形成以研究和摄取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问——兰学。 到明治维新之前,西学一在日本成为了一股无法压抑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思潮,同时,西 学的穿日,使日本封建阵营形成了一个相当数量的新知识分子集团,一个倾向资产阶级改革 的革新势力逐渐形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廖文瑜发布于:2018-04-09 10:31:46
改革领导力量的比较 明治维新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进行的;中国的洋务运动却始终缺乏有力的规划和 领导。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功地实现了领导核心的转换,将政治权力集中于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具有改革开放的下级武士的手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刘政发布于:2018-04-09 10:32:41

两国变革措施比较:
政治方面:日本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首先,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逐渐剥夺了旧统治阶级的特权,取消了对下层人民的一些限制,允许不同阶层的人民之间通婚,实现形式上的平等。19世纪70至80年代,政府还颁布了其他一些律令法典,引进欧洲刑法、民法和商法。1889年日本颁布了以普鲁士军国主义*蓝本的《大日本帝国*》,以法律形式确认了日本国家制度和统治机构的合法化。*标志着日本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中国在政治上则毫无建树,根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尤为重要的是政府的腐败日趋严重。 经济方面:日本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先是由政府投资兴办了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励私人资本发展。后来,政府又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甚至无偿转让给私人资本家经营。期间,日本制定法规,禁止行会垄断、废关卡,整顿币制,统一汇兑,奖掖贸易,发展运输和通讯事业。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廖文瑜发布于:2018-04-09 10:32:58
两国改革措施的比较 1、政治领域:在日本1868年4月公布了《政体书》确定了立宪君主制的政体。此后 又通过建立常备军和警察制度进行了军事改革和警察治安制度的改革。通过“奉还版籍”和 “废藩设县”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完成了建立现代资产阶级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任务。同时 明治政府通过颁布“征兵令”和实行“秩禄处分”等措施把旧有的剥削者转变成新兴资产阶 级和新式地主。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1889年日本颁布*,1890年日本开 设国会,从而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君主立宪的国家制度,完成了政治领域的改革。中国在政治 上则毫无建树,根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尤为重要的是政府的腐败日趋严重。 2、经济领域:明治政府首先改革了土地制度,1870年明治政府提出了田租改革方案,解除了幕府规定的土地永世不得买卖的禁令,实行了新的有利于明治政府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货币地租制度。在工商业方面,明治政府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直接扶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措施,成立了国家银 行,创办了国营企业,扶植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使日本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得以迅速发展起来。中国洋务运动期间主要办了一些军事和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和官督商办两种。官办企业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清政府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无从发展。 3、科学教育领域:明治政府派出100人以上规模的大型考察团,历时两年认真考察了欧美各国,从而确定了教育兴国的方针,把教育改革做为各项改革的一个根本环节。为提高国民知识水准,培养科技指导人才,迅速掌握欧美先进科学技术,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日本先后实行了三年、四年、六年的免费义务教育。同时以科学技术与实业相结合为总目标,大力兴办中等和高等综合技术教育,培养了大批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技术人才。而在中国,洋务派虽然也很重视教育改革,设立了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和技术学堂等30多所学校,但是始终没有统一的学制来对教育进行管理,没有触及封建专制及其相关联的封建教育制度,改革流于形式,新式学堂没有得到发展。 4、军事领域: 明治政府成立之后,在军制上作了重大调整。军政制度方面,将海域划分为若干海军区,并颁布条例规定了镇守府指责,完善了海军组织体制;舰队编制方面根据作战能力和任务来划分,以最大限度发挥海军作战能力。中国洋务运动中虽然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力量,但力量过于分散,各省督抚的抗命使海军衙门形同虚设。[姚锦祥:《十九世纪中晚期中日两国近代海军军制之比较》,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1] 武器装备上,在训练中制定了《军人敕谕》,规定了必须遵守“忠节”、“礼仪”、“勇武”、“信义”和“质朴”五德,要求士兵一切行动唯天皇是从。并且,日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兵役制度,相对来说,清政府海军装备在实力上很强,但只知装配不知活用,再加上恤奉制度不完善,训练上军纪废弛,导致舰队实力上的下降。 两国海军建设内容大致相同,但成效迥异,日本建立海军完全是为了求强,发展对外贸易和对外扩张;洋务派形式海军的建立则是为了维护旧式政权的统治,因此在更新完善上不能同日本相比。 六、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总结分析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改变日本原有社会 的要求,一切都是为了对旧社会进行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改革。中国的洋务运动则是一场 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原有的他们认为“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的封建 社会制度,维护和延续满清王朝的统治。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为了改变日本的落后状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发展资本主 义,明治政府采取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吸收方式,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推行了西方的制度和社会生活方式。与此相比,中国则是伴随着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片面、孤立地吸收,在不同时期所吸收的西方文化是割裂的,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加上受到当时种种政治力量的牵制和阻碍,致使中国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政治体制和落后状态。 获取文档后可享受 文库APP随时阅读 电脑端便捷下载 下载到本地 立即获取 分享收藏下载 用文库APP看文档,免除广告打扰  相关推荐文档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Z0811史学小论文之中国近代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比较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 私の论文のテーマは中国の洋务运动と日本の明治维新の比较です 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之比较  比较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近代史中的洋务运动——期末论文 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从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看近代中国与日本现代化的结局  日本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比较 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现代化发展比较 百度搜索 伺服驱动器.. 驱动器维修 圆周率快速.. 伺服驱动器 伺服驱动器修理 伺服驱动器价格 电机驱动器 专科生可以考研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彭云发布于:2018-04-09 10:33:40

明治维新起因:19世纪中叶,日本仍处在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天皇并无权威,大权掌握在第三个封建军事政权德川幕府手中。德川幕府在日本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将日本通向世界的大门死死关上。外国人中仅有中国和荷兰的商人可以在唯一的开放口岸--长崎从事商业活动,国民没有信仰自由。社会生产力低下,人民生活困苦,幕府的统治者们却仍在加大盘剥和压榨。随着欧美侵略者的相继入侵,日本又陷入更为深重的民族危机。国内外矛盾日趋激化,面临重重危机的日本,急需一场革命来摆脱这种困境。不堪忍受幕府统治和外国侵略者压迫的日本民众纷纷要求"富国强兵"。他们拿起武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

中国近代化开端:*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完全的封建国家。*战争之后,西方殖民者打开了中国大门,他们既是“强盗”,也是“先生”,他们侵略中国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其中包括近代的科学技术,近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价值观1840年发生*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这场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刘政发布于:2018-04-09 10:33:44

中国洋务运动期间主要办了一些军事和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和官督商办两种。官办企业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管理机构为封建衙门式管理,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清政府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无从发展。 文化、教育方面: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不顾农民的激烈反对,以处罚为手段,强迫家长送年满6周岁的子女上学,奠定了日本近代化成功的基础。 中国则仅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 原有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的触动。就这有限的几所新式学校也成了顽固派攻击的目标,他们喊"是可忍,孰不可忍!"豁出老命来拼了。奕忻虽曾力驳士大夫们把"师法夷人"说成是国耻,大呼"天下之耻,莫耻于不若人"。但他要驳到的不只是几个守旧官僚,而是整个士大夫阶级。 军事方面:日本废除了旧时的封建征兵制,建立了一支富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为侵略扩张。 中国洋务运动的重点在军事方面,先是创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工业,培养了一批近代军事人才,后又组建起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舰队。中国确实开始走上了军事近代化的道路,尤其是北洋舰队吨位居亚洲第一。大规模舰队的编练,大型企业的设立,曾受到世界的瞩目,亚洲最大的钢铁企业------汉阳铁厂建成时,西方称此为比强兵劲旅更可怕的"黄祸"。然而军事不能孤立于政治之外。政治的腐败导致军事成果最终化为乌有。甲午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当时就认为,30年后日本回兴旺起来,中国回更加衰弱下去。根据就是日本使节到欧洲,注意的是讲求政法,兴办工商,研究学术。而中国人到欧洲则是忙于探询军火的价钱和何种军舰装备精良。思想观念的不同造成了中、日在近代化过程中分道扬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刘政发布于:2018-04-09 10:35:10

日本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彭云发布于:2018-04-09 10:35:58

明治维新内容: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于1868年4月6日发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五条誓文》,6月11日公布《政体书》。9月3日天皇下诏将江户改称东京。10月23日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5月9日迁都东京。并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强制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且天皇一切权力集于一身。

中国近代化主要内容:中国经济和军事的近代化;中国政治制度和行政体制的近代化;中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中国社会结构的近代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刘政发布于:2018-04-09 10:36:04

把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近代化进行比较,有四个相同点和三个不同点。首先介绍四个相同点:第一,发生时间相同。两者均发生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第二,发生目的相同。两者都是为了挽救国家,挽救民族而发生的运动。第三,改革方式相同。两者均是进行自上而下进行改革。第四,改革内容形同。两者都是向西方引进先进的技术,解除“闭关锁国”状态,提倡“文明开化”的学习西方文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笑奕发布于:2018-04-09 10:36:23
1)社会背景    ①日本明治维新前,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②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笑奕发布于:2018-04-09 10:36:55
2)领导力量    ①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敌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②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封建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刘政发布于:2018-04-09 10:37:26

中国的封建势力比日本的封建势力要强大得多。中国封建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占绝对统治地位,形成一个完整的封建主义体系,中国资本主义虽然获得了初步发展,但仍微弱,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分散的小农业和城乡手工业。正是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封建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自古国力强,周围诸国都比较落后,故“天朝大国”、“地大物博”、“无求于人”的思想影响深远,故步自封、妄自尊大的情绪十分强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潘婷发布于:2018-04-09 10:37:29
日本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1]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笑奕发布于:2018-04-09 10:37:29
3)政策措施    ①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盼浩发布于:2018-04-09 10:37:43

明治维新和中国近代化背景相同。两者都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都是在19世纪中期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开始向西方学习的。所以都背负着民族复兴,保卫国家的重担,因此一开始的目的是在于保国而非强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5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