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易班讨论主题为“新时代民生与社会保障”,最低要求,每人十句,每句十个字以上。
欢迎各位同学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本次易班讨论主题为“新时代民生与社会保障”,最低要求,每人十句,每句十个字以上。
欢迎各位同学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事业发展,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发表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观点,系统和深入地阐述了其民生思想。习*民生思想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助推杭州民生事业发展,杭州市社科联、市社科院联合余杭区社科联,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召开了学习贯彻习*民生思想暨“我们的价值观”主题词“民生”研讨会,现将部分专家观点呈现如下。
以习*新时代民生思想为指导做好社会保障民生工程
“人力社保工作覆盖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多重领域,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是和谐之基,人才是强国之路,服务对象涉及千家万户,社会关注度和群众期望值都很高。
坚定不移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建立健全源头预防、动态监管和失信惩戒等长效体系,重点抓好租赁企业、建筑行业等欠薪高发领域的治理工作,增强劳动者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全力打造“无欠薪武义”。
一、习*新时代民生思想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指出民生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大的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习*指出,“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他指出,“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二是指出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习*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他指出,“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60项改革中,有18条是关乎民生的。习*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才能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我国民生改善的红利。三是指出民生改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程。习*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因此,要有长期抓、坚持做的决心和作为,要全面推进民生幸福工程,让老百姓过上更有保障、更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二、当前民生社会保障事业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问题
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解决了许多社会保障的“老、硬、难”问题。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到中央脱贫攻坚部署,再到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后到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等等,社会保障制度一步步走向成熟,不仅体现在国家的政策内容中,也具体落实到了民生福祉中。
三、做好新时代民生社会保障工作的具体举措
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习*新时代民生思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做好新时代社会保障工作:一是要以“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方针全面建成社会保障体。从杭州来看,首先要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其次,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最低生活保障的“织密网”作用。二是推进萧余富临四地民生服务保障与主城区全面接轨,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谋求一体化协同发展。大力强化“互联网+人社”的实践模式,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和合作机制,大力推动医养融合发展。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加强老年人群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的指导和服务,提升养老机构的医疗、健康、护理、保健能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优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等。三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进一步改善民生社会保障事业。要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资金管理,完善筹资机制,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力度,为民生事业改善提供重要财政支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改善民生。当前中国面临着生存型民生问题、发展型民生问题,发达型民生问题相互叠加,相互交织的挑战。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属性和执政目标使命决定了党的一切工作都要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以维护、改善、保障、发展民生为己任,把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作为维护民生的基本前提;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改善民生的现实路径;把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作为保障民生的价值诉求;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民生的终极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伴随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顶层设计: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习*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五有”(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到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七有”(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目标再到习*总书记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时强调:“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我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大家有许多收获,也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我们的民生工作还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处处彰显大国领袖的为民亲民爱民情怀。
二、部署落实:要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
改善民生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一是突出工作重点。民生工作花钱的地方多,要坚持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工作重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解决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收入这个民生之源、教育这个民生之基、社保这个民生之依、稳定这个民生之盾。要重点做好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民生工作。
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基本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民生福祉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如何应对这一不平衡性,需要我们进一步在发展中保障与改善民生,这进一步表明中国走的既不是自由市场经济的道路,也不是福利国家的道路,而是民生国家道路。
二是确保工作实效。老百姓最重“实打实”,最烦“客里空”。一些地方老百姓对民生工作有意见,主要就是在搞民生建设时虎头蛇尾,承诺的事情兑现不了。必须一诺千金,说到做到,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决不能失信于民。
三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七个方面加以具体部署,号召“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譬如,倡导推进“厕所革命”,体现了习*总书记对百姓民生、城乡文明的高度关切,彰显了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的务实作风。“厕所革命”从景区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延伸到偏远农村,必将给人们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民生需求日益转向高质量的需求,而民生的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突出矛盾。不平衡发展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民生福祉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属性和执政目标使命决定了党的一切工作都要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以维护、改善、保障、发展民生为己任,把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作为维护民生的基本前提;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改善民生的现实路径;把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作为保障民生的价值诉求;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民生的终极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伴随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对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面对新征程,县人社局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工作大局,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主动发挥职能作用,千方百计谋民生福祉,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改善民生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一是突出工作重点。民生工作花钱的地方多,要坚持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工作重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解决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收入这个民生之源、教育这个民生之基、社保这个民生之依、稳定这个民生之盾。要重点做好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民生工作。
二是确保工作实效。老百姓最重“实打实”,最烦“客里空”。一些地方老百姓对民生工作有意见,主要就是在搞民生建设时虎头蛇尾,承诺的事情兑现不了。必须一诺千金,说到做到,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决不能失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