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机制3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近代化比较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雪发布于:2017-11-09 10:55:10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近代化比较

点赞 (0) 回复
18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佳妮发布于:2017-11-09 15:48:47

中国戊戌变法时所处的国际条件与日本大不一样。此时整个世界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世界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垄断,即帝国主义时代。各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资本输出场所,展开了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激烈争夺。他们始终把地大物博、人 口众多的中国看为是口中的一块肥肉。因此,他们争夺中国的斗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使中国自身的发展处于重重困难之中。加之,刚刚崛起的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更是虎视耽耽,也加入到资本主义列强争夺中国的行列。各帝国主义列强出于瓜分中国的目的,他们不允许中国实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更不允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繁荣昌盛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此情况下,中国戊戌变法要取得成功是相当困难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美言发布于:2017-11-09 15:50:27

日本更为注重学习西方的文明成份,尤其注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法律理念;对于文明外壳下隐藏的“反文明音符”则能明智地剔除。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一样有选择性地学习西方,吸取了民主等先进的思想,同时也留存了祖先的道德思想,进行文化的传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尤麒皓发布于:2017-11-09 15:54:23
日本除了实际的统治者将军外,还有形式上的君主—天皇。中国的皇帝则是国家权力的最终代表,对全国拥有最高的统治权,地位比较稳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美言发布于:2017-11-09 15:55:20

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迅速崛起,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日本确立了具有君主立宪形式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日本成为近代亚洲唯一保持民族独立的工业强国,但明治维新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整个中国和整个亚洲带来了灾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美言发布于:2017-11-09 16:00:27

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极为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洋务运动的推动者不想太多的去触动传统思想,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传统思想的信徒。那时保守派与洋务派的分歧不在根本的思想认识上,而在于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与做法上。当然,与保守派相比,洋务派还算进步的,主张“师夷之长”,尽管这种“长”完全是技术性的。但是,洋务派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传统文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键发布于:2017-11-09 16:02:42
明治维新能够成功,而中国近代的历次改革和革命却都以失败告终,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日本的幕藩体制并不是一个稳定的中央集权体制,而幕府和幕府将军,也不是一个稳定的中央集权政府,同时由于有天皇的存在,幕府将军虽然是实际上的国家权力掌控者,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雪发布于:2017-11-09 16:02:46
日本在维新三十年后,有不成熟的国际环境,方便它缓和国内的矛盾,并且迅速将维新的成果展现出来,中国在三十年后也遇到经济发展、政治改革的瓶颈,可惜,国际大环境已不再宽松,在有“一超”的背景下,国家的发展可能趋向内敛,而不是向外延伸,渐渐不会对发达国家造成威胁,并成其附庸,走向一条拉美、东南亚的老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键发布于:2017-11-09 16:04:11
两者都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进行了教育改革,这都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不可阻挡。但日本一直走的是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中国在后期开始冒出社会主义萌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键发布于:2017-11-09 16:04:56
最终的结果也不相同:中国洋务运动耐实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后失败,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键发布于:2017-11-09 16:06:01
领导力量不同。中国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地方掌握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掌握中央实权的慈禧太后在支持顽固派、洋务派之间,犹豫徘徊,致使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是日益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推翻了幕府统治后,由明治天皇掌权,二者形成合力,进行大刀阔斧、全方位的改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键发布于:2017-11-09 16:06:35
两者改革的领导力量不同。 中国洋务运动的力量主要是洋务派,他们多为地方掌握实权的总督和巡抚。他们掌握着政权。而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是日益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推翻了幕府统治后,由明治天皇掌权,二者形成合力,进行大刀阔斧、全方位的改革。所以两者带动的力量强度实则是有很大区别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键发布于:2017-11-09 16:07:09
在近现代时期,中国闭关锁国,而日本对外开放。这是日本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向婉玥发布于:2017-11-09 16:09:57
明治维新胜利的前提是倒幕运动胜利了,这让改革派彻底打败了保守派,让改革得到了政治与军事上的双重保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向婉玥发布于:2017-11-09 16:10:38
洋务运动仅仅停留在“救大清”这个层面,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是鞑清的制度错了、思想错了,却单纯把*落後作为唯一原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向婉玥发布于:2017-11-09 16:11:25
反观明治维新,其改革就是以顶层设计为开端,先在政治上“拨乱反正”,创造良好的氛围。“废藩置县”後,地方再也无法对抗中央,政令通达;政府扶持企业,很快培养了一批大资产阶级,完成了日本的资本主义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向婉玥发布于:2017-11-09 16:12:01
但当时的中国,劳动力、市场、货币和资源被数万甚至数十万个地主牢牢控制在乡村。村与村、村与城之间相互闭塞,自然经济在外资冲击下半死不活,但仍如同僵尸钳制地方经济。过去“皇帝、士大夫、地主”共治天下的格局没有变,县以下基本被宗族势力把持,甚至出了直隶,政令就难下达、执行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向婉玥发布于:2017-11-09 16:13:37
除了常说的,大清只学技术,不学制度。还有: 洋务运动只是地方行为,没有朝廷的统一筹划。就这样,洋务派也没形成合力,左、李、张等还互相看不上。 恭亲王摄政期间,也就是60年代,洋务派还能得到支持,但69年后恭也失势,在遭到慈禧两次训斥后,恭也心灰意冷。而恭和文祥之后,满人也没有有远见、能力的人领航。 实际掌权的慈禧缺乏远见,没有魄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向婉玥发布于:2017-11-09 16:14:20
顽固势力太大,普遍认为没有国家能比得上大清、没有哪个制度能比得上大清制度、没有哪个学说能比得上儒家学说。 没有从中国梦里醒来,比如第二次*战争后,其他国家想见同治。但我们纠结于他们不肯跪拜,最后见了一次,还是在接待藩国的地方接见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 3 4 5 6 7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