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组 郭思聪 关于上海创建科创中心城市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思聪发布于:2017-11-09 16:47:19

请大家畅所欲言

点赞 (0) 回复
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尹咏晟发布于:2017-11-09 18:15:01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已经不明显,这就使我们必须转到更多以技术提高来参与竞争的道路上来。“目前部分企业已经具备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比如高铁。”张晖明说,如同15年前美国同意波音、麦道合并,南北车合并从市场背景看,意味着铁路运输这个产业已经完全开放,加入全球竞争。此外,中国确实成长出一批像三一重工、中兴、华为、大唐电信等,具备了全球竞争能力的企业,需要在新的发展阶段寻找新的重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盼发布于:2017-11-09 18:15:06

一、企业创新能力尚未完全发挥。 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和领军企业,2. 自主知识产权少,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3. 创新型企业孵化后夭折率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尹咏晟发布于:2017-11-09 18:15:53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强表示,上海科研和教育机构相对比较密集,大型公共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较早,科技人力资源基础较为扎实,对于国内外优秀人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其次,上海已形成了现代工业体系,钢铁、石化等传统行业虽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但同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同时,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的发展势头良好,贡献值和增速指标都不错。再次,政府的危机意识强,宏观布局和组织实施能力比较突出。这些都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可以依托的基础性条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椿柠发布于:2017-11-09 18:16:04

众所周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繁荣的基石,形成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特别是实体经济体系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根本目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唐紫薇发布于:2017-11-09 18:16:20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已经不明显,这就使我们必须转到更多以技术提高来参与竞争的道路上来。所以要创建科创中心,提高科技竞争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杜蓉发布于:2017-11-09 18:16:31

推进科创中心建设要与国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紧密结合,更加注重加强创新供给,更加注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我国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尹咏晟发布于:2017-11-09 18:16:37

上海市社科院副院长王振认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最大的优势在于,这是国家战略,由上海代表中国参与全球市场的创新竞争。“上海有比较好的科技创新基地,有资金又有院校,还有人才,同时可以向长三角腹地辐射,这都是其他城市不具备的优势。”王振说,上海应当加大对小微企业、创新项目的支持,激励大学院所,有效发挥大学、国有企业的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盼发布于:2017-11-09 18:16:39

二、创新技术的本土化应用不活跃

1. 产业创新技术的本土化应用不活跃

2. 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集成后劲不足

3. 新兴技术对传统产业转型支持不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椿柠发布于:2017-11-09 18:16:41

纵观世界,一些著名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之所以能产生源源不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雄厚的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基础;反过来,源源不断的创新又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持续动力。例如,硅谷的创新繁荣就与其早期的国防工业息息相关,一方面国防工业为硅谷的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最初的资金支持和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了硅谷地区主导产业不断向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升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润芝发布于:2017-11-09 18:16:50

中央在现在这个时候强调要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我觉得这是时代的需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谭婉伊发布于:2017-11-09 18:17:05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之际,上海必须顺应大势,对标具有全球影响力,践行国家战略,率先参与国际竞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尹咏晟发布于:2017-11-09 18:17:14

几名专家无一例外地提到,人才是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道路上最大的短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孟捷发布于:2017-11-09 18:17:27

科技创新中心应该是上海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功能,它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灵魂”,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牛鼻子”,对“四个中心”和整个城市发展具有引领作用,而其他中心的发展应该服务于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唐紫薇发布于:2017-11-09 18:17:49

人才是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道路上最大的短板。由于商务成本高导致人才难觅,上海在这一点上饱受诟病。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唐紫薇 2017-11-09 18:18:26

可以通过体制创新、政策突破,比如在某些特定地区,降低土地出让金,降低建造成本,政府提供补贴、减税等,为初期阶段的创业提供支持,并吸引各方人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椿柠发布于:2017-11-09 18:17:50

科研和创新这两个环节缺一不可,都需要予以高度重视,但需要区别对待、差别管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润芝发布于:2017-11-09 18:17:54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科技投入快速增加,科技与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不仅缺乏科学原创、自主创新的基础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更缺乏自主创新设计创造,缺乏引领世界的产品、工艺装备和经营服务新业态,缺乏创新引领的著名跨国企业和世界著名品牌,我国还不是制造强国和创新大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范林进发布于:2017-11-09 18:17:59

要深刻理解“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三层内涵。一是对标具有全球影响力。二是聚焦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是要体现出中心城市的优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夏冬辉发布于:2017-11-09 18:18:06

对上海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稍加考量就会发现,上海与“科创中心”的相遇,是一场历史必然。

2008年那场全球金融危机,催生了世界经济的大转型。传统的外向型经济遭受顿挫,逼着上海找到新的路径。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夏冬辉 2017-11-09 18:19:39

正是“科技创新”,让上海在世界性的“下行压力”中依旧保持稳健节奏。也得益于科技创新的嫁接,上海正在加速推进的“四个中心”建设,将拥有更坚实的内核。   更何况,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是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由之路。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夏冬辉 2017-11-09 18:25:12

上海是一扇窗口。优势明显的区位、经济龙头的地位、“先行先试”的传统,都意味着上海一头面向世界,一头面向全国。   面向世界,意味着上海需要始终置身全球语境;面向全国,意味着上海需要始终牢记“探路”使命。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夏冬辉 2017-11-09 18:26:49

务实是上海的特质。乍看起来,这一年的变化不喧闹,但看上海更要“不看热闹看门道”。   并不是没有人质疑“科创中心”的含金量。互联网席卷下的这些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都不在上海,这令很多人耿耿于怀,甚至因此唱衰上海未来。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夏冬辉 2017-11-09 18:29:45

说到科创中心,综合考量,上海这里就有世所公认的先天基础:科技资源比较丰富,人才比较集聚,综合基础设施比较完备,法治环境比较健全,金融资本相对汇聚。一年间,上海对全球创新创业资源的吸引力也在大幅提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尹咏晟发布于:2017-11-09 18:18:06

“全球科创中心”,必须在三方面具备全球影响力,即在前沿科技的创新研发和关键技术上具备全球影响力,前沿技术在推动产业发展上具备全球影响力,在资源配置上具备全球影响力。这关系到五个功能定位:未来的上海科创中心,应当是全球领先的知识创造与传播中心,全球前沿技术的研发集聚中心,高科技先锋企业的中心,科技创新资源的全球配置中心,以及全球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中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杜蓉发布于:2017-11-09 18:18:17

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要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要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盼发布于:2017-11-09 18:18:25

推进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产业选择深化的建议

1、建议推动临港、化工区、长兴岛、祝桥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提升嘉定汽车、宝山钢铁、金山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基地。

2. 完善国际竞争必需的前瞻性、战略性的下一代产业储备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郭盼 2017-11-09 18:20:05

3.提高关键产业门类工业增加值率,实现既大又强 4. 增强产业链配套能力,打造产业集成系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范林进发布于:2017-11-09 18:18:42

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站在服务国家战略、推进改革发展的高度,加快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尹咏晟发布于:2017-11-09 18:18:52

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重要的倒不一定是建设的结果,过程可能更重要。比如上海能否形成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能否集聚和充分利用相关的创新资源?能否提升上海科技创新的整体能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椿柠发布于:2017-11-09 18:18:56

科技创新包含了科学研究和创新两个子过程,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科研活动的目标是探寻和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规律以及创造和发现之前不存在的新技术。创新则是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价值市场化、商业化以获取经济回报的过程。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研和创新这两个环节缺一不可,都需要予以高度重视,但需要区别对待、差别管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谭婉伊发布于:2017-11-09 18:19:02
科技创新中心更要求上海发挥影响力、辐射力,集聚整合国际国内资源,带动全国其他区域发展。这直接关系到能否改变要素驱动的发展方式,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思聪发布于:2017-11-09 18:19:09
要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方针以及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目标紧密结合。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为上海未来发展设定了新坐标系,对“四个中心”建设进行新定义、提出新需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润芝发布于:2017-11-09 18:19:37

面对全球科技与产业革命与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交汇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需要北京、上海、深圳等率先建设富有活力、各具特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引领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发展转型,支持培育以绿色智能制造服务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实现向中国创造跨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思聪发布于:2017-11-09 18:19:39
在更广的商业创新领域,应让各类市场主体和企业家发挥作用,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完善有利于全社会创新的制度大环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杜蓉发布于:2017-11-09 18:19:45

综观国内外发展形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国际经济竞争更加突出地体现为科技创新的竞争。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杜蓉 2017-11-09 18:20:19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依靠要素驱动和资源消耗支撑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只有科技创新,依靠创新驱动,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国民经济迈向更高层次、更有质量的发展阶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谭婉伊发布于:2017-11-09 18:19:46
建设综合性、开放型的全球科创中心,是上海的优势使然,也是使命所在。“若论科教资源,北京比上海更富集。若论产业创新,深圳比上海更有活力。但把这些元素综合起来,实现科技与产业的结合,上海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5 6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