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组 张怀智 关于教育问题

用户头像
来自浙江海洋大学-张怀智发布于:2017-11-30 19:28:52

身为一名大学生,已经经历过小学初中高中等几个阶段的教育,请各位同学从自己的经历出发积极发表自己对教育的看法及意见

点赞 (1) 回复
181F 用户头像
来自浙江海洋大学-张怀智发布于:2017-11-30 20:26:21

教育的全民化。20世纪60年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起生产的不断变革,有此而形成劳动变换,工人的流动,从而使这种思想得以提出。就我国而言,要落实全民教育的理念,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仍然应该把基础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第二,应该特别重视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2F 用户头像
来自浙江海洋大学-张怀智发布于:2017-11-30 20:26:55

教育民主化的质量与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民主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的教育从无民主到有民主,从不民主到比较民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和进步过程。资本主义兴起之后,教育民主化进程总的发展态势是:从起点的平等,到过程的平等,再到结果的平等;或从外部民主的争取到内部民主的发展。推进的过程比较缓慢,实现的程度不够彻底。这是由资本主义制度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特点式:起点,过程,结果平等一以贯之,外部,内部民主协调统一,在教育民主的实现程度上更彻底,更完善,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不能比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文闻发布于:2017-11-30 20:27:25

这个体系产生的结果是大量的低质量人才,创新性堪忧,大师绝迹,但对当时的社会来说,最快的满足了对人才的基本需求,也就是生产了大量识字和有基本数理化能力的工人,工程师,普通白领,和其他劳动者。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4F 用户头像
来自浙江海洋大学-张怀智发布于:2017-11-30 20:28:14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和谐统一。在科学教育占据了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为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效应: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战争灾难,人口危机等。当人们面对这些科学技术的副产品时,不得不对科学教育的问题进行反思。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变成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教育的一个共识和追求,因而也成为当代教育研究的一个共同课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5F 用户头像
来自浙江海洋大学-张怀智发布于:2017-11-30 20:29:01

教育事业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事业,不仅面向社会的未来,而且面向个人的未来,是社会和个人所意味着去实现的生活——“可能生活”,教育作为“使人向善”的活动,他追求一种“应然”理想,创造一种可能的生活,幸福源于可能的生活,可能生活的实现意味着幸福的获得。因此,教育通过创造可能的生活,通过可能生活的现实转化,从而获得幸福的底蕴。幸福是完美人性的展示和表现,这种人性融智慧,情感,道德于一体,教育通过是受教育者人格的提升和完善,是他们体验到精神上的幸福。但与真和美的价值追求相比,道德和道德教育在获取幸福的能力上又显得特别重要。幸福的人生必然是道德的人生,幸福的生活必然是道德的生活,幸福的教育必然是道德的教育。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文闻发布于:2017-11-30 20:29:28

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绝大多数孩子和家长都将上大学、上名校为唯一目标,尽管一些人明知自己不具备条件。不能怪他们自不量力,造成千军万马挤上独木桥的根本原因是残酷的社会现实——青年的出路越来越窄,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越来越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建桥学院-秦元海发布于:2017-11-30 20:47:44

有没有,比应试教育更好的教育方式,更好地选择把人才呢。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2-01 10:13:53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中国的教育问题还是教育的中国问题》,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的教育问题”是发生在中国的,单纯是教育方面的问题;但“教育的中国问题”,就不单纯是教育的问题,而是在中国有关教育的各种问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2-01 10:14:44
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2-01 10:15:16
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2-01 10:15:49
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2-01 10:16:54
教育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2-01 10:18:08
教育过程开始于一个人的出生并持续终身,对人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变化。有些人甚至认为教育可以开始得更早,一些父母通过外部的言语和音乐来影响子宫里成长着的胎儿,进行胎教,希望给孩子以积极的健康的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2-01 10:19:04
“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 “引出”。社会根据受教育程度选拔人才。人通过受教育实现社会地位的变迁。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2-01 10:20:16
对教育的定义,各国学者认识不同。 美国的杜威说:“教育即生活。” 英国的斯宾塞说:“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 中国的李壮认为“教育是强迫或引导被教育者接受特定的知识、规矩、信息、技能、技巧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2-01 10:21:33
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把教育和人口、财富作为立国的三大要素。他认为老百姓应该受教育,这些思想又比奴隶制时代前进了一大步。孔子承认知识和道德都是要靠学习培养出来的,教育是形成人的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因而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的“有教无类”主张,也是从“性相近”的思想源出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2-01 10:22:47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1] 聂圣哲先生:优秀是教出来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其实,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将来能否立足社会的根本。从人生的教育总量来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占80%的比重。 家庭教育没有那么复杂,就是劳动教育,两件事情,做家务,学吃苦,先从养活教育开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2-01 10:23:59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2-01 10:24:57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2-01 10:26:04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2-01 10:27:56
(1)内涵:所谓教育本质,就是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即“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它反映出教育活动固有的规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2-01 10:30:35
(2)关于教育本质的四种观点: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特殊范畴说;多重属性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2-01 10:32:22
唐震认为,文化教育的本质也许可以概括为:用我们已经掌握了的关于我们的对象及对象关系的知识,教给新的个体以应付对象的方式方法。它以一种意识改变另一种意识,以意识之间的碰撞、磨合、渗透及变革为目的,是一种意识覆盖以至消除另一种意识的、令个体可能产生痛苦的过程。由于任何两个个体所面临的对象均有不同,从不同对象中得来的意识之间就具有差异性或冲突性,文化教育活动的受体也就具有一定的排斥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2-01 10:33:16
现实社会中,人们为了减弱受体的排斥心理,一是让教育活动主要在长幼之间进行。年长者(或者先得知识者)一般居于教育者地位,年幼者(或者后得知识者)知识匮乏,象个白板,因而是被教育者。二是通过功利等方式加以诱导。比如古代有“学而优则仕”,今天有“知识就是财富”等教育目标的召唤,使得教育活动能够正常地开展下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 3 4 5 6 7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