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小组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如何实现?这一问题的讨论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史海艳发布于:2017-03-23 19:40:34

建设生态文明是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其中的可持续发展观。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就业压力大,生态环境突出,因此,对可持续发展问题非常重视。据联合国统计,中国已完成或基本完成大部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减少贫困和婴儿死亡率,提高医疗卫生、教育、妇幼保健、就业水平等方面表现突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放到全球大舞台上也非常贴切。可持续发展是世界的选择。 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加强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中共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从忽略环境保护受到自然界惩罚,到最终选择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次历史性重大转折。因此建设生态文明,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观。

点赞 (5) 回复
9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谢瑀瑀瑀瑀瑀发布于:2017-03-23 20:27:19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 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谢瑀瑀瑀瑀瑀发布于:2017-03-23 20:27:35
坚定不移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是核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好”是基础,“好” 的体现之一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谢瑀瑀瑀瑀瑀发布于:2017-03-23 20:27:56
要让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成为两根“高压 线”,加快利用先进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坚定不移地走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谢瑀瑀瑀瑀瑀发布于:2017-03-23 20:28:12
实行严格的制度是保障。完成硬指标要出硬招数,不动真格的换不来蓝天碧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谢瑀瑀瑀瑀瑀发布于:2017-03-23 20:28:29
像控制人口、保护耕地一样,实行严格的环境资源保护制度,严肃法律制度、环境标准、执 法纪律、执法手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琴发布于:2017-03-23 20:28:42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文明观。我们必须转变人与世界相对立或以人为中心的文化观念。在传统的思维方式看来,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界只能围绕着人、为了人而存在。其结果是自然作为对象被无限改造、征服,生态逐渐恶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谢瑀瑀瑀瑀瑀发布于:2017-03-23 20:28:48
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将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完成情 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政绩督察制和行政问责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谢瑀瑀瑀瑀瑀发布于:2017-03-23 20:29:02
对那些我行我素、无视 法纪、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人要坚决惩处,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绝不允许“少数人发财、 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买单”的情况再出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魏傲冉发布于:2017-03-23 20:29:52

张琴在哪里?我家真真在哪里?串个门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张琴 2017-03-23 20:31:13

串错门了 真真在第7组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魏傲冉 2017-03-23 20:36:58

@上海海洋大学-张琴: 你在也行。得其一哈哈哈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琴发布于:2017-03-23 20:30:00

人是自然物,是自然界的一份子,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把自身的活动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这正如马克思所精辟地指出的,“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魏傲冉 2017-03-23 20:30:36

WA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谢瑀瑀瑀瑀瑀发布于:2017-03-23 20:30:18
加强教育和学习,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一种平等和谐的统一关系。我们必须把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和积极保护统一起来,吸取教训,把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与保证未来持续发展统一起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谢瑀瑀瑀瑀瑀发布于:2017-03-23 20:30:27
应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和环境法规,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大幅度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力度。与此同时,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 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行动,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应履行的道德义务与责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谢瑀瑀瑀瑀瑀发布于:2017-03-23 20:30:37
2、支持文化创新,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要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绿色消费文化等生态文化, 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政绩观、消费观, 并使之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科技、法律、政治以及伦理等领域, 为经济社会的生态化发展提供智力与精神支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袁玥发布于:2017-03-23 20:30:43

研究生态文化,就要对人类的整个文明史,对人类社会进行生态学透视,对已有的文化多样性进行辨析,从教训中总结人类与环境协同发展的经验,从而使人类社会在保护生物圈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地球家园的同时得以持续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谢瑀瑀瑀瑀瑀发布于:2017-03-23 20:30:58
3、发展现代循环经济 发展现代循环经济就是实现国民绿色经济,解决经济增长和生态破坏之间矛盾的有效出路。现代的循环经济,包括从源头预防污染物产生,从消费降低废物排放,从处理增加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改变传统工业生产中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努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淘汰落后生产技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实现结构节能。大力提倡生态科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谢瑀瑀瑀瑀瑀发布于:2017-03-23 20:31:49
应当根据引进庇古税等有效的方法约束生态破坏行为,并增加环境治理的财政收入。用法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清晰的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公民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义务,并全方位增加对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投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谢瑀瑀瑀瑀瑀发布于:2017-03-23 20:32:06
增加对生态、环境的投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琴发布于:2017-03-23 20:32:14

  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进入六十年代以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继之而来的是粮食、人口、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的压力,直接冲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生态破坏主要体现于物种灭绝、植物破坏、土地退化等自然破坏。由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归根结底实际反映人与自然可持续和谐发展的要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谢瑀瑀瑀瑀瑀发布于:2017-03-23 20:32:21
中国生态、环境投入总量不足,加之有效投资率低和投资保障制度不完善,以致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目标难以实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袁玥发布于:2017-03-23 20:32:24

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意味着人类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和社会发展,这种发展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在自然界中,人类无论怎样推进自己的文明,都无法摆脱文明对自然的依赖和自然对文明的约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袁玥发布于:2017-03-23 20:32:47

自然环境的衰落,最终也将是人类文明的衰落。现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在影响着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人们的生活习惯也终将会有所改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谢瑀瑀瑀瑀瑀发布于:2017-03-23 20:33:01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政绩观、消费观, 并使之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科技、法律、政治以及伦理等领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袁玥发布于:2017-03-23 20:33:06

提高全民生态文化教养的教育,是一种终身的和持续的教育,鉴于地球生态环境的恢复至少需要几个世纪的人类长期的共同努力,故不应该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把这种教育当成一个短期的任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谢瑀瑀瑀瑀瑀发布于:2017-03-23 20:33:26
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 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行动,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应履行的道德义务与责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郑玲艳发布于:2017-03-23 20:33:41

我觉得如果从我们身边小事做起的话,最应该就是树立正确消费观,人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杜绝浪费。这要求人类摒弃过度挥霍性消费的享乐主义,而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进行适度消费,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交换,使得生产消费的消耗最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郑玲艳发布于:2017-03-23 20:34:26

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破坏都基于人类的欲望,因此以节俭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目标的适度消费必定能够大幅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持续性、公平性及和谐性,追求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转变观念,由征服自然变为尊重自然,由索取自然变为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选择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生态文明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共同繁荣,和谐相处,持续发展的文明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客观需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琴发布于:2017-03-23 20:34:46

 “未来的城市应当充分体现,生物圈与技术圈的协调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才行。融生态、文化、科学、艺术为一体的园林建议,符合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对环境综合需求的准则。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冯雨婷发布于:2017-03-23 20:34:51

摈弃旧的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符合时代潮流。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公正和环境和谐的片面的发展观已经在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展现了种种弊端。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之路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冯雨婷发布于:2017-03-23 20:35:14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盲从。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既要汲取国外的成功经验,但又不能在环保等问题上提出过高的要求,尤其不能被一些不符合国情的理念束缚住手脚。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在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仍必须从国情出发,以控制人口过速增长、保障粮食安全和抵御自然灾害等为重点,不能盲目超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冯雨婷发布于:2017-03-23 20:35:35

必须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作纳入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整体中来,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其他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避免成为政府或企业单方面的行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不仅要注重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还要考虑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改善社会氛围和稳定社会秩序结合起来,在改善自然环境的同时实现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5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