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班所有同学在本贴下回复,讨论时间为13:00-14:35
2.每位同学都必须发言,讨论的越多、越激烈、越深入越好,计入平时成绩
3.发言时请注上姓名、班级、学号
4.关于中国的近代化,眼界需要开阔些,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洋务运动,应该包括整个晚清、民国,直到今天
1.本班所有同学在本贴下回复,讨论时间为13:00-14:35
2.每位同学都必须发言,讨论的越多、越激烈、越深入越好,计入平时成绩
3.发言时请注上姓名、班级、学号
4.关于中国的近代化,眼界需要开阔些,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洋务运动,应该包括整个晚清、民国,直到今天
我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意义十分久远的变革。这次变革有力的使日本从东洋弱国跻身资本主义强国,有了对外扩张的资本。究其所以然,便在于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充分的变革,无论经济,司法,还是政治制度,都对以前的弊端进行了修改。因为统治阶级万众一心,故而上能使朝野大臣信服,下能是官吏百姓遵守。然而反观中国,洋务运动确实是一次巨大的突破,改革派不顾保守派关于“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所谓论述,大胆创新,向当时所谓蛮夷学习,其决心不下于战国时期的胡服骑射,但是他们还是为清政府的统治便利性,正当性着想,只变器械而不变制度。试想,无制度的保障能使经济,器械的运作井然有序吗?再者,统治阶级的思想不坚定,一会听信改革派,一会又偏爱保守派,故而造甲午之败,皇族仓皇西逃。所以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列强,中国仍积贫积弱,这就是两者变革的结果。
1660129 金杰
首先,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向了资本主义的改革,成为了东亚强国,从而成为二战时期唯一侵略别人的亚洲国家.而中国的近代化是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是由封建社会转型到现代化社会的过渡阶段,它最重要标志是清代的洋务运动的开始,到甲午海战和戊戌变法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倡导实业救国,到国民党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最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结束。1660120赵佩
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1660115 朝语一班 沈芯悦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顽固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过后,晚清政府开展了自上而下的自救自强运动洋务运动。与此同时,日本也强力推行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此时的日本综合国力远在清朝之下,但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成果的最终较量——甲午中日战争却以清朝完败日本完胜告终。洋务运动只重科技,忽视政治,治标不治本,戊戌变法未掌握兵权遭顽固势力阻挠无法成功,立宪运动皇族内阁毫无诚意。而明治维新却能成功1660112朝鲜语1班姚晨慧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但是,它们各自所拥有的力量,和作为其对立面的力
量,却有很大的不同。戊戌变法的思想旗手是康有为,他是这场变法的精神教主。而政治上的权威或旗帜,则是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应该说,在思想理论的准备和宣传上,都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这个运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杂的利益。
1660115 朝语一班 沈芯悦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越来越富强。但是,中国近代化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近代化进程遭受重大阻碍,艰难的曲折前进,随着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近代化进程完全被阻断。1660120赵佩
在被打开国门之前,儒家思想引领着这两个封建国家的思想潮流。现在我们都以我们是历史悠久的古国而感到骄傲,但是这悠久的历史阻碍了国人思想的进步。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都没有打破儒家思想,过于繁重的文化拖累了中国人的脚步。1660119刘恬甜
近代化对象的不同——幕藩体制与清朝。日本的江户时代的统治体制,称作幕藩体质。其相当于暂时起防波堤作用的经济主体。幕藩体制实行的是世袭制,有些人是武士,那他及自己的后代一辈子都是武士,改变不了这个命运,有些人却生来便是统治者,这导致了很多人的不满,企图改革的心也更加强烈,有改革才会有进步。中国清朝实行的是科举制和独裁的中央集权。科举制在当时和日本相比确实是先进很多的,可以网罗人才,但太先进便导致人们对它的迷恋,热衷于维持现行体制,一成不变的体制与不断发展的时代之间注定不能合理协调。 清朝的中央集权看来能统一国家,但是,事实上中国仍然长时期遭受国内分裂的痛苦,这是阻碍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因。1660119刘恬甜
明治维新时,西方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集中侵略中国,为亚洲反殖民主义牵制。清末的戊戌变法和预备立宪时,则处于帝国主义时期列强扩大海外市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日本是推翻幕府的封建政权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确立了天皇制资产阶级的统秩序。清末的改革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进行近代化改革,封建政权并未变动。
倒幕运动得到天皇,大名,武士,资产阶级的支持,明治维新的废藩置县,地税改革比较彻底地打击了封建势力。清末改革仅仅依靠无实权的光绪和尚未壮大的资产阶级,封建阻力较大。1660112 姚晨慧 朝鲜语 1班
1660123李洁:首先,我们从背景来看,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处于德川幕府时代,同样也对外实行“锁国政策”,人民贫困穷苦却不断受到政府的压榨,最终在西方国家相继入侵下,日本民众拿起了武器,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对比中国,这时清政府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地主阶级纷纷兴起,开始了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是中日两国在面临外敌入侵的情况下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但是,日本不仅引进西方技术,更引进西方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中国仅仅是引进技术。中国尽管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在一定时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是,从根本来讲,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上层建筑是要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此,中国的戊戌变法最终会失败。而明治维新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为它从根本上改造了日本社会!1660129 朝语1班 金杰
政治方面
1,中国封建制度较日本更加根深蒂固,难以动摇。统治阶级内部几千年来始终拥护这一制度,极少有内部分化。而日本江户时代的幕藩统治等级森严,可日本各地又有实力很大的藩主。后期日本天皇权势衰微。
2,日本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政府主导。中国近代化多是自下而上。他们各自掌握的力量和遇到的阻力不同。
3,日本国内矛盾相对简单,外部压力较小。中国近代内部长期分裂,各派斗争不断。中国是帝国主义们的重点侵略对象,各国在中国的利益盘根错节,情况复杂。
4,中国近代国共两党斗争不断,在战火中飘摇,饱受日本侵略,后来的政治斗争运动,意识形态斗争,不合理的政治经济制度等阻碍中国近代化。
1660118朝一赵心如
中国近代化时期中,戊戌变法是一重要过程。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也有着不同结局。 首先,虽然这两目的相同,但侧重面不同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都以西方为榜样,以改革为手段,企图在保留封建地主阶级特权的前提下,全面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1660120赵佩
1660123李洁:看似相像的背景,但日本这时的改革已然是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根本改革,中国的士大夫此时依旧心里想保住封建王朝,没有学习西方最根本的先进制度。历史的脚步迈过近十年,资本主义在世界迅速发展,而中国因《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从结果来看,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中国戊戌变法失败了.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比较彻底的改革,使日本一个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东方小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变成一个世界强国;中国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运动,并且只维持了103天就被封建顽固势力扼杀了,中国没有因此而走上富强的道路.1660120赵佩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旧日本时代的封建残余。后来,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1660122邓桂群
日本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中国的近代化的开端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我们的国门被迫打开,被迫进行了近代化的改革,从1840年到今天,我们国家依旧是在近代化的道路上。 1660127 任子菡
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洋务运动都是在19世纪中期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开始向西方学习,中日两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相继被打开。
1660113 陈双
1660123李洁: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戊戌变法分别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可是变法仅仅持续了103天便告以失败。戊戌变法这把双刃剑同样触动了守旧派的利益,他们便残忍地遏制、镇压了这次变法。最终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增长。而结果却被袁世凯窃取,也是因为辛亥革命同盟会组织仍未成熟,没有真正的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
明治维新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改革,它使日本摆脱了封建的束缚,让日本走上了强国之路,但它也有它的局限性,它没能彻底得废除封建制度,致使日本发展受限.而戊戌变法,从根本上说并不成功,但它确确实实动摇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基础,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它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慈溪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挡和光绪的失败。1660120赵佩
1660126郑楠楠
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的目的都是要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中国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号;日本明治维新以巩固天皇政权,殖产兴业,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
1660113 陈双
1660123李洁:美国舰队敲开锁国二百余年的日本,日本并未将它作为国家的耻辱而怨恨他人,反而因此惊醒了将要没落的名族而庆幸,进行了出自内心的彻底的觉醒;而中国对于强大的对手,则悻悻然怒不可遏,对西洋文化怀着一种轻蔑和仇视的心情,在不得不屈服时,也只勉强接受一些皮表,而骨子深处仍然固守着延续了几千年的皇权思想,顽固派以他们比较强大的势力,在世界列强的佑护下死死捍卫者着自己固有的利益,对比较软弱的新兴资产阶级予以残酷的打击,使得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变革,虽然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但最终夭折在历史的长河中。
日本19世纪中叶,商品经济已经渗入到农村,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受到破坏。以丝织业和棉织业为代表的手工工场迅速发展,商业资本的崛起促进了国内境一市场的逐渐形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而后随着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军事力量也快速强化,受到西方列强的注意,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
1660125 韩佩君
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方的完成,列强把扩张的矛头指向了远东。先后两次的鸦片战争,强制性地打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1853年的“黑船事件”,亦导致日本国门被迫打开。为应对日趋严重的被侵略危机,两国几乎在同时开始了各自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中日两国国文化同源,地缘相邻,两国国人几乎都是带着茫然与困惑来面对坚船利炮与不平等条约。然而,痛定思痛后,“一衣带水”的日本,却从闭关锁国的落后境遇中觉醒过来,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改革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制度;废除与西方各国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经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明治维新”政治革命,终于走向强盛。而中国,无论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都走进了死胡同。
然而这两场运动的结果却大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的。日本通过全方位的政治、经济改革,挤身于资本主义列强行列,成为近代亚洲唯一保持独立的国家,直至现在,日本仍使亚洲地区最为发达的地区,反观中国的“洋务运动”,虽有可圈可点之处,却不过是场可以说是一时兴起的无过多意义的活动,其差异之处由此可见。
对于其目的性,个人认为日本天皇是要别人的命,而中国是革自己的命,自然是难上加难。另外,从起点上来看,明治维新的起点高,洋务运动的起点相对来讲就很低。洋务运动开始的时候,既没有一个新兴的反封建的坚强的支柱,也没有一个可以恃为近代化的核心力 量,更没有一点可以依凭的物质基础。这点可以说是致命的。
而要说到原本的封建制度,日本封建统治者长时期内没有建立起君主专制和严格的中央集权,是明治维新其所以不同于洋务运动而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洋务运动却是在高度的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之下进行的。
再者,也许日本那种骨子里的精神也是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日本的国花樱花,最能体现日本的精神,只为玉碎不求瓦全。这与中国自古以来以大局为重的保守观念是不一样的。
日本人性格中有一种永不服输的倾向,他们对自己要求极为严苛。这也与中国自古以来的想法不怎么一样。这导致了日本的幸运,而中国的不幸在于,自身优越的东西在遇到更优越的东西时,不甘于失败。
1660106 朱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