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班所有同学在本贴下回复,讨论时间为13:00-14:35
2.每位同学都必须发言,讨论的越多、越激烈、越深入越好,计入平时成绩
3.发言时请注上姓名、班级、学号
4.关于中国的近代化,眼界需要开阔些,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洋务运动,应该包括整个晚清、民国,直到今天
1.本班所有同学在本贴下回复,讨论时间为13:00-14:35
2.每位同学都必须发言,讨论的越多、越激烈、越深入越好,计入平时成绩
3.发言时请注上姓名、班级、学号
4.关于中国的近代化,眼界需要开阔些,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洋务运动,应该包括整个晚清、民国,直到今天
农业是基础: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政治是前提: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实践证明, 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实现现代化。知识、人才是关键:欧美等国凭借三次科技革命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我们要抓住机遇,实施科教兴国,这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决策。所以我认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决策,才是近代化的正确途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近代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进步的社会思潮,而进步的社会思想推动了社会变革.要摆脱传统观念,解放思想,才能促进近代化的历程。近代化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经历曲折的磨难。也不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长期探索才能成功。靠借鉴别人的成果,照搬别人近代化的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须结合中国实际走中国特色的近代化之路。1660120赵佩
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的,团结一心的。但中国的近代化大多是自下而上的,各执一派的,维新变法也是葬送在慈禧派手中。自然日本的变法比中国少了很多阻碍。而且日本人民的思想更加开放很容易的接受了传入的先进文化,相反中国的人民一直处于严重的思想禁锢中,明清尤其严重,他们仍然坚持着天朝上国思想,严重保守到开放绝对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甚至到辛亥革命取消缠足剪辫子等旧礼仪变革新礼仪后人民才真正的开始解放自己的思想。
1660117李少婷
对比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不同的结局确实令人痛心。正如唐太宗所言,“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从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中,我们也应当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第一,改革要从根本上进行,只追求表面效果、舍本逐末的行为必将遭受失败的命运。第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密不可分的,抛开其中的任何一个,对于国家的发展都是行不通的。因此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经济与物质文明的建设不容忽视。第三,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教育体系是国家强盛的根本。当今中国实行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教育上的投入应当增加,教育制度上存在的一些弊病也应当尽早革除。
1660116王璐
尽管以日本为参照系,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但就中国国情而言,这场变革又无疑是成功的,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1660109 姚韵沁
1.探索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这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外国的侵略对各个阶级的利益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方面有一致性。
2.普遍向西方探求真理,义和团除外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和中国落后的现实。
3.探索具有层次性、差异性。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有所不同,原因不仅在于时间上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的是阶级地位的差异。前后提出的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如地主阶级洋务派就是继承了地主阶级抵抗派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但又有一定的变化。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因而是量变。而早期维新派又是从洋务派转化而来,他们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这就是质的飞跃,他们不是要维护封建统治,而是反对封建统治了。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4.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一方面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反动势力的强大也是失败的原因 1660121温雅婷
1660123李洁:与明治维新相比,同样是由一个皇帝领导的、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问题的戊戌变法却走向失败。在政治方面,中国维新派提出了开言路、兴民权、裁撤臃肿机构,以及在百日维新之前作为运动先声所提出的反对签订不平等条约等等,所涉及的都显然不是社会生活的个别问题或枝节问题,而是重大政治问题。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知识分子精英们,簇拥着光绪皇帝在政坛上兴云布雨,以期达到运动的目的,而日本则是得到武士支持的长州、萨摩二藩以及一些有识之士,把天皇推到历史前沿,以实现自身的抱负。两国在同样走过了围绕皇帝、发布政令之后,由“同途”走上了“殊归”。
两者都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都是在19世纪中期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为了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开始向西方学习。两者都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进行了教育改革。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几乎完全遵照西方的生活规律穿着作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模仿西方国家先进的政治制度。中国则取其所需,实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660105 崔颐宁
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后,社会主义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觉得马克思主义更适合领导中国,从建立中国共产党到新中国成立,也证明了这一点,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的近代化道路,直到今天,我们国家依旧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前进,总结吸收前人的经验及教训,开拓创新,努力让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紧跟潮流,与世界其他各国和平友好交往。 朝语一班 1660127 任子菡
为了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日本急迫地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加之特有军国主义阴魂作祟,促使其逐步走上了使用武力,依靠战争来推行对外扩张危险之路。而中国,无论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都走进了死胡同,在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掠夺中。1660112姚晨慧朝鲜语1班
激进派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1660113 陈双
从政策措施的实施上看。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行之有效符合国情的改革措施,大刀阔斧改革。在中国的“百日维新”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这些法令是在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前提下进行,由于慈禧太后一方势力过大,各级官吏都阳奉阴违,并未真正推行,变法法令有如“一纸空文”。1660105崔颐宁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最后还是告诉我们,改革维新最重要的还是必须结合中国实际走中国特色的近代化之路。在失败和屈辱中,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思考并且开始觉醒.一批早期改良派的思想家对洋务运动颇多批评.他们批评洋务派只知“师夷长技”,徒袭西艺之皮毛,未得西艺之要领.于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光绪皇帝支持下,发动戊戌变法.百日之内,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学校教育诸方面的诏谕,像雪片一样地飞来,看似轰轰烈烈、大有作为的样子.但政变随之而来,光绪被囚,康梁逃亡,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华北农民的反帝爱国行动也失败孙中山先生是20世纪初深刻揭示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杰出革命家.在艰难的探索中,他鲜明地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张,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获得成功,摧毁了在中国沿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按照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念设计的新的国家形式.但是,辛亥革命后,国家政权为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所掌握,军阀争战,国无宁日,民不聊生,国家的独立和民主、富强仍旧没有希望. 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毅然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从思想、道德和文化方面对封建主义进行深刻批判,从而揭开了思想启蒙的序幕.一些人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怀疑,提出了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俄国十月革命对他们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看到劳动者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人,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的胜利”,“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是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胜利” .这种主张影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也影响了五四运动的发展方向.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内忧外患的加剧,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聚集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正是适应了历史的需要. 在这个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以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反帝反封建的战略和策略,提出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方针,指明了中国必须先经过新民主主义、然后进入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政治和思想基础.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经历曲折的磨难。话又说回来了,成功也不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长期探索才能成功。光靠借鉴别人的成果,照搬别人近代化的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1660120赵佩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另一个重要区别点是,它们历史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日本民族具有开放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1660105崔颐宁
1660123李洁:明治维新是一场大规模流血的暴力革命,而不是和平改良;通过战争,扫除了腐朽势力,日本才得以全新的面貌励精图治,奋发求强。对比之下,中国的洋务运动是通过太平天国战争,改组了清统治集团后,进行的经济方面慢步调整的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近代化都是为了国家长远发展而进行的改革运动。日本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它是一场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冲击的全盘西化和现代化改革运动。在政治上,军事上,教育上,社会上,工业发展上都做出了极大的改革。首先在政治上,建立了君主立宪体制,军事上向英国德国学习,教育上学习西式教育,社会倡导学习西方风俗习惯,工业上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技术。总之就是向当时先进的西方拼命学习,国力日渐强盛自此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成为了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世界上能排上号的强国,虽说明治维新让日本有了翻天覆地的发展,但它也让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中国的近代化的起步阶段是由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现代化的第一步。甲午战争后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领导了辛亥运动,推翻帝制,在思想和文化上倡导新民主主义,民主与科学。它确实地推动着中国的发展。但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较,它受到的阻碍实在太多,封建制度根基太深,进行改革运动的人手中并无实权,而明治维新是由日本的武士与天皇合力进行了全方位的彻底改革,一次倒幕运动彻底解决阻力,而当时的洋务运动外受西方列强阻挠,内受顽固封建派反对,最后失败了,但中国的近代化也并没有就此终止,从后来世纪之交的戊戌变法到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近代化成功。它带给我们的影响直到今天也是巨大的,它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发展,乃至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发展也离不开近代化发展的铺垫。 朝语1班 刘文洁 1660110
1660103 白雅萍
中国近代化的特点: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所以,我们国家仍然需要努力,虽然现在我国的经济,科技实力较为发达,但是依然不能懈怠。 朝语一班 1660127 任子菡
中国近代化的意义在于建立社会制度,所以当时最大的影响是对清朝的统治.虽然太平天国有《天朝田亩制度》,但是仍属于小农的落后生产力,不是近代化的象征,存在落后性,也是导致它破产的原因之一.1660120赵佩
从国家体制来看,中国是封建帝国主义,日本则是德川幕府统治,总体来看,都是统治阶级至上的国家。而且,两个国家都是以农耕为主,都没有大型的机械工具,与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的先进技术相比,都远远落后。中日两国都过着封闭的日子,与外界的交流甚少,但不同之处是,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日本小小岛国,人口少,总体中国远远富裕与日本。
中国虽然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却仅仅只是引进,没有去深入发展,但是日本却学习了这些技术,并且研发了属于自己的技术。一味地引进使得中国的变法失败而日本的变法成功。1660105崔颐宁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的军国主义道路,中国近代化引领着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不同但都在各自国家造成的巨大的影响,都具有进步意义。虽然日本的变革较为顺利,但军国主义也让它成为二战战败国之一。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比较曲折,但是它让中国在循序渐进中越来越强,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
1660117李少婷
面临政治、经济、民族危机,日本通过武装倒幕建立了一个以新兴资产阶级、新兴地主、中下级武士为基础的明治政府,并于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通过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发展工商业和文明开化。19世纪晚期的日本已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20世纪初,最终废除了与西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改革历程非常艰难:中国改革的主体是顽固的清王朝,与当时并行的社会群众运动形成敌对关系;改革内容主要着眼于军事、经济等方面,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层面上认识肤浅,即便是后来的戊戌变法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缺陷。1660105崔颐宁
1660123李洁:洋务派首先创办的是军事工业,而不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之后创办的民用工业其目的也不是单纯为了“求富”,而是为军事工业服务的。因此,得不到广大人民的赞同。洋务派的改革几乎没有涉及到工商业,也不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创办的企业多为官办或官督商办,实际经营权都在官府手里,且生产不计成本利益,导致官员腐败贪污成风,最终洋务派的改革消沉下去。
中国那时候依旧封建迷信思想占领主流,面对这种格旧举措在满清政府的统治下是无法有效实行的。而日本在这方面自黑船事件对于只是个岛国的日本而言,十分重大,进而逐渐演变成一件举国震惊的事件。日本算是知耻而后勇,而满清政府开始还抱有泱泱大国态度,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外强中干的事实。另一方面日本的改革是一种全国式的。满清的改革根本就封建统治者面对资本主义的入侵的一种妥协式的改革,而且支持的改革的人多为书生,虽有些许重臣,但其本身就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将改革进行到底。因为那将终将触犯他们自己的利益。在统治者方面,那是的日本天皇已经只是个精神领袖,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自由。而在中国,满清的是个绝对的统治者,实际控制着全国,资本主义发展困难巨大。1660105崔颐宁
1660123李洁: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为了改变日本的落后状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发展资本主义,明治政府采取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吸收方式,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推行了西方的制度和社会生活方式。与此相比,中国则是伴随着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片面、孤立地吸收,在不同时期所吸收的西方文化是割裂的,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加上受到当时种种政治力量的牵制和阻碍,致使中国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政治体制和落后状态。
就中国近代工业化来说,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总特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它有一个明显的特征: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近代工业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工业发达,而在西北内陆,基本没有重工业,发展极不平衡,如今东北老工业基地就面临着改革,需要进行新的生产模式,而在西北内陆重工业也得到了发展。 朝语一班 1660127 任子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