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位同学都必须发言,讨论的越多、越激烈、越深入越好,计入平时成绩;2.
2.发言时请注上姓名、班级、学号;
3.关于中国的近代化,眼界需要开阔些,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洋务运动,应该包括整个晚清、民国,直到今天。
1.每位同学都必须发言,讨论的越多、越激烈、越深入越好,计入平时成绩;2.
2.发言时请注上姓名、班级、学号;
3.关于中国的近代化,眼界需要开阔些,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洋务运动,应该包括整个晚清、民国,直到今天。
日本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并重视海外贸易。随着传统的经济观逐步崩溃,中国的传统经济观在经历了林则徐、魏源等人之后也有所动摇,但是始终不能像日本那样彻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封建的自然经济观仍然占统治地位。
1661215 英2 欧子煊
政治方面:日本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首先,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逐渐剥夺了旧统治阶级的特权,取消了对下层人民的一些限制,允许不同阶层的人民之间通婚,实现形式上的平等。19世纪70至80年代,政府还颁布了其他一些律令和法典,引进欧洲刑法、民法和商法。1889年日本颁布了以普鲁士军国主义宪法为蓝本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日本国家制度和统治机构的合法化。宪法标志着日本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中国在政治上则毫无建树,根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尤为重要的是政府的腐败日趋严重。
迪达尔 1661228
英2 1661220 雷萍萍 1、首先是政治背景的比较:中国当时封建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统治权力。而洋务运动正是在高度的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之下进行的,所以洋务运动既受到皇帝的限制,又受到封建顽固派阻挠。日本属于传统体制属于封建世袭领主制,在幕藩体制下,藩主有很大的自治权。幕藩体制下等级森严,日本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高涨,成为明治维新成功的最根本动力。
1661203刘馨心
同意你的观点。在工业方面,日本在幕府时期,就采用西式技术制造火炮,从美法进口大量设备,尤其在明治维新后,技术设备规模更是壮大。 1661229洪韵斌
两者都看到了西方先进的军事力量,日本政府还注重西方的文明与制度,所以对于西方的军事力量,生产方式,政治制度以及生活习惯几乎都是同时引进到日本,成效明显。但是中国却将这几部分分裂开来,走了许多弯路,近代化所耗费时间长,效果甚微
1661218 石雨情
清代中国极其蔑视西方的一切,在洋务运动之前中国一直实行“闭关锁国”,对于西方文化更是完全不认同,即使是洋务派也认为是只有西方的军事器械才值得学习。
日本则有向世界借用先进东西的悠久传统,江户时代的日本虽然也处于锁国的状态之下,对于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先进文化的学习却始终没有止步,逐渐形成以研究和摄取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问。
1661215 英2 欧子煊
明治维新是一个从上到下的国家政体改革,是质变,日本正是有了这样的现代制度支撑。才得以跟上西方的脚步;而晚清的改革,是量变,归根到底还是封建体制制度,百日维新如同昙花一现,终究未能阻止清的灭亡。 1661229洪韵斌
经济方面:日本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先是由政府投资兴办了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励私人资本发展。后来,政府又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甚至无偿转让给私人资本家经营。期间,日本制定法规,禁止行会垄断、废关卡,整顿币制,统一汇兑,奖掖贸易,发展运输和通讯事业。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中国洋务运动期间主要办了一些军事和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和官督商办两种。官办企业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管理机构为封建衙门式管理。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清政府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无从发展。
迪达尔 1661228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改变日本原有社会的要求,一切都是为了对旧社会进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改革。
1661215 欧子煊
英2 1661220 雷萍萍 2、当时经济上的比较:当时的日本和中国在自己社会纵向发展的过程中已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日本的资本主义萌芽已发展成了资本主义势力,经济上有一定势力而政治上无权的资产阶级和已经资产阶级化下级武士已作为德川幕府的反对势力而在日本社会中客观地存在着。而当时的中国却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的漫长跋涉中,小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早已出现,但在封建主义的种种压制之下还无法迅速成长起来,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
中国的洋务运动则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原有的他们认为“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的封建社会制度,维护和延续满清王朝的统治 1661215欧子煊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而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1840-1919年中国近代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是曾、李、左,他们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是当年清政府内部最有眼光的一批人.
2.第二阶段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政治运动,它要求改变政治体制,变封建专制为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尝试,结果推翻了两千年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第三阶段是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表明近代化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
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以及伴随着工业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英语2班 潘丽蓉 1661221
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推行义务教育,许多人出国留学归国后任教,使得日本教育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当时的中国,以天朝自居,缺少学习精神。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这也是为什么近代中国和日本发展快慢的原因之一。
1661229洪韵斌
文化、教育方面: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不顾农民的激烈反对,以处罚为手段,强迫家长送年满6周岁的子女上学,奠定了日本近代化成功的基础。中国则仅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
迪达尔1661228
英2 1661220 雷萍萍 3、两国对西方文化态度的看法:清代中国极其蔑视西方的一切,在洋务运动之前中国一直实行“闭关锁国”,对于西方文化更是完全不认同,即使是洋务派也仍然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因而向西方学习也就只能局限于先进的军事技术方面。日本则有向世界借用先进东西的悠久传统,江户时代的日本虽然也处于锁国的状态之下,对于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先进文化的学习却始终没有止步,逐渐形成以研究和摄取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问——兰学。到明治维新之前,西学一在日本成为了一股无法压抑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思潮,同时,西学的穿日,使日本封建阵营形成了一个相当数量的新知识分子集团,一个倾向资产阶级改革的革新势力逐渐形成。
1661207 曹博依 英2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启了近代化的脚步。而中国的近代化是从洋务运动正式开始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李鸿章,张之洞等,运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他们创办近代工业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对中国进行改革。但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我们可以知道,仅从器物层面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而之后的维新派梁启超,康有为等发起戊戌变法,虽然是想要从思想政治层面模仿西方的立宪制度发动变革,但依然以失败告终。随后,由孙中山等革命派所发起的辛亥革命才使中国开始渐渐走上民主化的道路,但是连辛亥革命也不能说是成功的。这不仅是因为中国的改革是自下而上的改革,而且中国的传统思想,比如中央集权,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都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所以中国的近代化路程才会如此曲折。
而同样经历了西方列强侵略的日本,由日本明治天皇,自上而下发起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虽然也有一些不足,比如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并且在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但是,明治维新是成功的,因为日本成为了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英2 1661220 雷萍萍 4、改革的领导力量:明治维新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进行的;中国的洋务运动却始终缺乏有力的规划和领导。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功地实现了领导核心的转换,将政治权力集中于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具有改革开放的下级武士的手中。洋务运动时期虽然名义上有清政府的各项政令及总理衙门的管理,但实际上只是李鸿章等人在地方上的各自为政,兴办“洋务”,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力量分散,难以对清政府的统治构成威胁。改革中,政治领导集团并没有彻底现代化的决心和勇气,在改革上就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在内忧外患必须改革,另一方面又必须巩固原有的体制,以至于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两国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以西方为榜样,企图在保存封建特权的前提下,全面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
化,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1661218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从制度层面开始学习,再到器物方面,而中国恰恰相反,从器物方面学习,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治标不治本的改革并不能救处在灭亡边缘的中国,最终只能导致失败。
1661223 周灵钰
日本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以此为背景商业资本也获得长足发展,并为求得利润的扩大而重视海外贸易,到了幕府末年出现了贸易振兴论和商品立国论等思想。随着传统的经济观逐步崩溃,中国的传统经济观在经历了林则徐、魏源等人之后也有所动摇,但是始终不能像日本那样彻底。
迪达尔 1661228
尽管明治维新表面上为日本带来了很多进步,但实际上,这使得日本在当年获得了迅速膨胀的综合国力,于是到处扩张发动战争,最终成为引发世界大战的祸源之一。
1661229洪韵斌
明治维新开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的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浪潮,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
1661227 姚戊菊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有反封建性质,但是它们各自拥有的力量和对立面的力量都有所不同。中国封建制度根基深厚,近代化进程缓慢。
1661225 邱琳娟
1661217 英2 丁汀
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近代化的背景和进程
明治维新的精神通常被表述为 尊王攘夷,该口号出现于19世纪50年代以后。面对1853年以来欧美立强的一系列武力挑战,日本爱国志士明确提出了 尊王攘夷 的口号,以此作为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旗帜。后期由于面临国内资本主义发展和对外抵抗欧美列强武力入侵的双重挑战,国内统一战线逐渐建立,尊王攘夷 不仅得到了广泛的共鸣和反响,且迅速发展成 尊王倒幕,武装推翻幕府政权,于1868年以 王政复古形式拥天皇掌权
天皇当政后,发布了著名的 五条誓文,启动了日本近代化改革的进程。由此,明治维新实质上是以一种政治复古,皇政复辟的形式展开的,并以此为名实行改革开放,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创立了资产阶级民族国家,日本由此开始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反观晚清改革,不难发现中日两国近代化起步阶段历史背景差异巨大。尽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同样面临着西方列强武力入侵的威胁,但清朝却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各地的官员均通过中央调派任免,均为朝庭命官,因为对君权唯命是从,协助了政府镇压数次起义。且从清朝建立以来,满汉矛盾尖锐,清帝缺乏民族团结的号召力,举国上下形若散沙。
19世纪60年代初期,迫于西方列强的强压,清政府成立了总理衙门以应对对外关系,洋务运动初见规模。而甲午战败后,洋务运动破产,举国震惊。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又使得康有为为首的变法派提出了较为全面的改革方案,涉及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制度等多个领域。但其立足点,其根基自生来便是不稳的,戊戌变法没有提出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目标,中国失去了转型的转折点,且戊戌变法同样没有团结民众,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缺乏社会基础,其失败是必然的。
此外在变革实施方面,日本的天皇和幕府将军相辅而为,而中国只有皇帝一人,集大小权力于一身。两相制衡作用和单行独断,也可能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