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中国的近代化的产业发展也不一样。
明知维新开始是官民合办,但后来发现成效极低,将产业由官办转向民间私人,扶植其民族商业。导致了民间商人和有西方开花思想知识的人才聚集。(参考坂本龙马的故事ww)
而中国,洋务运动一直以官办为主。当时的民用工业例如轮船招商局,都是官督商办,官员有着绝对权力。这里举个清末修铁路的典型例子,怡和洋行欲修建从上海到吴淞的铁路,引起官员一致反对,借口压死一个士兵,以28万两白银买下拆毁,投入海中。Emmmmm……
中国近代化不像日本总体全面发展,中国近代化经历了洋务运动的失败,戊戌变法的失败,辛亥革命失败。但他们都是为下一次改革作出铺垫,使中国从政治、文化、经济慢慢转型,曲折前进。
在中国慢慢近代化的道路中,我们不可否认中国是有向日本明治维新学习的,比如说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以二人为代表的改良派(又称维新派)发动了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他们幻想在不触动封建主义经济基础和不推翻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变法维新,通过改良主义道路来达到参与政权和进行一些社会改革的目的,取得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效果,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是结果是惨败的。
追究二者差异的原因,日本成功:1、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够迅速壮大。2、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权,终于推翻了幕府的统治。3、倒幕派建立政权以后,实行了全面、有效的改革措施。4、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日本所承受的外部压力,使它的国内改革能够在较少的外部干涉的情况下顺利实现。
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追根究底,其实还是资本主义并不适合中国。
两者在改革知识统治的人不同。日本由本族人统治,而中国由满清外族统治。近代化的改革一定会触碰到统治者的利益,日本会为了本组得利益进行维新,满清统治这则不然。
最后来谈谈两国近代化的结果吧ww
明治维新到工业强国的大正时代,最终走向了军国主义盛行的昭和。还是因为文化和封建历史的残余影响,比如吉田松阴的领土扩张思想,比如丰臣秀吉的征韩论。还有地理资源的因素。
中国的近代之路饱经耻辱,从清末到民国,最终在曲折的各路主义碰撞下找到了更好的发展。而我国地大物博,思想众多,我觉得是这条路受我国传统文化里心济天下的思想影响,受苏联、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乱世有众多道,最终我们在问道中选择了一条不会愧对逝者的路。
从文化上来看,日本文化是复合型的,神道、儒学、佛教和兰学和而不同,互相补充,既有稳定社会的功能,又能不断吸纳新质而使自己生机勃勃。中国在近代以前基本上是单一文化,主流实为儒学的一脉相承,有强烈的同化异质文化的特征,对不易同化者就会拒斥。
虽然这样具有较大的稳定社会的功能,但容易趋于保守,且因难于吸纳新质而使自己停顿。
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很重视人民的教育普及程度,人们是自发性学习;中国同阶段还未废除科举制度读书还是带有选拨性质局限了人们的学习自由度和宽广度。
教育又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使中日差距越大。
从人物上将*与明治天皇比较。明治天皇学习新知识,追随世界潮流,大力推行明治维新运动,终于使日本实现了近代化,而*却相形见绌,根本不具备近代意识,一心维护和巩固个人权势,对国计民生并无远大抱负,不可能推动中国近代化顺利实现。
日本改革一开始是打算学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因为英国是当时最强的国家,但后来经过思虑考察,发现德国的政体更加符合日本国情,都是半专治,于是转而效仿德国。
日本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但同样的也拥有许多的局限性。
中国在近代化探索中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身上具有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不屈不饶的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优良传统。
中国经历了特点:(1)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
(2)各阶级都参与了探索:农民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3)道路曲折: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先后都以失败告终.
(4)各阶级的探索都借鉴了外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