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近代化比较;
名单(共10人)如下:
组长:1762203邢雪琪;
组员:1762201侯雨佳;1762202李冠男;1762204方佳樱;1762205周越;1762206赵翊均;1762215黄诗映;1762216任雨薇;1762217梁戴萍;1762218文静。
请大家在话题下面跟帖,发表自己的评论、观点。
话题: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近代化比较;
名单(共10人)如下:
组长:1762203邢雪琪;
组员:1762201侯雨佳;1762202李冠男;1762204方佳樱;1762205周越;1762206赵翊均;1762215黄诗映;1762216任雨薇;1762217梁戴萍;1762218文静。
请大家在话题下面跟帖,发表自己的评论、观点。
当然二者也有很多不同点。
首先, 领导力量不同。 中国洋务运动的力量主要是洋务派,他们多为地方掌握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是日益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推翻了幕府统治后,由明治天皇掌权,二者形成合力,进行大刀阔斧、全方位的改革。
具体措施不同。 (1)政治方面:中国洋务运动毫无建树,根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日本则改革落后制度、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和武士阶级的特权、并颁布*,建立新的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2)经济方面:中国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官办企业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从发展。日本则进行大力改革,政府投资兴办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日本的殖产兴业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此外在文教方面:中国只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原有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的触动。日本则大力发展近代教育,改革教育内容,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并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1762202 李冠男 文化形态来看,日本是并存型的,什么都可以;中国是单一型的,非什么不可。社会的协作形态来看,日本注重的是“忠”、“义理”;中国注重的是“孝”。日本民族对恩情债务的重视程度在世界各民族都是罕见的,因此日本人非常讲究“恩情难报”与忠诚之道;此外,日本人还非常注重“团队精神”。“团队精神”、集体意识是日本民族精神的特点;日本虽然是一个弹丸之国但是的大国意识存在于日本国民心中由来已久。
社会的教育形态来看,日本是普及、提高能力型,而且日本的识字能力普遍比中国高,民间的教育都是自发性,他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认为这是提高常识的必要性,这比中国的选拔,达到目的而学习高明了很多。日本的教育普及是其经济等迅速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与日本在近代化进程中有了如此巨大的差异的一个原因
1762202 李冠男 在唐朝,日本派去了众多的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在被打开国门之前,儒家思想引领着这两个封建国家的思想潮流。现在我们都为我们是历史悠久的古国而感到骄傲,但就是这悠久的历史阻碍了国人思想的进步。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都没有打破儒家思想,过于繁重的文化拖累了中国人的脚步。 相对而言,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骨子里“赶英超美”的意识与愿望非常强烈。明治维新所倡导的“殖产兴业”、“富国强兵”和“赶超欧美”等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当日本看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坚船利炮后,马上激发了学习的欲望, 他们不仅学习科学技术,学的更是当时相对比较先进的思想。战后日本国内的超强投资需求吸引了大规模的投资。日本充分发挥了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的优势。日本新建大型工业基地,挖筑深水港,广建商业码头,为输出工业制品提供了方便条件。
结果不同。 中国洋务运动耐实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后失败,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而且更重视西方国家先进的政治制度,最终成功,不仅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还是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
在改革前,中日两国都面临着国内人民起义不断和外部列强侵略加剧。因此,两国近代化道路上都充满了激烈的斗争。但由于两国的传统以及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不同而又有所差异,并对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62202 李冠男 明治维新和中国近代化在很多方面有明显差异 其中包括基本文化形式的差异、近代化对象的不同、经济近代化的差异等等 但它们在大的历史背景下却又有重合点 这说明仍是国内环境对改革变法的影响更大一些
为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