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语2班邢雪琪小组在此进行第一次易班讨论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邢雪琪发布于:2018-04-20 12:56:50

话题: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近代化比较;

名单(共10人)如下:

组长:1762203邢雪琪;

组员:1762201侯雨佳;1762202李冠男;1762204方佳樱;1762205周越;1762206赵翊均;1762215黄诗映;1762216任雨薇;1762217梁戴萍;1762218文静。

请大家在话题下面跟帖,发表自己的评论、观点。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越发布于:2018-04-20 13:04:17
1762205 周越 首先,日本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越发布于:2018-04-20 13:05:01
1762205 周越 其次,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方佳樱发布于:2018-04-20 13:05:38
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的反封建运动,而中国的近代化却不是,反而是顶着封建政府的压力而行的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方佳樱 2018-04-20 13:06:29

但是明治维新和中国近代化都是带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方佳樱 2018-04-20 13:11:59

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了表面君主立宪实际专制主义的政体,而中国近代化后最终由共产党执政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方佳樱 2018-04-20 13:13:00

明知维新是思想和器物的变革,而中国近代化是先器物再思想的变革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方佳樱 2018-04-20 13:15:02

洋务运动是在“中体西用”的旗号下进行的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可能变革封建制度 而日本明治维新则是资产阶级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方佳樱 2018-04-20 13:21:44

明治维新前夕,日本全国手工工场已发展至420个。而且,西南诸藩进行藩政改革中,已经创办起一些近代军用和民用企业,开了近代化之端。资本主义因素在封建经济解体的裂土上迅速增长着。新兴的资本主义势力不仅成了反对幕府活动的支柱,而且在倒幕胜利后成为日本近代化的核心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侯雨佳发布于:2018-04-20 13:05:41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这就好比旧时单身娶亲、妻丧续弦或者只是纳妾,都比较好办,但若喜新厌旧、休妻另娶,问题就复杂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侯雨佳发布于:2018-04-20 13:06:19
其次,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另一个重要区别点是,它们历史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日本民族具有开放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大学-文静发布于:2018-04-20 13:06:39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冠男发布于:2018-04-20 13:06:52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但是,它们各自所拥有的力量,和作为其对立面的力量,却有很大的不同。戊戌变法的思想旗手是康有为,他是这场变法的精神教主。而政治上的权威或旗帜,则是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应该说,在思想理论的准备和宣传上,都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这个运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梁戴萍发布于:2018-04-20 13:06:53
1762217 梁戴萍 领导人主观原因导致中日两国实行君主立宪的目的有差异性。中日两国实行君主立宪最终结局大相径庭,原因主要在于领导人物个性特征不同;两国分化程度、集权程度、国际环境的不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侯雨佳发布于:2018-04-20 13:07:06
日本比中国成功的原因:中国的文化是非什么不可型,而日本则是什么可以型。表现在实际中,中国儒学是官学,叶大根深,对外来文化不能对等接受;而日本虽然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但对荷兰学为代表的西学并不排斥,并能以同等态度对待。在1860s,西学在日本的根基要远比中国更深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梁戴萍发布于:2018-04-20 13:08:04
中国的近代化发端于洋务运动,日本的近代化开始于明治维新。这两个运动 , 在两 国的经济发展上 , 基础和历程有若干近似之处 , 但结局完全不同 , 一个是基本上成功了 , 一个是完 全失败了 , 随之决定了两国人民近百年的不同命运。分析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异同,不 仅能加深对这两次改革的理解,而且对当前提供重要启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翊均发布于:2018-04-20 13:08:19
1762206 赵翊均 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是由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启发而展开的一次改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越发布于:2018-04-20 13:08:38
1762205 周越 日本的“明治维新”却是跟中国的“洋务运动”大不一样,不仅通过全方位的政治、经济改革及全盘西化,而且更主要的是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不仅是器物的引进和改进,还有摈弃陋习,改穿西服,留西式的分头等等,堪称日本版的“胡服骑射”,如此的移风易俗和全盘西化才算的上是“开化风气”,也正是这样脱胎换骨的改革才奠定了日本崛起的基础。日本的变革如此的彻底,除了日本人有着比中国人更强烈的危机感外,更主要的还是在变革前,日本社会的国民启蒙教育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启蒙教育的成功,实际上也是日本教育的成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侯雨佳发布于:2018-04-20 13:08:41
从政治上来讲:清政府形式上是统一的封建国家,既是统一国家,容易与西方的统一国家混淆概念。近代的统一国家,要求掌权政府能够有效掌握、运用国力,即真正掌握税收、人力等资源;而清政府虽然是统一的国家,但并不能真正掌握税收,清政府从地主阶级、官僚阶级中获得税收,同时对地主阶级、官僚阶级给予一定的自由征税权力,使得国家的财力不能有效为中央政府运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翊均发布于:2018-04-20 13:09:06
1762206 赵翊均 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则分为好几个阶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诗映发布于:2018-04-20 13:09:09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近现代系列变化都是在相似条件背景下发生的,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将通向适合的大门关上,社会生产力低下,人民生活困苦,而统治者却加大了剥削和压榨,更有深深的民族危机,同时国内外矛盾激化。二者的背景有相似之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越发布于:2018-04-20 13:09:10
1762205 周越 早在江户末期,日本就视教育为立国之本,在藩校或私塾也从来不拒绝西方的学科进入课堂,这就培育了日本民族学习多方面的知识的精神和进取心,即使在闭关自守的漫长岁月里,日本人也不是完全禁止西方的学说,在课堂上没有太多的学科限制。甚至在幕府的封建统治时期,也不是只允许宋明理学传播,这时候的日本人也对西方有相当的了解,尤其通过向荷兰学习了解世界,以至于在日本形成了比较热门的“兰学”。当初来往于日本和荷兰间的商人,将荷兰的书籍带到日本,再由日本人将之译成日文,因此日本对西方的自然科学、医学及天文学都有相当的了解,所以到了开始大力提倡“文明开化",日本社会已经养成了接受新事物的习惯,大量翻译的西方著作,更是被日本的社会精英所信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梁戴萍发布于:2018-04-20 13:09:28
中日两国都是“后发型”现代化,但日本“后发”的同时又是“外生”的,有学者认为 日本实现较彻底改革的关键是立志推进现代化的领导人掌握了国家实际的政治权力,能将传 统政治领导转化为具有现代化倾向的政治领导, 并维持领导集团内部的高度团结。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大学-文静发布于:2018-04-20 13:09:53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为首的守旧派(顽固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侯雨佳发布于:2018-04-20 13:10:12
再说近代产业,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几乎同时开始,但是洋务运动一直以官办为主。明知维新一开始也是官营、官民合办,但在发现不成功后,立即将产业或送或象征收费交给了私人,并成功扶植其民族商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梁戴萍发布于:2018-04-20 13:10:16
当时的日本和中国在自己社会纵向发展的过程中已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日本的资本主 义萌芽已发展成了资本主义势力,经济上有一定势力而政治上无权的资产阶级和已经资产阶 级化了的下级武士已作为德川幕府的反对势力而在日本社会中客观地存在着。而当时的中国 却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的漫长跋涉中,弱小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早已出现,但在封建主义的 种种压制之下还无法迅速成长起来,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冠男发布于:2018-04-20 13:10:28

1762202 李冠男 从国际环境上.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维新派本身也比较注意外交斗争策略,尽量利用英法、英俄之间的矛盾.而中国戊戌维新已经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梁戴萍发布于:2018-04-20 13:10:56
明治维新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进行的;中国的洋务运动却始终缺乏有力的规划和领导。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功地实现了领导核心的转换,将政治权力集中于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具有改革开放的下级武士的手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侯雨佳发布于:2018-04-20 13:11:08
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富强,其思想理念 博采众长,"取法乎上",其对日本明治维新迈上近代化的变革大为推崇,在其追求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及其实践中,日本明治维新、日本近代化作为其改革近代中国 现状努力的一种借鉴,影响巨大,可以说孙中山先生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和实践,在很多地方都留有日本明治维新、日本近代化的烙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大学-文静发布于:2018-04-20 13:11:19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这就好比旧时单身娶亲、妻丧续弦或者只是纳妾,都比较好办,但若喜新厌旧、休妻另娶,问题就复杂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冠男发布于:2018-04-20 13:12:02

1762202 李冠男 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如奉还版籍(1869年)、废藩置县(1871年)、改革封建身份(1869至1873年)、废除封建俸禄(1876年)、地税改革(1873年)、教育改革、殖产兴业、修改不平等条约,最后制定*(1889年)、召开国会(1890年),使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百日维新”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大学-文静发布于:2018-04-20 13:13:02
另一个重要区别点是,它们历史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日本民族具有开放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侯雨佳发布于:2018-04-20 13:13:05
二 两国改革前经济上起点的比较 当时的日本和中国在自己社会纵向发展的过程中已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日本的资本主义萌芽已发展成了资本主义势力,经济上有一定势力而政治上无权的资产阶级和已经资产阶级化了的下级武士已作为德川幕府的反对势力而在日本社会中客观地存在着。而当时的中国却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的漫长跋涉中,弱小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早已出现,但在封建主义的种种压制之下还无法迅速成长起来,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翊均发布于:2018-04-20 13:13:05
明治维新的宗旨是“脱亚入欧” ,内容是“富国强兵、置产兴业、文明开化” ,目标是振兴日本民族。明治维新的本质其实是一次从思想而开始的变革,但中国的现代化并没有从改变人民的思想入手,而是一个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改变思想这样一个步骤。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冠男发布于:2018-04-20 13:13:24

1762202 李冠男 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尚不成熟的条件下,能否实现近代的社会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旧的统治阶级营垒中是否能分化出一支革新的力量以及这支力量的实力情况.在日本明治维新时,幕府的势力已经十分脆弱,陷于极端孤立的境地.维新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抬出天皇为旗帜,与反幕府的强藩相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广大农民和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反幕武装,因此组成了强大的维新阵营,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权.中国的情况则不然.由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结成的“四位一体”,同现存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又是它们的共同思想准则.而且,这股反动势力还有强大的外国侵略势力的支持.因此,在这个具有特殊凝聚力的统治营垒中是很难分化出与之相对抗的革新势力的.如中国的维新势力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既没有基地,也无兵权、财权,“与守旧党比,不过千与一之比,其数极小”(严复语).因此,守旧势力一反扑,维新势力顷刻瓦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任雨薇发布于:2018-04-20 13:13:42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