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组,兰海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兰海平发布于:2018-05-22 18:00:59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又被写入*修正案草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继续为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中国愿与各国一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点赞 (1) 回复
18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杜闻玥发布于:2018-05-22 18:52:16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我们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积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让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兰海平发布于:2018-05-22 18:52:25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从人类整体利益、福祉与命运出发来思考、处理和解决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正如习*同志指出的,“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全人类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现实,客观上要求世界各国摒弃对抗对立、零和博弈思维,选择合作共赢道路,共同构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进而形成命运共同体。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曾艺发布于:2018-05-22 18:52:25

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让世界各国人民共赢共享。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所指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合作倡议”,是基于“国家平等”和“和而不同”两个基本理念提出的,从而避免了在某些合作框架下国家地位层级化和发展模式单一化的问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蒙齐发布于:2018-05-22 18:52:28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的历程不可能平坦的,而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曲折的过程。这是因为国际社会存在的各种价值观仍主要服务于不同国家的现实利益。如果世界政党高层和各国政治家能真正从全人类长远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而不是从短期国内政治需求出发来制定政策,一个更高程度的、走向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全是可以建成的。习*提出“一带一路”倡议,4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有关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巨大合作平台,充分说明“一带一路”就是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兰海平发布于:2018-05-22 18:52:59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与此同时,各国也面临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诸多共同挑战。与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推动世界和平发展进程的要求相比,现行国际法和全球治理体系还存在诸多不足,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仍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因此,应当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完善国际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蒙齐发布于:2018-05-22 18:53:10

习*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新时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擘画了美好的蓝图,贡献了中国智慧 !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兰海平发布于:2018-05-22 18:53:32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广泛开展互利合作。应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南,在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基础上完善国际贸易法;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赋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多代表性和发言权;适应国际经济格局新要求,推动更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宇涵发布于:2018-05-22 18:53:41
2013年3月,北半球莫斯科的冰雪还未消融,“命运共同体”的种子已经开始萌发。习*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后首次出访,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这个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他第一次在国际场合阐述“命运共同体”理念。 2015年3月,在中国海南省博鳌召开的主题为“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在演讲中主张“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兰海平发布于:2018-05-22 18:54:05

妥善处理本国利益与他国利益的关系。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和国际法治中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协调国家利益是国际法发展的一大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包含着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本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思想,这应当成为处理国家间利益关系、形成国际规则的基本遵循。只有在维护本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基础上追求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才有能力促进和实现国际社会整体利益,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蒙齐发布于:2018-05-22 18:54:16

“当今世界充满挑战,前面的道路不会平坦,但我们不会放弃理想追求,将以更大的作为,同各方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勾画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美好前景,郑重宣告中国将开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这是党的十九大之后,习*主席在国际场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标的又一次庄严宣示,传递着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大党胸怀,体现了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大国担当。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宇涵发布于:2018-05-22 18:54:35
201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峰会上,习*首次在联合国总部全面阐述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为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新理念,开辟新愿景。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正式写入联合国决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兰海平发布于:2018-05-22 18:54:36

掌握发展国际人权法的主动权。人权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话题,维护人权也是国际法的重要基础和价值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平衡、包容、共享,这赋予人权理论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崭新时代特征,为人权及其法治保障注入了新动力。中国应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导下,掌握发展国际人权法的主动权,以更好维护本国利益和全人类共同利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蒙齐发布于:2018-05-22 18:54:48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征程上的中国主张,是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中国人民美好愿望的集中体现,也源于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洞察。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构想任重而道远,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深知自身肩负的责任。顺应大势、勇于担当,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之锚;始终秉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明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兰海平发布于:2018-05-22 18:55:09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是中华文明的世界哲学,也是当今世界所需补充的思想能量。“世界”这个词,从中文看,“世”表示“人间与时间”,“界”表示“空间”,合起来就是“人类生活的时空”。而在西文中,追溯今天的“world”一词本义,则源于古代日耳曼语的“人世”。可见,无论东西,“世界”都自带“人类命运”之意,所不同的是,西方的“world”较为侧重“世”,而中华文明的“世界”在重视“世”的同时,考虑了“界”,即人类活动的展开空间。上升到价值观层面看,“天下为公”之于世界,强调了“公”在人类生活时空的扩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看,今天的世界与全球化这条“来时路”密不可分,但来时所乘“交通工具”已动力不足,难以前行,要找到新的动力和前进方向,就需要新的合作方式和道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秉着“天下为公”理念为世界前行提供的新方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芷玉发布于:2018-05-22 18:55:1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用习*的话来高度概括,就是“五个世界”: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梁诗琪发布于:2018-05-22 18:55:24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旗帜的新时代中国外交,回答了人类社会走向何处、如何走这一重大命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蒙齐发布于:2018-05-22 18:55:39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从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到和平与发展是两大时代主题的战略判断;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作为自身使命。新时代的中国新征程,不仅属于13亿多中国人民,也必将为亚太和世界开拓新局面、带来新机遇、增添新动力,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交相辉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兰海平发布于:2018-05-22 18:55:47

人类生活的时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进。铁路、公路、水路、空路、管路、信息链路的升级历程,就是一部世界日益缩小为“地球村”、人类之间命运联系日益紧密的历史。这部历史中,人类合作的模式也日趋多样、复杂,而在当今,又面临着诸多方面需要升级合作模式的压力。按照“天、地、人”为“三才”的中国哲学思想,世界维度的人类合作中因事治理、因地治理、因人治理可分别称为“天和”、“地和”、“人和”——其中“事”在中国哲学中最重“天时”,故因事治理可称为“天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宇涵发布于:2018-05-22 18:56:18
2017年11月30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会议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为主题。 2017年12月3日在浙江乌镇举行了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大会主题是“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命运共同体拓展到网络空间。 从“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到“迈向命运共同体”,之后继续扩大视野,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进而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逐渐丰富,并且也在践行。一种思想如果是符合人民利益、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脉络的,那么它就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更多公共基础知识,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兰海平发布于:2018-05-22 18:56:23

从“天和”来看,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电信联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一系列国际机构,从不同领域承载了全球化的各类事项,但它们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治理资源太依赖于人口只占全球约10%的发达国家。随着“天时”变化,这些局限性日渐显露,其中一个典型事例即亚太地区每年所需开发融资约8000亿美元,但传统国际开发投资机构只能提供约200亿美元。这是由于它们主要从发达国家融资,而发达国家内部经济压力却越来越大,援外能力日益萎缩。面对此类局面,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新开发银行等新型国际金融机构,为世界注入了新能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蒙齐发布于:2018-05-22 18:56:30

在举世瞩目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习*主席发表了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回首过往,从博鳌亚洲论坛到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到联合国总部,习*主席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场合深入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共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联合国大会、安理会、人权理事会等重要决议,表明了国际社会对这一重要理念的欢迎和认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杜闻玥发布于:2018-05-22 18:56:43

“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国人的广阔胸怀,而不是用自己的意识形态来控制别国。中国历来主张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也不以社会制度的差异论亲疏,对待一切国际问题都是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这个基点是建立在对全人类的尊重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兰海平发布于:2018-05-22 18:56:58

从“地和”来看,传统类型的区域合作机制,无论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这样成型的,还是“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样新设立的,都没有脱离“相邻地域形成组合”模式,由此特征又衍生出这类机制内部存在成员间有主有从、“小圈子决策”等特征。而中国所倡导、参与的一系列新型国际合作机制,如“一带一路”、“金砖”、“上合”等,都顺应时代发展变化,跳出了“相邻地域”模式,不设准入门槛,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平等合作,为世界建立了新的市场网络,开辟了长远发展的新空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蒙齐发布于:2018-05-22 18:57:05

顺应时代潮流。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另一方面,全球增长动能不足、经济治理滞后、发展失衡等三大矛盾依然突出,恐怖主义、网络安全、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反全球化思潮抬头,保护主义情绪升温,多边主义面临挑战,世界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世界走到了一个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前进还是后退的十字路口。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等基本问题,为世界未来发展指明方向、规划路径。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植根于各国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美好向往,凝聚世界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世界共赢的“中国方案”,为促进世界繁荣发展开辟了光明前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宇涵发布于:2018-05-22 18:57:21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不久,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成功举行。习*总书记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重要主旨讲话,对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党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与担当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引发了世界政党和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强烈共鸣和持续解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为鲜明的旗帜,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天下一家”“世界大同”思想与当今时代发展趋势的高度统一和有机融合,反映了以习*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和政党的支持与认同。不久前,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修正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序言部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总书记更宣示,“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接下来,我们要更多地思考和规划如何把理念变成行动、把愿景变为现实。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曾艺发布于:2018-05-22 18:57:27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中国是思想引领者,更是“全球行动者”。

  “中国现在就是一面旗帜。”老挝人革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老挝国会主席巴妮认为,如果每个国家都像中国这样致力于解决各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动世界各国实现共同发展,世界就将变得更加和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兰海平发布于:2018-05-22 18:57:29

从“人和”来看,中国不搞“价值观外交”、不搞制度输出,而是主张文明交流互鉴、倡导民心相通。通过一系列主场外交、元首外交,中国编织联结世界的“人和”网络,为世界提供搭乘中国发展“高速列车”的机会,也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兰海平发布于:2018-05-22 18:58:00

  正如习*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指出,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核心目标。而世界也处在新的历史方位,人类共同生活在命运共同体中,全球化需要新的动力和方向,中国正在以共同发展观高质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蒙齐发布于:2018-05-22 18:58:40

契合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努力,中国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实现小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政府和人民正上下一心,朝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奋进。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随着中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繁荣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体现了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展示了中国致力于建设美好世界的大国担当。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宇涵发布于:2018-05-22 18:59:25
要坚定信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不会一帆风顺,需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要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曲折性有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进行前瞻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的思考和研究,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更多智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