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组,兰海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兰海平发布于:2018-05-22 18:00:59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又被写入*修正案草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继续为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中国愿与各国一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点赞 (1) 回复
27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梁诗琪发布于:2018-05-22 19:29:13

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习*强调:“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面对全球问题,“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他进一步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杜闻玥发布于:2018-05-22 19:32:49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正从大国走向强国,作为崛起的超大型国家,中国面对着“为山九仞”的考验。随着中国的利益全球化,挑战也在全球化。中国的强国之路将崎岖不平,明枪暗箭、险滩暗礁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鉴于此,中国必须善于并巧于创造机遇、讲信修睦、突出重点、稳扎稳打。在共同构建“共有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更精致、更生动、更出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蒙齐发布于:2018-05-22 19:32:53

“世界的另一边,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刚刚发生”。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之际,来自国外媒体的感叹,折射出国际社会对这一“全球性会议”的高度关注。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中国的发展,不仅关乎13亿多人民的福祉,也将深刻影响世界的未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蒙齐发布于:2018-05-22 19:33:26

过去5年,中国外交如鲲鹏展翅,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格局中乘风翱翔。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激荡全球,到“一带一路”建设风生水起,再到主场外交精彩纷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事实证明,中国不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面临新的时代要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展现新作为、开辟新境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宇涵发布于:2018-05-22 19:33:40
我又回来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宇涵发布于:2018-05-22 19:34:31
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   一年之后,美国《纽约时报》文章认为“达沃斯真正的明星是中国”。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穆勒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世界上落地生根”。   理念能凝聚引领人类变革的强大力量,在于科学把握了世界进步大势,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人类命运共同体”切中问题根源,被外界视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这是中国信心中国智慧的重要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应时而动,顺势而为。在新的历史航程中,习*主席把准世界跳动脉搏,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重大课题,形成了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成为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上,要相互尊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宇涵发布于:2018-05-22 19:35:01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习*主席呼吁各国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为了实现远大目标而不懈奋斗。   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   5年来,中国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也是实践者、贡献者和先行者,把与各国命运休戚与共的决心,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   ——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29次出访,遍访世界57个国家;接待110多位外国元首访华,在国内会晤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约290人次……习*主席展现大国领袖风范,悉心编织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不断巩固扩大“朋友圈”。   从积极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到倾力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再到实现同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全覆盖,中国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正确义利观、新安全观、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习*主席以战略思维和恢弘视野,提出一系列国际关系新理念新思想。   欧洲议会欧中友好小组秘书长盖琳认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建立持久和平的世界提供了方案,彰显中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   ——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兰海平发布于:2018-05-22 19:35:04
在日益走向纵深的东西方文明互鉴中,一个全方位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充满自信的中国,一个与国际社会交融互动空前紧密、胸襟宽广的中国,正稳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人们愈发清晰地意识到,中国的新时代与世界的新机遇相生相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全人类的共同福祉息息相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蒙齐发布于:2018-05-22 19:35:31

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深刻把握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党的十九大将新型国际关系定义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既反映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也为破解人类面临的挑战指明了解决之道。相互尊重,意味着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公平正义,意味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合作共赢,意味着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深化各国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分享机遇。坚持不懈推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践,既为我国发展继续营造良好外部条件,又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宣示: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宇涵发布于:2018-05-22 19:35:35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同志说:“我希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5年多来,这一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欢迎和认同,并被写入联合国重要文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是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也是中国为实现人类美好未来提出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兰海平发布于:2018-05-22 19:35:35
在日益走向纵深的东西方文明互鉴中,一个全方位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充满自信的中国,一个与国际社会交融互动空前紧密、胸襟宽广的中国,正稳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人们愈发清晰地意识到,中国的新时代与世界的新机遇相生相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全人类的共同福祉息息相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宇涵发布于:2018-05-22 19:36:08
致力于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中国坚持走开放融通、互利共赢之路,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已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一带一路”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中国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积极推动“金砖+”合作模式,让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共同合作、互利共赢的事业中来。   致力于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始终认为,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中国积极推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比如,为了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民心相通,邀请专家学者互访,提供奖学金名额和培训名额,落实艺术家互访,等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蒙齐发布于:2018-05-22 19:36:23

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路径。党的十九大明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实现持久和平,关键在于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确保普遍安全,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是必由之路;迈向共同繁荣,唯有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包容,需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守护清洁美丽,必须坚持环境友好,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各国同舟共济、同心协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必将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宇涵发布于:2018-05-22 19:36:49
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和现实意义展开研究,对提升我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入了解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对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内政外交中更好地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不是近几年才被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所重视,早在本世纪最开始的几年,就有人提出了“利益汇合点”的概念,即想要发展就要在共同意识的基础上才能够共同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更多的着力点还是关注解决一些国内发生的事情,对于国际上的事情则关注较少。2011年,我国发表了《中国和平发展白皮书》,在白皮书中,我国首次提出国家不分意识形态,以及发展制度的不同,都能够找到共同的利益切入点,都应该成为一个利益的共同体。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们在国际外交领域的地位逐年提升。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第一次呈现在党的报告中。紧接着在过去的几年,习*总书记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不同的场合都有提到。在面对全球共同治理的问题时,习*总书记提出了要以责任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来共同面对全球治理的挑战。习*主席曾经在到访的许多国家的演讲中多次指出,人类是一个共同的命运整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脱离别国而独立存在,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国与国之间发展的共识,是各国发展不可回避的必然选择。应该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我们国家在近几年来外交和处理国际事务的高频词汇和重要理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蒙齐发布于:2018-05-22 19:36:5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更需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宇涵发布于:2018-05-22 19:37:24
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的发展也由过去的靠掠夺别国的资源,逐步转变为依靠发展本国的经济,以及科技进步来促进本国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发生大战的可能性正在逐渐的变小。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以及德国的统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深入,世界发展的主题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由战争和争夺,逐步转变为以和平、发展作为主题,彼此间更加真诚地进行合作。全世界的各个国家,即便是目前的一些相对封闭的国家,都不能成为世界的孤岛,一个国家对于别的国家的依赖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这么说,当今的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世界各国都是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的,这种多层面多层次的依赖,形成了国家间复合的依赖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组织,想要不通过合作就独立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多种问题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面对这样的情况,一个国家最理性的态度就是寻求与关联国家的合作,不再以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当人类进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一阶段人类进入了以知识经济作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互联网技术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传统的实体经济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经济领域与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这种状况的出现,意味着传统国家与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互联网让世界的距离变得越来越短,地球村已经进入了升级版。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旧思维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中国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必须要以合作作为发展的共同主题,只有合作才能够促进共同发展,只有合作才能够让人类共同进步。因此,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指导国家的内政外交政策体现出了远见卓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俐琳发布于:2018-05-22 19:37:24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着力点之一就是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互利合作格局,承担国际责任义务,扩大同各国利益汇合,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兰海平发布于:2018-05-22 19:37:28
习*总书记倡导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世界的新构想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和兴趣。它的“新”理念和“新”实践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芷玉发布于:2018-05-22 19:38:01

正如习*在2017年12月1日一次演讲中所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宇涵发布于:2018-05-22 19:38:02
      2018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中共十九大举旗定向,描绘了中国今后30多年发展的美好蓝图,将在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迈上80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台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光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有能力、有潜力、有信心保持超长时段的高速高质增长,换言之,作为超大型经济体,中国有望从1978年到2050年连续72年保持较快较好增长,从而创造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先例的奇迹。如何确保并拓展未来几十年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能否创造此奇迹的关键。    习*总书记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对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作出顶层设计,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外交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全面规划部署未来的外交目标,指出中国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把这一思想写入党章。这是中国在风云激荡的21世纪对国际关系理论做出的卓越贡献,是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是中国国力持续稳定增强的有力保障,是新时代中国外交工作的行动指南。它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有实力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新的选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蒙齐发布于:2018-05-22 19:38:06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国际上,中国的治理理念和实践受到高度赞赏和广泛认同,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宇涵发布于:2018-05-22 19:38:38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核心    何谓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时代呼唤新思想、呼唤大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一提出,便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成为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标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呼吁各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为此目标而努力。具体而言,这一思想包括“五要”:(一)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二)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四)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五)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1]    习*在党的十九大之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发表主旨演讲,首次在国际多边场合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标,描绘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美好前景,宣告中国将开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当今世界充满挑战,前面的道路不会平坦,但我们不会放弃理想追求,将以更大的作为,同各方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    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总书记进一步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以及如何建构等问题。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其次,为实现这样一个共同梦想,需要坚持四个“努力建设”: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努力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努力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3]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兰海平发布于:2018-05-22 19:38:45
就世界意义而言,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构想,为人类的光明未来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能性。在民粹主义盛行、逆全球化泛起、文化多样、利益多元的当代世界里,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怎么看和怎么办,这个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断提高的巨人将把世界带向何方,这是全世界关心的大事。中国方案体现的是中国智慧,它是大国的责任和担当,永不称霸、永不扩张的承诺减弱了世界的不确定性,起到了稳压器的作用。在影响世界格局的中美关系问题上,中国主张管控分歧,求同存异,扩大共识,进行全方位的战略性合作,避免战略误判,这是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建设性思路。其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新构想对于人们突破个体本位主义,站在“类”的意义上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摆脱囚徒困境的难题,提供了新的路径。个体和共同体之间也不应是对立的紧张关系,共同体应是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手段,而不是障碍,个体是共同体的内在构成部分,而不是自我异化和疏离的本质之外在呈现。20世纪的历史学家汤因比曾寄希望于中国开拓世界的新路,如今,新构想不经意地让他的预测变为现实。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俐琳发布于:2018-05-22 19:38:52
中欧应该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深化双方战略合作,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和协调,为推进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宇涵发布于:2018-05-22 19:39:08
 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为中国创造更大战略机遇期    “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9]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交织,人类面临各种矛盾与冲突,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保护主义、反全球化、民粹主义思潮泛起,全球治理遭遇瓶颈,制度供给严重不足。面对上述多重风险,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既不可能独善其身,也成不了救世主,大家必须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如何更新全球治理理念,构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成为国际社会的必答题。正是在这个国际秩序加速转型的当口,推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为中国创造更佳战略机遇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国际格局日趋均衡,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一方面,二战以来占据主导的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失灵,弊端重重、积重难返、自顾不暇。冷战后的“历史终结论”宣告终结,不断滑向“后西方”。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迅猛崛起,日益改变国际力量对比,重塑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包容均衡的方向演进。    与以往不同,此轮国际体系转型的显著特点是“非战争”形态。历史上,国际体系的转型大多是依靠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尤其是通过大国间的战争来实现的,战争结束后大国之间对权力与利益分配进行重新洗牌,很快就形成新的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雅尔塔体系均是如此。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格局加速向多极化转变,大国之间尽管有竞争,有时还很激烈,但发生体系性对抗或战争的风险降低,总体处于和平状态。这意味着国际秩序的转型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比拼的将是大国的耐力与耐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俐琳发布于:2018-05-22 19:39:56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宇涵发布于:2018-05-22 19:40:00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为国际关系领域带来清新之风、浩荡之气。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其深刻而宏阔的内涵,为世界提供了一把解锁未来密码的钥匙。现如今,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中国一直积极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受到了全世界各国及其人民的赞赏。“国之长富,必在共荣”。数十年来,全球化大潮汹涌澎湃,奔来眼底,顺之者壮,逆之者衰。可以说,展望世界形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时代主流,但也应该看到中东、非洲地区战火纷飞,世界*不断,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东西方各种利益纠葛不断,都显示出这个世界仍不太平。在这种国际形势下,唯有继续发扬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胸怀天下、立己达人,才能进一步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加快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为各国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梁诗琪发布于:2018-05-22 19:40:24

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和谐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共同体。日益严重的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警示我们,地球生态危机问题越来越严重,地球已达其能承受人类过度消费和浪费的极限,生态一旦崩溃任何国家都不能幸免。尽管中国承载着巨大的发展压力,但是仍主动承担责任,将“绿色”列为“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南;同时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创新绿色科技,积极落实《巴黎协定》等国际合作项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宇涵发布于:2018-05-22 19:40:30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加速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不仅是中国的利益需要,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担当。全球治理思想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体现。   习*总书记深刻洞察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时代发展趋势,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的紧要关头,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我国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人类发展实现持久和平和持续繁荣指明方向。这是对全球治理理论的重大创新和重大贡献,有力地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必将对我国以及世界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时代背景:世界格局深刻变化   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国际格局以西方为主导、国际关系理念以西方价值观为主要取向的“西方中心论”已难以为继,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   全球治理中的均势被打破后,一方面是新兴国家过度关注全球治理中的权力转移而非真正参与全球治理,另一方面西方国家担心自己曾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被打破,形成对原来由其统治的国际制度的冲击。这种对立导致没有形成与新兴国家发展相适应的全球治理体系,造成全球治理赤字,业已形成的国际制度未能及时更新。加之由于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因其民主性、透明度和未能反映新兴国家利益诉求等诸多问题,使得既有全球治理和化解冲突矛盾的机制和方法不能有效应对挑战或者失灵。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全球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变革,期待新的全球治理思想来引领、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0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宇涵发布于:2018-05-22 19:41:00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观念的导向。习*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为各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提供了方法论,体现了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中应遵循主权平等、协商民主和互利的基本原则,为解决国际社会面对的全球治理困境提供了中国智慧,为各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提供了共识和合作的基础和指南。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的提出,既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参与国际合作所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全球治理实践的经验教训反思的结果。   全球治理“三观”之间是一种紧密联系和互为补充的关系。共商是共建的前提,共建应建立在共商的基础上,共享则是共建的结果。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共享反过来为共建和共商提供动力、目标和方向,全球治理“三观”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核心要义,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治理秩序的变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