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又被写入*修正案草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继续为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中国愿与各国一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又被写入*修正案草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继续为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中国愿与各国一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的新时代,也是世界的新机遇。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大有可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乍寒乍暖,半阴半晴。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世界潮流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涌动,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全球化在逆风中艰难前行。地区冲突与战乱尚未停息,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等共同威胁更加紧迫,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更加严峻。西方世界的裂变继续深化,一些西方大国仍未摆脱地缘政治争夺的惯性,继续偏执地输出自身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甚至抱守大国恶性竞争和排他性安全的老路。
习*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新时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擘画了美好的蓝图,贡献了中国智慧 !
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到本世纪中叶,一幅13亿多人凝神聚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蓝图清晰可见;从价值追求到顶层设计,再到行动步骤,中华民族在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重大课题的探索中,做出了既具有世界观意义又具有方法论价值的创新性回答。主旋律——合奏曲——若干个独奏,在30年纵深的历史大舞台上,56个民族正在演奏一曲我和我的祖国的华美乐章。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创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超智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类、全球、世界、国际四个词汇出现总次数高达106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历史担当。
新时代有新任务。主要矛盾决定主要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新三步走”的具体任务,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奋进方向。如何在一个超大人口规模的大国中,在一个远少于西方国家崛起的时段中,在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的东方文明中,在第三轮经济全球化与第四轮经济全球化激荡转承的过渡期中,确保到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如期实现,这是远远超出人类想象力的大课题。为此,新时代作出新的战略安排。
中国国家主席习*在去年1月18日世界经济论坛上引用了英国文学家狄更斯的两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今天伦敦的论坛会上,一个矛盾和演化世界仍然是“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一方面,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大国竞争博弈空前激烈,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依然难解,贫困、失业、收入差距继续拉大,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
尤其是在在全球发展和治理中存在着五方面的稀缺:一是缺乏指引人类社会前行、符合人类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灯塔;二是缺乏站在人类道德道义制高点上具有战略思想、战略谋划能力、战略定力和国际拥戴度高的世界级领袖;三是缺乏在多元文化、多元文明、多元需求、多元生活方式和多元价值观中凝聚共同认知、共同行动的方案和议题;四是缺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长周期的蓝图和大手笔的谋划设计与方案;五是缺乏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新型公共品供给和制度性供给。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反映出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研究员乔兆红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合作”“共赢”“普惠”思想,正是国际普遍认同的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和世界相结合,为人类发展标出新的经纬度。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命运与共、休戚相关,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联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加强,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了中国和世界发展深刻互动的新坐标。一方面,顺应我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都需要我们努力构建广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西方现代化之路在推动西方实现发展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人类社会迫切需要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人类走向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和普惠发展,确立了共享美好未来的利益支点,指出了一条互利共赢的多样性、共同性现代化道路。
乍寒乍暖,半阴半晴。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世界潮流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涌动,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全球化在逆风中艰难前行。地区冲突与战乱尚未停息,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等共同威胁更加紧迫,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更加严峻。西方世界的裂变继续深化,一些西方大国仍未摆脱地缘政治争夺的惯性,继续偏执地输出自身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甚至抱守大国恶性竞争和排他性安全的老路。
新时代有新地位。在最近几百年的历史中,中国与世界是如何相处的?1840年,*战争把中国打入谷底,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了第一轮经济全球化的牺牲品;之后,直至第二轮经济全球化,中国人站起来,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但是在世界舞台上基本没有话语权,是全球化的追随者,被世界化,被西方化,被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中国的自身发展为世界贡献新的机遇,各国发展也将搭乘中国发展之“船”远航前行:未来,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中国共产党将向世界各国政党提供1.5万名人员来华交流的机会;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已经正式投入运营,中国将把资金优先用于联合国及日内瓦相关国际机构提出的和平与发展项目……
思想理论能力的重大超越。超越了冷战思维、凉战思维、热战思维和违背人类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的逆向思维。在承认全球多元文化、多元文明、多元需求、多元生活方式和多元价值观的前提下,显示了思想灯塔的力量。
纵观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依然刺眼。追根溯源,世界对和平发展的向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仍严重受制于不完善不平衡的国际治理体系。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些应为全人类所珍视的共同价值,仍未在现今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得到充分保障和体现。
人类命运共同体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当代全球治理相结合,为实现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中国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二战后国际社会努力缔造“力行宽恕”“和睦相处”“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理念的继承和弘扬。70多年前,联合国明确了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核心就是实现人类的和平与发展。60多年前,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践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直击国际上的零和博弈、冷战思维,直指阻碍人类进步的顽疾,主张用对话协商拆解国家间的猜忌与戒备,用共建共享破除以邻为壑的藩篱,用合作共赢拧开世界经济动力的阀门,用交流互鉴疏通不同文明之间的误解,用绿色低碳铲除环境破坏与污染的源头,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为联合国宪章在当代世界的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风云激荡,砥柱中流。在这个复杂多变而充满挑战的世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举世瞩目;在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大势、推动国际秩序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的历史性关口,中国展现的历史性担当弥足珍贵。新时代,砥砺奋进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时代的中国为全球经济注入强大的物质性力量。五年来,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低迷的全球经济形势中以改革激发发展动力活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在世界大国中名列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实现2011年以来的首次年度增速回升。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之际,这一数据更加令世人振奋。
谋划设计能力的重大超越。中国不断提出寻求南北共同发展、大中小国家共同发展、不同区域和板块共同发展的思路与路径。比如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比如习*在联合国组织、世界经济论坛、APCE会议、G20会议、东亚峰会上提出的中国方案,包括中国倡议成立的亚投行。目前与80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签订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协议,形成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冰上丝绸之路“五位一体”立体化互联互通、共商共建共享的新格局。习*提出的丝绸之路是柔性的、是具有弹性的、是链接不同国家和文明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文明之路、创新之路与开放之路。
强调多样性和共同性的辩证统一,回答了不同国家共同发展的历史课题。习*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各方应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高度一体化、机制化的共同体,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共同体,而是建立在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基础上的共同体。“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当今世界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类型、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国家风貌。正是有了这种多样性,世界才显得丰富多彩。同时,多样的世界中也蕴含共同的追求。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不同制度、文化、宗教、民族和国家等的共通性,目的就是在多样世界里寻找全人类共同利益,在“多”中求“一”,在“异”中求“同”。
中国行动能力的重大超越。中国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与一些国家的封闭、保守、孤立和超保护主义,形成了对照,孰高孰低,昨天的选择决定今天,今天的选择将决定明天,把中国发展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寻找新的历史方位,确定了未来到2050年的发展目标,使中国成为未来的世界的最大定量,而原来的最大定量美国现在却变成了最大的变量。现在世界各国看到了中国是怎么走过来的,中共十九大又告诉了世界中国未来将怎么走,这就使中国发展在世界上具有更大的说服力。中国进入了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我们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从现在到2020年,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提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这些目标非常清晰,将大大坚定全球对中国发展的信心,在某种程度上也提升了对世界发展的信心。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量的主要贡献者,从2012年到目前年均贡献全球增量的31.6%,从2008年到现在平均在30%以上。在习*领导下,中国将到2020年实现3个百分之百,13.7亿人口百分之百脱贫,百分之百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全覆盖,百分之百享有基本公共服务。这充分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体现了中国选择道路不容置疑。
新时代的中国为世界发展作出卓越的制度性贡献。伴随着国家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不断提升。中国开创的新型现代化之路、主张的新型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复苏方案、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为革新全球发展观念、加快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引领作用。中国倡导建设的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架构,有效地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同志深刻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人类前途命运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时代大潮对全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的历史意义在于,回望国际社会战争与和平相互交织、安全与发展相互依赖的演变进程,坚决摒弃丛林法则、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着眼人类最大公约数,真正拿出解决人类难题的选择与方案,充分表明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它的理论意义在于,继承和发展了对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外交大政方针和优良传统,创新和超越了过去300多年来西方传统的思想理念和国际关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