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又被写入*修正案草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继续为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中国愿与各国一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又被写入*修正案草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继续为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中国愿与各国一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9月,习*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重要讲话,倡导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2017年1月,习*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
“人的天职是勇于探索”,这是波兰天文学家、世界文化名人哥白尼的醒世名言。我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上下求索,不断创新的历史。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受了无法计算的天灾人祸,在无情的打击和灾难中求生,一代接着一代,苦苦探索文明生存之路,期望有那么一天,人类自信总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一个“理想的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中囯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篇千百年来被公认的除标点只有107个字的经典之作(原文附后),就设计出一个以人为本的理想社会的雏形,用今天的话说,可称之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译文如下:“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大道在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诚信,和睦相处。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公者千古,私者一时”的“理想社会”。所以,古人说过“私心胜者,可以灭公。”“不私而天下自公。”此话多么令人深思啊!
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弄清这些理念内涵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方面,中国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
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穆勒指出,习*主席一年前在日内瓦阐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世界上落地生根”,因为这一理念符合世界发展的自然规律,反映联合国大多数会员国的意愿。
在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等诸多有识之士看来,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要转折点”,“中国向世界领导者的角色更近了一步”。
从开罗塔到纽约帝国大厦,从中南半岛到欧洲大陆,“欢乐、和谐、对话、共享”的美好愿景跨越了民族、语言的差异,戊戌新春的“中国红”点亮了整个世界。
在日益走向纵深的东西方文明互鉴中,一个全方位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充满自信的中国,一个与国际社会交融互动空前紧密、胸襟宽广的中国,正稳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人们愈发清晰地意识到,中国的新时代与世界的新机遇相生相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全人类的共同福祉息息相关。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的历程不可能平坦的,而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曲折的过程。这是因为国际社会存在的各种价值观仍主要服务于不同国家的现实利益。如果世界政党高层和各国政治家能真正从全人类长远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而不是从短期国内政治需求出发来制定政策,一个更高程度的、走向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全是可以建成的。习*提出“一带一路”倡议,4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有关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巨大合作平台,充分说明“一带一路”就是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在日益走向纵深的东西方文明互鉴中,一个全方位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充满自信的中国,一个与国际社会交融互动空前紧密、胸襟宽广的中国,正稳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人们愈发清晰地意识到,中国的新时代与世界的新机遇相生相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全人类的共同福祉息息相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其核心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我们要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5个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中国先秦时代的孔子(公元前53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到当代中国的习*,历史跨度长达2500多年,人们在实践的长河中,逐步认识到“利益才是矛盾的焦点和核心问题”。人类的最大祸害和灾难是战争,而“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谈到这一思想,人们不会忘记,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2017年12月1日,这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中国北京降重举行,共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大计。时隔29年,使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出的呼吁终于变成现实,这真是天下的大喜事,全人类走向幸福的大事!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外交的崇高目标,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断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乍寒乍暖,半阴半晴。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世界潮流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涌动,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全球化在逆风中艰难前行。地区冲突与战乱尚未停息,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等共同威胁更加紧迫,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更加严峻。西方世界的裂变继续深化,一些西方大国仍未摆脱地缘政治争夺的惯性,继续偏执地输出自身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甚至抱守大国恶性竞争和排他性安全的老路。
纵观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依然刺眼。追根溯源,世界对和平发展的向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仍严重受制于不完善不平衡的国际治理体系。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些应为全人类所珍视的共同价值,仍未在现今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得到充分保障和体现。
有史可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情怀。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判断,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当今中囯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追求的不只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从与百余国家和地区共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亚投银行的顺刊开业与运行和G20杭州峰会中国方案的出炉,说明中国人民诚实守信,正在脚踏实地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献计出力。
《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条艰难曲折的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原湖南核工业局89岁的老共产党张希揆,关心政治,热爱学习,至今还订阅了近10种报刊,他逢人便说,习*是党的好领袖,最大的贡献是“不忘初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在住院时告诉我,搞人类命运共同体按他理解就是要建“五个天下”,即和天下、富天下、公天下、民天下、绿天下。我们坚信中国将和世界人民一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最大的贡献。
新时代的中国为全球经济注入强大的物质性力量。五年来,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低迷的全球经济形势中以改革激发发展动力活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在世界大国中名列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实现2011年以来的首次年度增速回升。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之际,这一数据更加令世人振奋。
新时代的中国为世界发展作出卓越的制度性贡献。伴随着国家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不断提升。中国开创的新型现代化之路、主张的新型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复苏方案、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为革新全球发展观念、加快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引领作用。中国倡导建设的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架构,有效地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努力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
主旨讲话系统阐释了我们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鲜明主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于引领人类政治文明积极演进、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与会各国政党领导人一致表示,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各国政党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也为各国推动本国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和重要启示。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又被写入*修正案草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继续为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中国愿与各国一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历史一再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在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的今天,保护主义、孤立主义不仅无助于自身发展,而且将对世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改革开放。中国不仅不会回到闭关自守的状态,而且还会把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习*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宣布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重大举措。相信上述措施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也将为中国和世界各国合作注入新动力。希望各国不要自己关闭通向中国市场的大门,同中国一道实施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走上一条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
支持多边主义,遵守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在多极化的世界中,多边主义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以单边行动挑战多边主义,或对多边主义“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做法不利于任何一方,并且会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威胁。联合国作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多边主义的重要象征。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主张通过协商与对话解决彼此分歧,支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面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各国应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全球治理来应对。国际规则必须通过各国平等协商制定,而不能由少数国家说了算。这是国际关系公平正义之所在,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希望各国坚定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坚定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新时代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稳定之锚和发展之源。今年1月,瑞士小镇达沃斯风云际会,全球政要与精英聚首世界经济论坛。“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本届论坛的主题正延续了习*主席去年访问瑞士期间详细阐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今天,分化的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多边主义,唯有全球方案才能解决全球问题。“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而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如此评价中国的国际贡献。
共同应对挑战、促进共同发展。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面临共同任务和挑战,彼此命运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国应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提振国际发展合作,在合作中促进自身发展,在自身发展中促进共同发展。面对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各国要齐心协力,共迎挑战,大国更要志存高远,敢于担当。习*主席强调,“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样子”。大国需摒弃零和游戏、恃强凌弱等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切实履行大国责任,利用自身影响和实力,为全人类共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对于合作中出现的分歧矛盾,应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通过平等协商妥善解决。不管是热战、冷战还是贸易战,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损人不利己。中国将继续积极承担同自身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责任,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也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跨越横亘在人类理想与世界现实之间的鸿沟,不仅需要强有力的物质贡献和制度支撑,还需要走在时代前沿的价值倡导和思想引领。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3年3月,习*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首次在国际场合向世界提出“命运共同体”概念。
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已经成为共识。面对危机,国际社会只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把握其宏观经济政策以帮助东盟国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二十国集团机制的出现,就是国家之间在相互依存中通过国际机制建设应对国际危机的最佳例证。假如国家之间互不合作、以邻为壑、危机外嫁,这些危机完全可能像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危机一样,引发冲突甚至战争,其危害就更大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习*主席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牢牢抓住了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精辟阐释了破解与治理之道。面对人类社会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层出不穷的挑战、日益增多的风险,习*主席坚定主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有利条件。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
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要旨为“公”。天下为公、民胞物与、万国咸宁、天下和合……中华文明对理想中的“天下”作出系统、合理、正义、公平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