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组,沙怡莹,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讨论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沙怡莹发布于:2018-05-22 17:40:48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又被写入*修正案草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继续为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中国愿与各国一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民胞物与,天下大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人类命运寄予高度关切,凝聚了新时代中国领袖的天下情怀,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新时代心声,引发全球强烈共鸣。

  面对开放还是封闭,前行还是后退的抉择,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升华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由习*主席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提供了新视野、新方向,为人类塑造了新理想、新精神。

点赞 (3) 回复
2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沙怡莹发布于:2018-05-22 19:02:58

习*全球治理思想深刻揭示了全球治理体系必须变革以因应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对稳定不确定性的国际格局变化起到了定海神针般的作用,展现出中国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与建设的大国担当,为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的未来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诗琼发布于:2018-05-22 19:03:40

新时代有新思想。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实践是思想之母。面对新时代,回答新课题,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不懈探索的历史之问,也是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时代之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构成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继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同时创造性地回答了关于中国的历史之问与时代之问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若干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如经济新常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把人们对当代世界发展潮流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苏舒发布于:2018-05-22 19:05:56

在这样的背景下,习*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并在不同场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重要阐述,形成了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创新成果,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鸿华发布于:2018-05-22 19:06:13

在实现人类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从来没有缺席。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者,中国一直以兼济天下的担当引领潮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玉婷发布于:2018-05-22 19:06:16

更重要、但也更具挑战性的是,要想使“一带一路”战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核心理念及其话语或战略的标志性实践,那么,我们就必须充分考虑它们彼此之间的内在契合性或一致性。无疑,“一带一路”战略展示了我国在世界经济政治日益走向不确定时代——特别是由于少数欧美发达国家全球性统治力的衰减——将会做出更大贡献与担当的决心和意愿,但也必须看到,我国当前的发展中国家性质和经济转型特征决定了“一带一路”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仍将是合作而不是援助、倡导而不是领导、以我为主而不是普惠分享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陆懿发布于:2018-05-22 19:06:17
如果我们坚持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和原则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那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就将与各国人民的共同发展、世界各地的持久和平,携手并肩、合力并进。到那时,“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就将不只是伟大诗人的伟大情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苏舒发布于:2018-05-22 19:10:23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又被写入*修正案草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继续为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中国愿与各国一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意昀发布于:2018-05-22 19:11:49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判断……同外界其他行为体命运与共的和谐理念,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薪火相传,绵延不绝。新时期,中国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追求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关于命运共同体的传统理念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意昀发布于:2018-05-22 19:12:52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方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经济全球化让“地球村”越来越小,社会信息化让世界越来越平。不同国家和地区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国家之间,过时的零和思维必须摒弃,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陆曦嘉发布于:2018-05-22 19:14:47

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的场景移换,带来了信息传递、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将使整个人类社会有可能成为一个有着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共同命运的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人类社会呈现肌体化趋向,在此基础上建构的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将与工业化时代发生根本变化。当前,站在这样的场景移换、时代交替之际俯瞰,工业化时代旧秩序的大厦仍矗立,但其根基正在加速崩塌,新的经济法则、政治伦理和价值观念尚未成形,但已在各个领域初现端倪,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意昀发布于:2018-05-22 19:15:36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从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不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再到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从抗击埃博拉病毒到也门撤侨行动,再到尼泊尔强震救援……中国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更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陆曦嘉发布于:2018-05-22 19:16:17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从胜利走向胜利,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终在时代变化的关头准确判断时代大潮走向。党的十九大就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步走的战略规划,并就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作出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世界发展大势和人类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意昀发布于:2018-05-22 19:16:56
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玉婷发布于:2018-05-22 19:17:13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我们需要更自觉地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或战略高度,来不断地提升或重构包括“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孔子学院”等在内的多元外交举措,从而在共创世界美好未来的过程中实现中国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意昀发布于:2018-05-22 19:17:42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意昀发布于:2018-05-22 19:18:53
有人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玉婷发布于:2018-05-22 19:20:11

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战略是以促进我国经济领域的进一步开放与国际合作为主旨的、是以我国周边沿路(带)国家和地区为参与主体的、是更多基于我国的倡导性引领作用的新型多边合作重大举措。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陆诗怡发布于:2018-05-22 19:20:54

“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里规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走向,是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发展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家只有大小之别,没有高贵低下之分;经济只有互利互惠,不能“一家通吃”,搞“零和”游戏规则。这就客观要求,经济全球化必须秉持“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构建公平正义的新秩序,反对逆全球化的保守主义倾向,避免不公正的贸易战争。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来往必须基于互利互惠的互信关系,任何只从一国之得出发的垄断行为都是最终行不通的。正是着眼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认真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国倡导和秉持“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的开放、共享理念,以知行统一、说做一致的生动事实,既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也为如何推动建立经济全球化新秩序作了示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意昀发布于:2018-05-22 19:22:53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判断……同外界其他行为体命运与共的和谐理念,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薪火相传,绵延不绝。新时期,中国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追求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关于命运共同体的传统理念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玉婷发布于:2018-05-22 19:23:07

习*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未来走势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的重大思想创新和理论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诗琼发布于:2018-05-22 19:25:21

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芒,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玉婷发布于:2018-05-22 19:25:51

正如习*总书记在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的:“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同有关各方多次深入交换意见。我高兴地看到,这一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欢迎和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重要文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意昀发布于:2018-05-22 19:27:40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特别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更是同人类命运、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更是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方面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成为当代中国发展一个新的显著特征,也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更为恢弘的时空背景。正是基于这样的形势变化、这样的大背景,习*同志深刻把握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特征,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逻辑,在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同时,也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世界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等一系列时代之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沂珊发布于:2018-05-22 19:29:05

*序言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最高政治宣示。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大政策理念写入*序言,是新时代的中国对坚持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庄严法律承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玉婷发布于:2018-05-22 19:29:11

习*总书记所做的十九大报告,是一篇内容极为丰富、结构极为严谨、思想极为深邃的纲领性文件。他在报告中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对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做了深刻分析和科学评估,并就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基本主张、政策目标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立场和主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玉婷发布于:2018-05-22 19:31:04

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指出,我们党既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这是对我党立党宗旨和崇高目标所做的最精准的完整表述,也是对我党不变初心与历史使命所做的最富时代感的科学界定。正是基于这样的科学认识,习*总书记对中国在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定位做了新的表述: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意昀发布于:2018-05-22 19:32:05
共同体是人类社会现象。从人的生命和生活过程看,它是与人类应对环境、发展自己的基本生存方式相适应的人的存在形式,人类总是以共同体的形式存在着,在社会中活动着的个人实际都是一定的共同体中的个人,单个的孤立的个人是不存在的。从人类进步的历史形态看,它就是一定形态的人类社会。按照人的发展,它是前后相继的人的依赖社会、物的依赖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按照生产方式的发展,它是前后相继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陆诗怡发布于:2018-05-22 19:32:06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里规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走向,是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新文明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各国家各民族的文明,只有特色之别,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尊重、包容、交流,而不能*、对立、排他,更不能消灭异己。这就规定处理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种族与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必须具有广博的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求同存异,不同的种族之间的血缘差异用文化予以包容;在这个层面上的不同可以在更高的文化层面上融合。近年来,中国政府秉持“和而不同”的文明观,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实践,从倡导和平发展到倡议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再到强调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在世界上产生了强大的示范引导力和号召力。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包含的“尊重”、“包容”、“互鉴”的新文明观,并由此呈现互鉴不同文明的经验和成果,以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为特征的“中国故事”、“中国震撼”,超越时空束缚,彰显了以整体意识、全球思维和人类观念,包容不同价值观念和政治选择的强大魅力,为科学处理国家、国际社会层面的文化差异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玉婷发布于:2018-05-22 19:33:37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同时首次申明: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诗琼发布于:2018-05-22 19:34:4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打开国门,对外开放,贸易那么简单的问题,它需要每个国家领导人在为自己的国民谋福利的同时,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不能过度损害它国利益。如果想把这个作为一个发展的契机,就需要多向其他国家学习他们做的好的地方,然后把它引进来,加以调整以适应自己国家的国情。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 5 6 7 8 9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