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组,沙怡莹,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讨论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沙怡莹发布于:2018-05-22 17:40:48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又被写入*修正案草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继续为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中国愿与各国一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民胞物与,天下大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人类命运寄予高度关切,凝聚了新时代中国领袖的天下情怀,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新时代心声,引发全球强烈共鸣。

  面对开放还是封闭,前行还是后退的抉择,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升华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由习*主席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提供了新视野、新方向,为人类塑造了新理想、新精神。

点赞 (3) 回复
12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哲云发布于:2018-05-22 18:32:29
习*总书记倡导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世界的新构想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和兴趣。它的“新”理念和“新”实践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夏宁梓发布于:2018-05-22 18:32:58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宏伟而美丽的大厦,真诚地和平共治共处是先决条件,战争、恐怖、动乱使城市满目疮痍、哀鸿遍野,国家生灵涂炭,饿殍载道。共建就是各方共同建设和合、和谐、普遍、安全、安身立命、幸福乐业的家园,共享所获得的成果。然而“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没有专心致志的精神,就不能取得显著的业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干劲,就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以调动发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各方积极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哲云发布于:2018-05-22 18:33:09
就世界意义而言,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构想,为人类的光明未来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能性。在民粹主义盛行、逆全球化泛起、文化多样、利益多元的当代世界里,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怎么看和怎么办,这个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断提高的巨人将把世界带向何方,这是全世界关心的大事。中国方案体现的是中国智慧,它是大国的责任和担当,永不称霸、永不扩张的承诺减弱了世界的不确定性,起到了稳压器的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沂珊发布于:2018-05-22 18:33:24

在这种形势下,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参与,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成功落地,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为中国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怡庆发布于:2018-05-22 18:33:40

从中国先秦时代的孔子(公元前53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到当代中国的习*,历史跨度长达2500多年,人们在实践的长河中,逐步认识到“利益才是矛盾的焦点和核心问题”。人类的最大祸害和灾难是战争,而“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谈到这一思想,人们不会忘记,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2017年12月1日,这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中国北京降重举行,共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大计。时隔29年,使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出的呼吁终于变成现实,这真是天下的大喜事,全人类走向幸福的大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夏宁梓发布于:2018-05-22 18:33:47
无共建共享,就无共达共赢。“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共建共享中,应该立己立人,达己达人,不应该排斥他者按照其国家的实际建构其发展道路,不应该制裁他者依据其国家的实际建立其发展模式。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民族间,要真诚互助,平等相待,同舟共济,共同发达发展,而不是你赢我输,亦不是我赢你输。在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各方共赢、多赢,建设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陆懿发布于:2018-05-22 18:33:57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也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我们为世界作出新的重大贡献的根本标志,也是新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我们明确提出反对霸权和绝不称霸以来,中国对于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最主要的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苏舒发布于:2018-05-22 18:34:16

三说可持续发展观。早在1979年春天,我亲耳听到一位美籍华人土壤博士在中国湖南讲学时大声疾呼:大工业污染将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接踵而来的环境污染和极端气候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已引起人们的深重思考和极大不安。1972年,以研究环境和发展问题著称的“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报告,提出“若世界按照现在的人口和经济增长以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趋势继续发展下去,那么我们这个星球迟早将达到极限进而崩溃”。报告引起联合国的高度重视,同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口环境研讨会上首次有人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此后,联合国1983年、1992年、2002年、2012年,釆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和发表了几个很重要的文件,如被称之为《地球宪章》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说明可持续发展观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玉婷发布于:2018-05-22 18:34:17

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进行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第一个层面,是它作为对世界秩序或国际关系格局构型的核心性理念、理解或憧憬。笔者认为,与之相关的当代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主要有两个:一是理想主义理论,二是建构主义理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夏宁梓发布于:2018-05-22 18:34:35
无论是共商共治、共建共享,还是共达共赢,都离不开合作互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尽全力帮助人,他自己反更充足,把一切给予人,他自己反更丰富,这是真诚合作互鉴的精神。《诗经》讲“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天下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作用的。若以邻为壑,破坏合作,将一事无成。互鉴就是相互学习、吸收,在借鉴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合作互鉴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诺亚方舟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意昀发布于:2018-05-22 18:34:51
从世界范围看,当今世界呈现出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必须具备全球思维。以经济全球化为例,人员、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的全球化流通,已使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国经济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企业要走出去,打开海外市场,必须具备全球思维,克服封闭、保守、狭隘的观念,促进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和人员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沟通与合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哲云发布于:2018-05-22 18:34:58
在影响世界格局的中美关系问题上,中国主张管控分歧,求同存异,扩大共识,进行全方位的战略性合作,避免战略误判,这是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建设性思路。其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新构想对于人们突破个体本位主义,站在“类”的意义上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摆脱囚徒困境的难题,提供了新的路径。个体和共同体之间也不应是对立的紧张关系,共同体应是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手段,而不是障碍,个体是共同体的内在构成部分,而不是自我异化和疏离的本质之外在呈现。20世纪的历史学家汤因比曾寄希望于中国开拓世界的新路,如今,新构想不经意地让他的预测变为现实。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苏舒发布于:2018-05-22 18:35:13

中国从斯德哥尔摩会议开始就参加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历次重要国际会议,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制度建设、发展援助等方面都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习*已提出包括“绿色”在内的五大理念列为治国理政方针,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中国人民的口头禅。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夏宁梓发布于:2018-05-22 18:35:23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诺亚方舟,在“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中起航,她目标明、航道正、风向顺、阳和使,一定能成功地驶向真善美的新世界、新时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意昀发布于:2018-05-22 18:36:0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五方面的重大超越:一是思想理论能力的重大超越,二是谋划设计能力的重大超越,三是中国行动能力的重大超越,四是国家领袖对世界贡献的重大超越,五是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能力的重大超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哲云发布于:2018-05-22 18:36:07
在实践上,新构想引领各国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冲突走向合作,倡导和平发展,反对霸权主义。霸权主义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固有方式,它的历史是血和泪的历史,是枪炮和*的历史,是殖民统治和剥削掠夺的历史,它是资本的狂欢,也是殖民地和广大老百姓的苦难。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彻底粉碎了西方人乐观的历史叙事和历史想象,一些人悲观绝望,另一些人试图另辟蹊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陆懿发布于:2018-05-22 18:36:22
今天,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不断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而且,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在这方面的贡献还将在世界舞台上更加彰显、更有意义、更具说服力和感召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夏宁梓 2018-05-22 18:52:54

嗯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沂珊发布于:2018-05-22 18:36:28

习*主席2017年初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发表重要演讲,强调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提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化再平衡的中国方案,呼吁联手打造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给全球化进程指明了方向,为世界各国提振了信心。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将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写入国家根本大法,反映了中国对合作共赢这一国际社会共同愿望的深刻把握,展现了中国反对保护主义、不搞零和博弈的坚定意志,彰显了中国作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进步形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夏宁梓发布于:2018-05-22 18:36:31
我们应志存高远,构建具有中华特色、风格、气魄、神韵的话语体系,这是当代人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职责。中华民族作为文明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军事等方面,在世界舞台上具有领先地位和强大的话语权,吸引了各地区、各民族、各国的留学生,形成了汉字文化圈,或曰儒家文化圈。近代以来,中国落后挨打,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思想文化话语权逐渐丧失,话语自信转为话语自卑,甚至出现“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言必称希腊、照着西方话语、范式讲中国哲学、文化、思想,而不能自己讲、讲自己。世界各民族的哲学、文化、思想都有自己的话语体系,中国也有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并具有原创性、主体性。自己讲中国哲学、文化、思想话语及自己讲中国哲学、文化、思想的话语自信,体现了时代意义追寻和价值创造及民族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哲云发布于:2018-05-22 18:36:42
中国道路的铺陈无疑给了世界希望的曙光。中国道路是和平发展之路,它追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是西方化。西方的现代化仅仅是现代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各个国家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特殊需求制定现代化的路径。这一道路的选择有两点理由:一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和平基因。中华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是内敛的,不是外向的、进攻性的文化,主张天下为公,不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张扬王道,反对霸道,它已经成为类似遗传基因的文化辨识标志,这与中国文化传统生成的特殊历史经验和地域有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哲云发布于:2018-05-22 18:37:30
二是当代特殊的历史实践已经在诸多方面不同于资本主义扩张时期的状况,旧药方解决不了新病症,当今各个大国之间常常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而仅有和平发展一途才是正确的方向性选择。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前提在于有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为了和平准备吞下任何损害国家尊严和国家*的苦果,而是庄严宣布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对外关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夏宁梓发布于:2018-05-22 18:37:4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宗旨,以尚和合思维为指导,以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为原理,融合、协调、化解各种错综复杂的冲突、对抗,而达尚和合的目标。天地自然、草木*、民族国家、人民大众,都是实存的生命体,应遵循“和实生物”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共生、和生原理;政党集团、宗教派别、民族种族、冲突各方,应按照“和而不同”的“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共处、和处原理;社会制度、道路选择、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应根据“己欲立而立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共立、和立原理。这是人类之所以生存和持续存活的根源,也是和生、和处、和立、和达之所以能实施的基础。唯有如此,才能通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沙怡莹发布于:2018-05-22 18:37:45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的新时代,也是世界的新机遇。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大有可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陆懿发布于:2018-05-22 18:38:15
环顾今天,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仍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怡庆发布于:2018-05-22 18:38:25

习*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他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此后,在两年多时间里,他60多次谈及“命运共同体”,特别是2015年,首次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他就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作了精彩演说,赢得与会者的热烈掌声和高度赞扬。2017年1月18日,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发表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了人类命共同体理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哲云发布于:2018-05-22 18:38:26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和谐、国际和平事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部主任冯颜利认为,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提出以后,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全球合作理念与实践而不断丰富,逐渐为国际社会所认同,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沙怡莹发布于:2018-05-22 18:38: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应时而动,顺势而为。在新的历史航程中,习*主席把准世界跳动脉搏,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重大课题,形成了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成为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夏宁梓发布于:2018-05-22 18:38:52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根柢深厚壮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果实就结得饱满丰硕,中华文化的土壤肥沃丰美,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明亮悦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任何理论创新都是从历史经验教训和实存问题故事开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哲云发布于:2018-05-22 18:39:09
金秋十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把“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纳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之中, 在新时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为人类作贡献的目标模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意昀发布于:2018-05-22 18:39:14
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 5 6 7 8 9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