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适度,就是要根据经济发展确定保障待遇水平,合理引导群众的保障预期。可持续,就是要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制度长期稳定运行。
从社会建设看,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均衡推进社会建设,继续改善就业、医疗、住房、健康、教育等民生问题,缩小收入差距与财富差距,创新社会治理方式,通过更为灵活、多元的机制保障民生。
从生态文明建设看,优美的生态环境就是民生需求。以民生环境为重点,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水、气、声、土壤等环境问题,重点解决农村的面源污染、饮用水安全、生态贫困等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
在保障水平上,社会保险重在保基本,各方均应对此有客观、合理的认识和期待。相对于社会保险的筹资问题而言,社会保障服务的短缺问题更为严重,如何才能够跟得上人民对养老等服务的需求是社会保障发展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政府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需要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全民的社会保障观念也要有适应制度客观规律和时代发展的变化。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在消除贫困、保障民生的同时,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人享有发展机遇、享有发展成果。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基本要求,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改革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制度,建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实现制度更广泛覆盖,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法治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保障需要。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养老事业呈现出四个特点:中央前所未有的重视、布局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社会深入参与,各地积极探索新经验等。面对规模大、未富先老、健康老龄化程度低、农村养老任务繁重、家庭结构小型化、社会化服务功能不够的养老现状,养老事业的发展要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一是突出强化居家养老的主体地位,重点要解决好居家养老当中的社区服务与功能问题;二是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重点是解决准入政策和体系的规范问题;三是积极推进医养结合,重点解决如何结合的体制机制问题;四是加强养老人力资源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重点要解决人才培养、职业规范、人员待遇问题。
加大民生公共品的提供,扩大社会总需求。在新时代,我国总体上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而进入了相对过剩时代,通过加大民生公共品的供给,一定程度上可以拉动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要求,深刻认识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围绕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革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继续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