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组 黄永聪 关于“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话题讨论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永聪发布于:2018-04-26 17:46:57

党的十九大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明确要求,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到保障改善民生等各方面都突出了科技创新的全面支撑引领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准备步入社会,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洪流的我们,又怎能不为创新行国家建设贡献出我们的力量呢?

下面就让我们积极参与讨论吧~~~发言次数不能少于10条哦!

点赞 (0) 回复
6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乐晗舟发布于:2018-04-26 19:49:49

走入新时代,科技领域有责任、有目标、有信心、有条件,要担当起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重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殷鸿冰发布于:2018-04-26 19:50:20
主基调更加开放。国家要走创新发展之路,首先要重视创新人才的聚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不仅强调“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而且提出“培养一批讲政治、懂专业、善管理、有国际视野的党政人才”,“完善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扩大来华留学规模”,等等。这些国际化制度的改革,将是“十三五”时期人才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殷鸿冰发布于:2018-04-26 19:50:58
重视打破人才跨界流动的壁垒。鼓励和支持人才流向西部地区和基层岗位一直是我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方面。“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促进人才在不同性质单位和不同地域间有序自由流动。“十三五”期间,推进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珏丛发布于:2018-04-26 19:51:28

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上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要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大力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坚持将需求牵引和创新驱动相结合,形成从源头创新到技术、到产品、到商品创新的转移转化,推动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跃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雪飞发布于:2018-04-26 19:52:35

众所周知,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对国家、行业及企业发展都极具重要性。可以说,如果企业没有以自己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实体,国家没有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那么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终究会成为“空中楼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珏丛发布于:2018-04-26 19:52:44

统筹“引稳培”策略,从“人才大国”到“人才强国”,迸发新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要坚持在引进、稳定、培养人才和强化人才队伍源头活水上下功夫,加快推动人才强国建设,努力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心蕙发布于:2018-04-26 19:52:55
  1.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建桥学院-秦元海发布于:2018-04-26 19:53:17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包括: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雪飞发布于:2018-04-26 19:53:33

其次,技术创新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企业以单项技术难题委托高校研究开发,解决不了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可持续性的问题——今天解决了这项技术难题,明天又会被那项技术难题卡住,而且工程或产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即便解决了单个技术、提升了单项性能,也不能提升工程的整体性能或使产品更新换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心蕙发布于:2018-04-26 19:53:44

60多年前,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了著名的“为什么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的“李约瑟之谜”。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仅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也有了长足进步。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要实现从追赶迈入前沿,从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的战略转型。创新是引领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关键动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乐晗舟发布于:2018-04-26 19:53:47

一是有责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过程中,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珏丛发布于:2018-04-26 19:54:13

一是在引进人才上下功夫。要努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加大力度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和柔性工作体系。注重人才引进的差异化、多样性,吸引更多像钱学森、邓稼先、黄大年的高层次人才,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雪飞发布于:2018-04-26 19:54:20

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需要各级各类人才,主体是工程人才。我国以较低的投入,兴办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包括高等工程教育),我们不仅要培养好人才更应该用好人才。比如说,工程类博士、硕士、学士及专科毕业生分别有适合于研究开发、工程与产品设计、现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岗位,要让这些不同层次的人才清晰地看到不同层次的就业岗位和空间,当然也包括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以利于他们创造各自的就业岗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心蕙发布于:2018-04-26 19:54:39

新时代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顺利实现迈入前沿的战略转型,彻底破解“李约瑟之谜”,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命题。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和基础性工程,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赟发布于:2018-04-26 19:55:00
党的十九大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作出新的全面部署,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实践遵循。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婕发布于:2018-04-26 19:55:08

习*同志指出,“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因此,我们必须准确预判科技创新方向,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加快赶超甚至引领步伐,牢牢掌握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珏丛发布于:2018-04-26 19:55:28

二是在稳定人才上下功夫。要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切实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要始终将人才工作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强化人才激励保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心蕙发布于:2018-04-26 19:55:33

创新型国家从建成到走向前列,我国拥有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很大挑战。我国有庞大的和升级中的国内需求、低成本大规模的知识型和技能型劳动大军、快速提升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强大的产业配套和集成能力、日益增多的创新创业群体等优势。发挥好中国优势,充分释放创新潜力,让十九大报告精神落到实处,以下七个方面是要重点解决的课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建桥学院-秦元海发布于:2018-04-26 19:55:37

从中美贸易战的某些环节,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创新是多么重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雪飞发布于:2018-04-26 19:55:40

而大学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应扮演什么角色和发挥什么作用呢?首要角色和作用应是培养和输送大批的人才,尤其是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让这些人才不断补充到这个体系中并发挥主体作用;其次是面向更前沿的科学技术,不断突破和创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更源头的技术;再次是要继续完善和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改变大学等科研机构目前主要是围绕企业需要的单项技术开展研发或提供单一科技服务的合作模式,积极协助和帮助企业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实体,提供大学博士后站和实验基地等共享平台,合作谋划技术创新的内容、带领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帮助吸引企业化的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和逐步建立企业自己的技术创新平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赟发布于:2018-04-26 19:55:41
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实践充分证明,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强大思想武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乐晗舟发布于:2018-04-26 19:56:16

二是有目标。十九大报告指出,“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赟发布于:2018-04-26 19:56:20
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殷鸿冰发布于:2018-04-26 19:56:22
重视“高精尖”人才的推动力和高技能人才的支撑力。一方面,高层次人才需要在本土加大培养,同时也需要开发外来智力。目前,我国高层次人才流失问题依然严峻。有数据指出,我国目前共有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400多万人。这部分海外人才大部分为高学历人才。如何吸引这些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服务和为国服务,是我国人才政策面临的重大课题。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是我国创新过程中不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珏丛发布于:2018-04-26 19:56:31

三是在培养人才上下功夫。坚持党管人才,发挥党管人才的杠杆效应和辐射作用,选好用好各方面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坚持“大师+团队”和大力提拔、大胆使用青年教师的人才方略,为青年拔尖人才培育构建特殊政策、特殊平台、特殊关爱、特殊通道。搭建更多潜心钻研、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以机制创新选育人才、以优势学科吸引人才、以专家团队聚拢人才,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乐晗舟发布于:2018-04-26 19:57:07

三是有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我国科技整体实力持续提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赟发布于:2018-04-26 19:57:19
跨越发展关口,就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心蕙发布于:2018-04-26 19:57:30

第一,抓住新技术革命机遇、迈进前沿需要夯实科技基础。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国顺利实现战略转型打开了机会窗口。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是决定我国迈进前沿还是拉大差距的关键。我国科技在个别领域进入前沿,少数领域接近前沿的同时,基础研究薄弱、关键技术不足、创新底子不牢等问题亟待破局。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建桥学院-秦元海发布于:2018-04-26 19:57:34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赟发布于:2018-04-26 19:57:51
 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从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到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到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一系列扎实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百姓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5 ··· 9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