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
要求:每位同学讨论发在对应小组长发的话题之中,每人内容不得小于10条,每条10个字以上。
形式:自由讨论
主题: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
要求:每位同学讨论发在对应小组长发的话题之中,每人内容不得小于10条,每条10个字以上。
形式:自由讨论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主要表现为: 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
作为“十九大”最重要的词语之一,“创新”一词在报告中出现了50余次,其中,有三次明确提到了创新型国家建设:1、肯定以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成就;2、提出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方法论;3、指明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方向
走入新时代,科技领域有责任、有目标、有信心、有条件,要担当起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重任。紧盯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组织中国力量、使用中国办法,一定能解决好中国问题,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自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创新”显然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要坚持在引进、稳定、培养人才和强化人才队伍源头活水上下功夫,加快推动人才强国建设,努力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3月5日,*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55次提及“创新”,并指出“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3月10日,科技部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召开了记者会,万钢部长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也必将为解决世界难题制定中国标准、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加快推动人才强国建设,努力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要努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加大力度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和柔性工作体系。注重人才引进的差异化、多样性,吸引更多像钱学森、邓稼先、黄大年的高层次人才,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走入新时代,科技领域有责任、有目标、有信心、有条件,要担当起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重任。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做了全面系统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在离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业这个近期目标只有2年时间的关键时点,我们欣喜的看到,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了全面的系统的进步,创新型国家建设彰显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创新力量,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创新自信,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创新担当。
一件件“走心”的创新驱动发展实践风起云涌,创新助力发展方式转变,支撑和引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彰显创新发展的强大力量。
首先,走入新时代,科技领域有责任、有目标、有信心、有条件,要担当起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重任。而党的十九大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明确要求了,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到保障改善民生等各方面都突出了科技创新的全面支撑引领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部署,为科技领域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迸发新活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
要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切实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要始终将人才工作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强化人才激励保障。
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祖国大江南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中国经济有效应对下行压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提供了核心动力。
在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过程中,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几年来,简政放权、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优化整合财政科技计划、科学普及……一系列围绕科技体制机制的改革举措蹄疾步稳。
二是有目标。十九大报告指出,“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60多年前,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了著名的“为什么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的“李约瑟之谜”。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仅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也有了长足进步。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要实现从追赶迈入前沿,从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的战略转型。创新是引领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关键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回首人类发展的历史,从工业革命开始,无数的历史事实都在告诉我们,谁拥有了创新人才,谁拥有了创新成果,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我们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中,关于创新的记述可以说是非常多,对整个人类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些伟大的发明创造,是我们的先人们发挥聪明才智,努力拼搏创新的结果,也正是有了这些发明创新成果的支撑,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