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论传统及其现代命运,文论传统该如何走下去?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许友情发布于:2022-11-18 11:41:31

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体系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特征密切相关。可以说,作为文学观念之理论化形态的文论话语乃是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直接体现。具体言之,与古代士人“社会导师”的文化认同直接相关,形成了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与古代士人维护个体精神自由与超越意识直接相关,形成了以道家、佛释之学为思想依托的审美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与士大夫诗文酬唱的文人情趣直接相关,形成了以文本分析为核心的诗文评话语系统。

点赞 (1)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曹严方发布于:2022-11-18 20:02:27
如果一个国家想要让自己的文化走向世界的话,唯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富强中国不仅要实力强,更要意识形态,思想渗透强。融合世界优秀文化,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是此时中国最应做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王海博发布于:2022-11-18 20:07:31
与古代士人“社会导师”的文化认同直接相关,形成了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与古代士人维护个体精神自由与超越意识直接相关,形成了以道家、佛释之学为思想依托的审美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与士大夫诗文酬唱的文人情趣直接相关,形成了以文本分析为核心的诗文评话语系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张书源发布于:2022-11-18 20:11:34
中国⽂论“⾛出去”路径探析 近年来,中国⽂学如何“⾛出去”已引起学界关注,⽽中国⽂论在经过长时间的“引进来”之后,也要逐步建⽴“⾛出去”的意识。加强古代⽂论进⾏现代阐释,也需要加强中外⽂论的对话与交流。 对古代⽂论进⾏现代阐释 中国⽂论“⾛出去”的主体,主要是古代⽂论。在悠久的⽂学实践中,中国⽂论形成了⼀整套独有的话语体系。季羡林曾指出:世界上只有中国、印度、欧洲的⽂艺理论“能⾔之成理,⾃成体系”。但中国古代⽂论要在西⽅传播开来,并被西⽅读者认可,还⾯临很多困难,因为它与西⽅⽂论分属于两种不同的⽂化传统。 促进中国⽂论“⾛出去”,⾸先需要做的是对古代⽂论进⾏现代阐释。中国古代⽂论源远流长,但因其鲜明特征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与当代诗学格格不⼊,结果使古代⽂论和当代⽂论严守疆界,各⾃平⾏发展,缺少对话,同时也遮蔽了古代⽂论的精髓和对当代⽂论的启⽰价值。 对中国古代⽂论进⾏现代阐释,不能削⾜适履套⽤西⽅⽂论话语。我们需返回古代⽂论的原初语境,努⼒还原和厘清其理论内涵,从古代⽂论经典中寻找那些具有现代审美和学理价值的理论,使其为今所⽤。这要求我们对古代⽂论经典进⾏真切体认,并作出现代解读。在这种体认和解读中,让古代⽂论原有的⽂化基因被重新激活,使其在当今的⽂化语境中能得到新的阐释和发展。 西⽅⽂论家经常从古希腊、古希伯来和古罗马⽂论中汲取养分。对我们⽽⾔,古代⽂论也是⼀份丰厚的⽂化遗产。对中国古代⽂论进⾏现代阐释,需全⾯调动系统的⽂学、历史和哲学等知识,从语义、句法、韵律、修辞、⽂体特征及⽂化背景等多⾓度展开,对古代⽂论进⾏全⽅位解读和研究。同时,从现代汉语中选择那些能与古代汉语相通的词语,有效实现古今⽂论的对接和融通。 此外,我们应⽴⾜当代⽂化语境,使中国古代⽂论在当下的⽂论建构和⽂学批评中焕发新的⽣命⼒。与此同时,在中国古代⽂论的激发下,使当代⽂论获得新的⽣长点。做好古代⽂论的现代阐释⼯作,也就为中国⽂论“⾛出去”奠定了坚实基础,由此可开启中国⽂论“⾛出去”的第⼀步。 推动中外⽂论对话交流 中国⽂论“⾛出去”离不开对古代⽂论的现代阐释,同样也离不开对中国⽂论的翻译,以及中外⽂论的对话与交流。中国⽂论有其独特的语⾔⽂化谱系,如何在翻译中对传统⽂论话语进⾏语⾔转换,需要充分考虑接受语国家的⽂化语境、诗学传统及审美规范等因素。⽂本翻译是⼀个意义⽆限延伸的开放过程。在这⼀过程中,原⽂不断被研究、翻译、阐释。其中,源语⽂化与译⼊语⽂化不断碰撞、理解、融合,源语⽂化的内涵也能得以彰显。以《⽂⼼雕龙》在北美的译介与研究为例,通过译介,中外学界深化了对《⽂⼼雕龙》的原有认知和研究,同时也带动了中国和北美⽂论研究界很多其他项⽬的译介与研究。 中国⽂论内涵丰富、表述凝练,这就需要译者以规范的外语及译⼊语读者容易接受的形式,将其尽可能准确翻译出来。在古代⽂论外译的过程中,⽂论术语的翻译尤为重要。国外学者要深⼊理解中国⽂论,必须掌握中国⽂论的基本术语。中国学者如果想要向国外介绍和传播本国⽂论,并与国外学者展开有效对话,也必须⾸先把古代⽂论术语准确翻译出来,并阐释清楚。对⽂论术语的真正理解,会促使国外学者加深对中国⽂论独特性的认识。所以,中外⽂论话语间的对话,是从基本⽂论术语的翻译和相互理解开始的。但笔者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发现,在北美学界找寻不到⼀部中英双语的关于中国古代⽂论关键术语或中西⽐较⽂学术语的权威⼯具书,⽽北美关于西⽅⽂论术语的⼯具书却很多。因此,中国学者需要与国外学者合作,共同编撰⼀部全⾯、准确、清晰解释和界定中国古代⽂论关键术语的中英双语⼯具书,切实推动中外⽂论的对话和交流。 在中国⽂论“⾛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充分考量影响⽂论译本传播的制约要素,包括接受群体的特征及出版市场的明确定位等。中国⽂论在国外的接受群体主要为外国学者、汉学家及⽐较⽂学专业的学⽣。针对这三类不同群体,中国⽂论外译的⽅式理应有所区别。对于前两类读者,应以翻译为主、解释为辅的⽅式进⾏传播和翻译,或者从⽐较诗学、跨⽂化研究等学术视⾓对古代⽂论原典进⾏选编和节译,以满⾜学者型读者的需要,激发他们做更多创新性研究。⽽对于后⼀类读者,译者应在保存中国⽂论精髓的基础上,采⽤以解释为主、翻译为辅的⽅式进⾏传播和翻译,以满⾜学⽣群体的阅读需求,加深他们对中国⽂论的认知和理解。同时,我们还需扩⼤国外读者接触中国⽂论的机会,通过赠书、互换图书等形式,尽可能增加国外各⾼校及社区图书馆的中国经典⽂论译本及相关读本的馆藏量。 此外,我们还要积极拓展在译⼊语国家出版发⾏中国⽂论的有效途径。如加强与译⼊语国家权威或知名出版发⾏机构的合作,通过举办中外⽂论国际学术交流会、⾼层论坛及专业书展等⽅式,加强中外学者的交流互动。中外学者还可以合作创办关于中国⽂论的学术期刊,严格按国际学术标准出刊,邀请中外专家学者参与学术期刊的审稿、编辑、出刊⼯作。此类刊物可重点将那些便于翻译、外国读者容易接受的中国古代⽂论译成外⽂,为国外读者了解和认识中国⽂论搭 作。此类刊物可重点将那些便于翻译、外国读者容易接受的中国古代⽂论译成外⽂,为国外读者了解和认识中国⽂论搭建平台。这样可借助国际期刊的影响⼒及发⾏渠道向全球推⼴发⾏,推动中国⽂论“⾛出去”。在这⽅⾯,由北京师范⼤学⽂学院和俄克拉荷马⼤学《当代世界⽂学》杂志社联合主办的英⽂学术期刊《今⽇中国⽂学》,就是⼀个很好的范例。 中国⽂论特⾊鲜明,要想真正“⾛出去”,除了准确翻译和⼴泛传播外,还要在更深层⾯与外国⽂论相互融合。例如,中国和西⽅的⽂论有很多不同点。西⽅古代⽂论注重逻辑分析和抽象思辨,追求系统性和严密性;⽽中国传统⽂论则贴近创作,紧扣作品,体式多样,除少数如《⽂⼼雕龙》这样成体系的鸿篇巨著外,多以诗话、词话、⽂话、⼩说评点、随笔、漫谈、语录等零星、⽚段的形式出现,⾔简意赅,讲究直观和领悟,重体悟⽽⾮认知。中西⽂论的这些差异,使得中国⽂论在西⽅国家的传播和接受⾯临很多困难。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中西⽂论存在不少相通之处。就《⽂⼼雕龙》⽽⾔,其中就有很多观点与西⽅⽂论契合或相通。如刘勰所说的“奇”与什克洛夫斯基的“陌⽣化”理论,都强调⽂学形式、技巧和⼿法;刘勰主张的“原道”“宗经”思想与西⽅诗学中的“理念显现”之说有相通之处;刘勰的“神思”说与西⽅浪漫主义⽂论中的“想象”概念有某种程度的契合;《知⾳》篇中的⽂学鉴赏论与西⽅的⽂学阐释学、读者反映批评以及接受美学有共通之处。这说明,中西⽂论乃⾄中外⽂论的融合是可能的。只是这⼀过程需要中外学者对其展开深⼊研究,挖掘⼆者可通约的学理基础,努⼒实现中外⽂论的融合会通。 近代以来的很多学者,如王国维、宗⽩华、钱锺书、徐复观等,已为我们开创了中外⽂论融合的成功典范。中国⽂ 论“⾛出去”要求我们不仅要善于利⽤外国⽂论来激发中国⽂论活⼒,在中外⽂论的对话和交流中也要敢于⽤我们⾃⼰的理论去阐释外国作品,要从中国经典⽂论的⾔说传统中发掘具有现代价值的⾔说⽅式及思维⽅式,使其成为正在发展中的世界⽂学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促进中国⽂论“⾛出去”,我们需要激活中国传统⽂论,探索中国⽂论跨⽂化传播的有效途径,积极尝试运⽤中国⽂论阐释中外⽂学作品,促进中外⽂论融合会通,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外⽂论间的⽣成性对话。 (本⽂系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项⽬“《⽂⼼雕龙》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研究”(19YJCZH019)、江苏省⾼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项⽬“《⽂⼼雕龙》在北美的译介与传播研究”(2017SJB07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学外国语学院) ¥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中国文论“走出去”路径探析 中国⽂论“⾛出去”路径探析 近年来,中国⽂学如何“⾛出去”已引起学界关注,⽽中国⽂论在经过长时间的“引进来”之后,也要逐步建⽴“⾛出去”的意识。在中国⽂论“⾛出去”的过程中,需要对中国古代⽂论进⾏现代阐释,也需要加强中外⽂论的对话与交流。 对古代⽂论进⾏现代阐释 中国⽂论“⾛出去”的主体,主要是古代⽂论。在悠久的⽂学实践中,中国⽂论形成了⼀整套独有的话语体系。季羡林曾指出:世界上只有中国、印度、欧洲的⽂艺理论“能⾔之成理,⾃成体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王文佩发布于:2022-11-18 20:26:52
一)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 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前进的。在政治上,表现为以民为本,直至后来的由民作主;在经济上,表现在重农重商,直至后来的市场经济;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尊重别人的思想观点,直至后来的思想自由。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王文佩发布于:2022-11-18 20:27:37
(二)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国今后文化发展必由之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汪雯雯发布于:2022-11-18 20:42:13

与古代士人“社会导师”的文化认同直接相关,形成了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与古代士人维护个体精神自由与超越意识直接相关,形成了以道家、佛释之学为思想依托的审美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与士大夫诗文酬唱的文人情趣直接相关,形成了以文本分析为核心的诗文评话语系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何增辉发布于:2022-11-18 20:42:16
敢于创新,坚持文化自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夏雨晴发布于:2022-11-18 20:46:33
古代士人“社会导师”的文化认同直接相关,形成了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与古代士人维护个体精神自由与超越意识直接相关,形成了以道家、佛释之学为思想依托的审美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与士大夫诗文酬唱的文人情趣直接相关,形成了以文本分析为核心的诗文评话语系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吴利婷发布于:2022-11-18 21:25:53
追求中外汇通和现代转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刘晶晶发布于:2022-11-18 21:58:32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张蕊发布于:2022-11-18 22:06:55

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谢文静发布于:2022-11-18 22:08:01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借鉴与创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黄泽宇发布于:2022-11-18 22:30:48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汪柯岚发布于:2022-11-18 22:46:23
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体系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特征密切相关。可以说,作为文学观念之理论化形态的文论话语乃是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直接体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张雨洁发布于:2022-11-18 23:00:33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文化自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潘雨桑发布于:2022-11-18 23:25:30
中国⽂论特⾊鲜明,要想真正“⾛出去”,除了准确翻译和⼴泛传播外,还要在更深层⾯与外国⽂论相互融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杨岑发布于:2022-11-18 23:46:42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文化自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靳智琼发布于:2022-11-19 00:31:45
在中国文论“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现代阐释,也需要加强中外文论的对话与交流。对古代文论进行现代阐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欧曼莎发布于:2022-11-19 00:41:44
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体系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特征密切相关。可以说,作为文学观念之理论化形态的文论话语乃是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直接体现。具体言之,与古代士人“社会导师”的文化认同直接相关,形成了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与古代士人维护个体精神自由与超越意识直接相关,形成了以道家、佛释之学为思想依托的审美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与士大夫诗文酬唱的文人情趣直接相关,形成了以文本分析为核心的诗文评话语系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司雨涵发布于:2022-11-19 00:43:37
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体系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特征密切相关。可以说,作为文学观念之理论化形态的文论话语乃是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直接体现。具体言之,与古代士人“社会导师”的文化认同直接相关,形成了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与古代士人维护个体精神自由与超越意识直接相关,形成了以道家、佛释之学为思想依托的审美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与士大夫诗文酬唱的文人情趣直接相关,形成了以文本分析为核心的诗文评话语系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李安琪发布于:2022-11-19 01:36:22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董雨发布于:2022-11-19 01:48:32
如果一个国家想要让自己的文化走向世界的话,唯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富强中国不仅要实力强,更要意识形态,思想渗透强。融合世界优秀文化,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是此时中国最应做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闵廷廷发布于:2022-11-19 07:31:18
要让传统文论焕发现代风采和时代活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白展旭发布于:2022-11-19 07:56:34
在中国文论“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现代阐释,也需要加强中外文论的对话与交流。对古代文论进行现代阐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5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魏家宜发布于:2022-11-19 08:18:29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以我为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6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谢小雨发布于:2022-11-19 08:21:21
如果一个国家想要让自己的文化走向世界的话,唯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富强中国不仅要实力强,更要意识形态,思想渗透强。融合世界优秀文化,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是此时中国最应做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吴桐发布于:2022-11-19 08:42:32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衡量文化价值需要谨慎,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盲目跟风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毕月华发布于:2022-11-19 08:48:57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文化自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王晓璐发布于:2022-11-19 09:42:43
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 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前进的。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0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王佳慧发布于:2022-11-19 10:50:41
提升文化自信。文化只有走出高墙,改变束之高阁的命运,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中,才能找到其本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民众在日益的熏陶中,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必将应运而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