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信计二班1月3日讨论话题【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3 13:06:07
人无德不立,国无法不治。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对于社会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法律与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两种重要的调整机制,共同维护人类社会关系稳定、和谐发展。结合现实谈谈你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理解
点赞 (1) 回复
61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3 13:50:26

信计二班王士娇1757204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即法律是对人最低限度的要求,而道德是对人更高层次的要求。一个人的行为如果完全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那他是不用担心会受法律追究的。相反一个人违反法律,他一定违反道德。法律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国家维系生存发展以及和谐建设的重要方式,在关键时候起一个强制性的管理依据。而道德是不固定的,他体现的是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的素质与文化,如果人人都有高尚的道德那么法律就微不足道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2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3 13:51:01
信计二班 黄玉成 1757223 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规范。自从法律产生的那时起,道德和法律之间就有了千丝万屡的联系,中国古代的周礼就是以礼为法,西汉的董仲舒提出“春秋决狱”也是把道德规则法律化的典型表现。法律与道德联系密切,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活动中相互配合。法律督促我们享受权利承担义务,而道德教导我们积极向善正直为人。法律服从权利义务的机制安排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道德则宣扬责任和友爱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法律关注主体的行为本身,道德则直视人的内在心灵;法律是刚硬的规则,道德是柔和的原则,两者相互支持相互呼应,在现代法治国家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3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3 13:53:21

1757208 赖琴荣

法律与道德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工具,它们应当实行最紧密的结合,共同携手合作。但它们还必须寻找到给自身的定位,在各自的职责权限范围内各司其职、互动融合,优势互补。道德是对人的行为规范的高尚要求,而法律是对人的行为规范的起码要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4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3 13:58:19
信计二班 黄玉成 1757223 当道德与法律发生矛盾的时,如果在法律调整的范围,那么只能遵守法律,不懂法律只懂道德的观点不能免除法律责任的理由。另外,有一些道德伦理范畴的关系是法律不能解决的,比如恋爱关系、朋友关系等,不可能通过法律来加以调整。最后,法律也有其僵硬性和漏洞,会导致某些案件判决合法而不合理,不合理就是不符合一般人的道德评价标准。在法治国家,如果法律与道德发生矛盾首先应当遵守的是法律而不是选择道德,在法律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才考虑道德的成分。因为道德的强制力只不过是依靠人的内心强制,其力量比起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要弱很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5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3 14:01:16

1757209,信计2班陆小凤;国家和社会的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又要发挥道德的教化和引领作用。要通过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将社会主义道德理念融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中,是法律成为包含道德价值的良法;要通过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在实践中得到弘扬和遵循,并成为衡量执法,司法合理性的道德标准;要通过全民守法,是社会主义道德成为公民内心的信仰,充分发挥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所以我们要坚持以道德滋养法律,以道德丰富法律,以道德精神和价值促进并引领全社会信仰法律的理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6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3 14:03:21
信计二班 黄玉成 1757223 法律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而道德也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社会生活。道德是有标准的,不可能人人都具有高尚的道德,并且道德是调整人的内心,这本身就很难把握,因此就需要寻找折中的办法,法律就产生了。法律本身就包含了最普遍的道德要求,并且也通过规范人的外在行为来作为执行方式,更能发挥功效。因此,法律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只有实现法律与道德最大的相融才能实现法治社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7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3 14:14:59
信计二班 王子玥 1757202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纵观历史,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各自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国家才能治理有序,社会才能健康运行。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宽猛相济”、荀子提出“隆礼而重法”到汉代董仲舒强调“阳为德,阴为刑”,从唐代提出“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到宋元明清时期一直延续德法合治,都体现了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治国之道,都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从世界范围看,凡是社会治理比较有效的国家,都坚持把法治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同时注重用道德调节人们的行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国家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必须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律和他律紧密结合起来,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共同发力、相互促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8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3 14:15:37

信计2 黄德志 1757226

在现实生活中,道德起的是指导作用,可以给人心理上的约束,让人的行为不超出正常范围,但是道德没有强制力,无法给予没有道德的人以制裁;而法律不同,法律具有强制力,可以从行为上对不法分子给予制裁,规范并警示其他人的行为;法律应该与道德相辅相成,在规范个人的行为后,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社会,发展到人人靠道德约束自己而法律无用武之地的社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9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3 14:21:20

信计二班姚帅    1757230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也就是一定的社会和一定的阶级向人们的行为所提出应当遵循的标准。”(《哲学名词解释》)道德既然是“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就应该有个遵循的标准,超出了这个遵循的标准,就是逾矩,就是违反了人们的道德要求和道德标准。在这里,人们(绝大多数人)的道德尺度就是对人们的行为的一种衡量尺度。超过这个尺度,就是不讲道德的行为,甚至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在这个尺度之内,就是道德所容许的行为,就没有违反法律。
“法律,表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由国家政权制定、认可和强制执行的人们行为规则的总和。是统治阶级借以维护、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实行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0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3 14:22:46
信计二班 杨一坤 1757220 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即表现为法律信仰与法治观念,亦即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法治成功的内在标志,是法律被民众所普遍尊重和信仰,而不是畏惧、忌惮法的强制力,即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于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引导并赢得“人心”。具体地说,一是通过教育和教化,将法治观念和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加强多层次的普法宣传教育;二是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增加面向基层的法律服务供给,让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真实地感受到法的存在;三是引导广大民众善于利用法律化解矛盾和维护正当权益,享受懂法、守法成果,感受法治阳光,从而认同法律蕴涵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如此,法律将不只是纸上的条文,而成为每一个公民内心的信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1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3 14:24:05
信计二班 杨一坤 1757220   法律与道德并非浑然一体。一般而言,国人擅长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方式,因而常常容易将道德与法律做一体性认识和处理,然后如太极八卦一般,讲究两者的相互转化,循环无穷。这也是中国古代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的根本原因之一。然而,现代社会,道德与法律的相对分离,有其独特的内在价值和重要意义。法律获得相对独立性和自足性,有助于形成适应现代工商业社会生活的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构建现代法治国家。当然,也应当看到,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加快,经济转轨加速,社会矛盾加剧,道德失范、人心浮躁、物欲盛行,社会治理任务艰巨。在此情势下,在分析法律的相对独立性、看到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的同时,充分认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性,对法治国家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2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3 14:24:55

信计二班姚帅1757230

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
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
畴,
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
要机制。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
道德是依靠人们
的内心信念、
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
两者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渗透、互相支持、互相转化、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的有机结
合、协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3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3 14:25:38
信计二班 杨一坤 1757220 新的时代新的使命,历史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适时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命题,描绘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总蓝图,法治成为当今时代的至高“德性”。   美国文化人类学者克利福德·吉尔兹曾提出著名论断:“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理论奠基人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试图从地理、宗教、民情、风俗中追寻法的精神。虽然他们都没有洞悉法最终根源于特定社会的经济物质条件,但是,从德与法的关系来说,一个民族的德性惯习的确极大地影响到法的内容与形式。在这个意义上,德与法相互交融,德乃人们心中之法。因而,要建构具有高度主体性意识的法治中国,也就必须培育和践行当代中国人的德性生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4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3 14:27:44

信计二班姚帅1757230

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思想关系,是1种特殊的社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律就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5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3 15:05:32
信计二班 1757215 王钟汉 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6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3 15:06:28
信计2班 付家强1757221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7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3 15:12:15
信计二班 王钟汉 1757215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8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3 15:14:06
信计2班 付家强1757221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律的外延是一种社会规则,法律的内涵则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通常来说,具有一定的强制力,是作为法律的必备要素。但是,也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款都必须要有强制力才行。因为,法律不仅仅具有规范性作用,同时也具有引导性作用。也就是说,法律不仅仅可以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还可以倡导性地引导人们“最好做什么”。 道德也是一种规范,不仅规范人们的行为、还可以规范人们的思想,而法律只是行为层面的规范。比如说,张三看见李四觉得不顺眼,心里想,“真想把他狠狠打一顿!”这是一种不好的想法,属于道德层面的问题,最多也只是不道德,与法律无关;但是,如果张三真的去狠狠打了李四一顿,那么,就属于法律层面的问题了:如果打得比较轻,可能属于治安管理法调整的范围;如果构成轻伤或者重伤,则就涉嫌故意伤害的刑事犯罪,可能就会受到刑法的约束、受到刑罚的制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9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3 15:14:41
信计二班 1757215 王钟汉 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 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 的重要机制。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 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两者既相互 区别,又相互渗透、互相支持、互相转化、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的 有机结合、协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0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3 22:41:50
信计2班李秋红1757206道德是不同社会和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下人与人,人与社会形成成的普遍社会规范,法律是调解这种规范的工具。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1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3 22:42:55
17信计2班李秋红1757206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2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3 22:44:08
17信计2班李秋红1757206 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 束力的行为规范, 什么是法我就不查了 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 综上所述,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有这辨证统一的关系,他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3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4 08:14:58
信计二班 李佳驹 1757216  新的时代新的使命,历史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适时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命题,描绘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总蓝图,法治成为当今时代的至高“德性”。   美国文化人类学者克利福德·吉尔兹曾提出著名论断:“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理论奠基人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试图从地理、宗教、民情、风俗中追寻法的精神。虽然他们都没有洞悉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4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4 08:15:41
信计二班 李佳驹 1757216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即表现为法律信仰与法治观念,亦即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法治成功的内在标志,是法律被民众所普遍尊重和信仰,而不是畏惧、忌惮法的强制力,即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于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引导并赢得“人心”。具体地说,一是通过教育和教化,将法治观念和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5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8-01-04 08:16:11
信计二班 李佳驹 1757216法律与道德并非浑然一体。一般而言,国人擅长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方式,因而常常容易将道德与法律做一体性认识和处理,然后如太极八卦一般,讲究两者的相互转化,循环无穷。这也是中国古代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的根本原因之一。然而,现代社会,道德与法律的相对分离,有其独特的内在价值和重要意义。法律获得相对独立性和自足性,有助于形成适应现代工商业社会生活的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构建现代法治国家。当然,也应当看到,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加快,经济转轨加速,社会矛盾加剧,道德失范、人心浮躁、物欲盛行,社会治理任务艰巨。在此情势下,在分析法律的相对独立性、看到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的同时,充分认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性,对法治国家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

关注优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