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信计二班1月3日讨论话题【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罗庆强发布于:2018-01-03 13:06:07
人无德不立,国无法不治。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对于社会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法律与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两种重要的调整机制,共同维护人类社会关系稳定、和谐发展。结合现实谈谈你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理解
点赞 (1)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青青发布于:2018-01-03 13:11:08
信计二班 张青青 1757212 我认为法律与道德有一致性,法律与道德同时作为上层建筑, 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又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历史性,它们都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其次,法律与道德在功能上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同属于社会精神文明范畴,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途径,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下作用也不相同。在和平年代,统治者一般比较重视道德的作用,以感化被统治者;然而在暴乱的年代,统治者会更多地采用法律手段来镇压反抗。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屏障。法制不健全,社会秩序紊乱,导致道德沦丧。反之,如果法律公正严明、平等,同样也可以促进道德教化作用。法律对道德的实施也起到辅助作用,道德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信念保证法律的遵守,同时也可促进司法和执法的公正。道德是预防犯罪的手段,刑罚则是事后的惩罚,道德教育的宣传也可减少犯罪率。 法律与道德虽然有密切的联系,甚至某些方面具有共同之处,但二者毕竟属于不同的上层建筑,不能将法律完全等同于道德,当然道德也不能取代法律,如果把所有的道德原则转化为法律原则, 那么法典便成了道德法典,这恰恰不利于人类的进步,因此法律与道德有着本质的区别。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龙伊文发布于:2018-01-03 13:11:50
17信计二班 龙伊文 1757214 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即表现为法律信仰与法治观念,亦即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法治成功的内在标志,是法律被民众所普遍尊重和信仰,而不是畏惧、忌惮法的强制力,即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于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引导并赢得“人心”。具体地说,一是通过教育和教化,将法治观念和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加强多层次的普法宣传教育;二是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增加面向基层的法律服务供给,让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真实地感受到法的存在;三是引导广大民众善于利用法律化解矛盾和维护正当权益,享受懂法、守法成果,感受法治阳光,从而认同法律蕴涵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如此,法律将不只是纸上的条文,而成为每一个公民内心的信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士娇发布于:2018-01-03 13:12:57

17信计二班王士娇1757204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罗庆强发布于:2018-01-03 13:13:48
信计二班 罗庆强 1757227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律的外延是一种社会规则,法律的内涵则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通常来说,具有一定的强制力,是作为法律的必备要素。但是,也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款都必须要有强制力才行。因为,法律不仅仅具有规范性作用,同时也具有引导性作用。也就是说,法律不仅仅可以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还可以倡导性地引导人们“最好做什么”。 道德也是一种规范,不仅规范人们的行为、还可以规范人们的思想,而法律只是行为层面的规范。比如说,张三看见李四觉得不顺眼,心里想,“真想把他狠狠打一顿!”这是一种不好的想法,属于道德层面的问题,最多也只是不道德,与法律无关;但是,如果张三真的去狠狠打了李四一顿,那么,就属于法律层面的问题了:如果打得比较轻,可能属于治安管理法调整的范围;如果构成轻伤或者重伤,则就涉嫌故意伤害的刑事犯罪,可能就会受到刑法的约束、受到刑罚的制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郝思源发布于:2018-01-03 13:16:16

信计2班 郝思源 1757224

法律和道德关系,浅显来说法律基本上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法律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公序良俗原则。 简单解释一下公序良俗原则,大概就是维护公共指数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还有一般的道德良好风尚。 有过一个案例大概是二奶拿着遗嘱索要财产但是法院最终没有判给二奶,还是把遗产判给了原配。这其实是违背我国《继承法》第十六条第三款 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从判决结果来说是不符合当时的法律发条的的,违背立遗嘱人的意志的,但还是按照我们所说的公序良俗原则给判的原因一部分来说可以说是为了符合我们大多数人心中的标准底线,也就是道德。这个结果既可以说是道德裹胁了法律,却也可以用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公序良俗原则自圆其说。
不过道德这种东西相对于法律来说真的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吗?
抱歉我举了个毕竟恶心的例子
打个比方,比如有人随意在地上吐了一口痰,我觉得是不道德的,但是吐痰的人未必这么觉得,何况全世界那么多人,一生都不在公共场合乱吐痰的人毕竟是少数。就算是认为随便乱吐痰这件事是不道德的人,可能在他的一生中也触犯过这个道德的准则。
所有人心中“道德”这一词所代表的的标准和内容真的是千差万别,这种例子数不胜数就不再举例了。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法律只按照我们心中的道德标准来判断所有案件时,或者来个向古希腊的陶片驱逐法来个大投票,估计李启铭早就死在一人一票的道德制度下而不是交通肇事判六年了。还有千千万万的这种例子可能都要受到道德判决上的死刑了吧。
法律的话,我个人理解是维护每个人的基本权利的规则。
法律条文可以说是成文的规定的基本的道德,当这个规则一旦固定下来后,所有人都得遵守它,没有一个人可以违反它。这又扯到了民意和司法这两者的关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郝思源发布于:2018-01-03 13:17:14

信计2班 郝思源 1757224

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生存的两根支柱,是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不可缺少的永恒的质素.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法律与道德互助共生,才能真正形成和保持和谐稳定、错落有致的社会秩序,才能真正成为人类文明的基石.因此,我们即要树立崇高的道德观念,也要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奉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方奇发布于:2018-01-03 13:17:27
信计二班 徐方奇 1757211 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 思想道德与法律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了保障,思想道德建设为法律制定提供了目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青青发布于:2018-01-03 13:18:14
信计二班 张青青1757212 法律和道德关系,浅显来说法律基本上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与道德所调整和适用的范围,有相互重合的部分,也有相互矛盾的部分,单就与道德相关的法律而言,这一部分一般只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遵守这些法律规定,是道德的起码义务,但是法律不千预或是无法干预道德可以干预的。如个人操守、品质或是人际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适用的范围比法律广。那些与道德无关的法律,非道德所能调整,只能由法律调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郝思源发布于:2018-01-03 13:19:05

信计2班 郝思源 1757224

道德对于维持生活秩序、为生活能够存在和正常运行提供了担保。如前所述,生活是在关系中存在并展开的,从生活中最基本的层面——物质资料和人自身的再生产,到现代社会中高度自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无一不需要秩序的存在。道德作为一种应当如何生活的实践原则,它在客观上起到调节人际关系、维持社会生活秩序的作用,使人们彼此之间能相安无事、互相合作、共同生存和发展。在人类之初,道德是唯一的生活关系的调节器。今天,道德在生活中同样也发挥着重要的规范和调节力量。道德的混乱即意味着生活的无序、意味着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制度、法律等的作用也大打折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光辉发布于:2018-01-03 13:20:53
信计二班张光辉1757222 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在古今中外的社会、道德、政治和法律思想中,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有的人认为法律即道德,违反道德的法律是“恶法”,不具备法的属性;有的人认为法律是法律,道德是道德,两者有严格的界限;另外的一些人则认为法律与道德有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法律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必然联系,两者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互渗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新时期出现新的内容,两者的融合更加紧密,研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于现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德治与法治的统一,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汪鑫发布于:2018-01-03 13:21:01
信计二班 汪鑫 1757225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探讨其起源过程中,出现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是神启论,认为道德是由上帝创造的,带有超验的性质,是人应当服从也是必须服从的律令,一般宗教伦理都持有这种主张;一种观点是人性论,认为道德源于人先天就有的、固定不变的某种人性,是这种人性从根本上决定了道德的存在;还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生物进化论,认为人的道德行为纯粹是从自然界而来的生物进化的结果,和生物的其他行为没有什么质的区别,是动物式的生存需要或由基因决定的。以上观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面临着无法弥补的漏洞。从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来看,道德源于人的生活,即以物质生活为基础的人的能动而现实的社会交往实践过程。道德在社会生活之中,主要是从道德的存在方式或道德价值的实现方式来考察的。道德在生活之中即意味着道德不是可以从生活中提炼出来、能够脱离生活而单独存在的东西,它只能通过人的生活实践展现出来,具有和现实生活不可剥离的特性。也就是说,人不能在生活之外去讲道德。道德作为理性和非理性、知和情、意和行的统一,就存在于直接的、具体的人的交往实践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汪鑫发布于:2018-01-03 13:21:54
信计二班 汪鑫 1757225 我们目前常见的,对于法律的定义一般认为法律是有权机关通过特定程序确定的行为规范,这个定义是法实证主义者提出的,而法实证主义者最重要的观点就是法律与道德/正义/善是无关的。我们熟悉的另一个对于法律的表述来自于马克思,他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压制被统治阶级的工具,那法律和道德/正义/善自然也就没有关系了。所以,如果你赞同法律实证主义,或者马克思主义法学观,那法律和道德/正义/善是没有关系的。 当然在法律思想史上,也有许多完全不同的答复。比如有很多人认为法律必须是正义的,或者说是符合某种道德律的,这种观点一般被称为自然法学派。自然法学派认为世界上存在着超越于各国实体法律的,抽象的,大写的法,这种法就是正义的体现,而各国的实体法律必须与这种正义的法相契合。如果一条法律不符合正义,那么其本身就不再是法律,这种观点被概括为法谚“恶法非法”。这种观点看上去很天真,但是在二战后审判德国战犯时,却是很现实的命题。因为大量德国战犯提出,他们屠杀犹太人是遵守*德国法律的结果(*德国的法律完全符合开头所提到的法律的定义)。当时有一些法学家提出的答复就是不正义的*德国法律,虽然具有法律的外观,但并不是法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光辉发布于:2018-01-03 13:22:20
信计二班张光辉1757222法律与道德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在当今的社会,法律与道德逐渐出现融合的趋势,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正是这种融合趋势最为明显的特征。研究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使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在各自的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共同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同时,我国要注重法治与德治的紧密结合,在立法、司法等方面要充分结合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在这些环节中注入更加人性化的内容,以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这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汪鑫发布于:2018-01-03 13:22:48
信计二班 汪鑫 1757225 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生存的两根支柱,是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不可缺少的永恒的质素.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法律与道德互助共生,才能真正形成和保持和谐稳定、错落有致的社会秩序,才能真正成为人类文明的基石.因此,我们即要树立崇高的道德观念,也要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奉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光辉发布于:2018-01-03 13:22:50
信计二班张光辉1757222由于法律与道德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已经越来越明显,必然要求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两者要同步进行,才能使得法律与道德之间不脱节。在法制的建设中要注重发掘法律中内含的道德情感因素以及情感成分,发挥法律的教育功能以实现综合治理;同时在道德的建设中要注重结合法律的教育功能,使得人们在内心更加富有理性,能控制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光辉发布于:2018-01-03 13:23:20
信计二班张光辉1757222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思想素质也随之提高,道德与法律的互相渗透和融合,即道德的法律化和法律的道德化的趋势愈发明显,法律与道德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转化,基本道德原则可转化为法律,长期存在的法律也可能成为社会道德的一部分。法律与道德的互相渗透,逐渐融合,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符合法律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规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方奇发布于:2018-01-03 13:23:41
信计二班 徐方奇 1757211 法律与道德所调整和适用的范围,有相互重合的部分,也有相互矛盾的部分,单就与道德相关的法律而言,这一部分一般只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遵守这些法律规定,是道德的起码义务,但是法律不千预或是无法干预道德可以干预的。如个人操守、品质或是人际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适用的范围比法律广。那些与道德无关的法律,非道德所能调整,只能由法律调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寿涛发布于:2018-01-03 13:23:41

信计2班 吴寿涛 1757229

  提到法律,我首先想到的是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的,同时也能为人们带来保护。而道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体现了民族美德,也给了我们很多温暖。道德与法律相互结合,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美好。只有遵守法律而又不忘道德,才能有美好生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凯怡发布于:2018-01-03 13:23:53
17信计2班 朱凯怡1757203 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即表现为法律信仰与法治观念,亦即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法治成功的内在标志,是法律被民众所普遍尊重和信仰,而不是畏惧、忌惮法的强制力,即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于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引导并赢得“人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士娇发布于:2018-01-03 13:24:19

17信计二班王士娇1757204道德也是一种规范,不仅规范人们的行为、还可以规范人们的思想,而法律只是行为层面的规范。比如说,张三看见李四觉得不顺眼,心里想,“真想把他狠狠打一顿!”这是一种不好的想法,属于道德层面的问题,最多也只是不道德,与法律无关;但是,如果张三真的去狠狠打了李四一顿,那么,就属于法律层面的问题了:如果打得比较轻,可能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如果构成轻伤或者重伤,则就涉嫌刑事犯罪,可能就会受到刑法的约束、受到刑罚的制裁。通常来说,具有一定的强制力,是作为法律的必备要素。但是,也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款都必须要有强制力才行。因为,法律不仅仅具有规范性作用,同时也具有引导性作用。也就是说,法律不仅仅可以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还可以倡导性地引导人们“最好做什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陆小凤发布于:2018-01-03 13:24:31

1757209,信计2班陆小凤;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思想道德与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当今时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同学们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既需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又。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F 用户头像
来自东华大学-许春林发布于:2018-01-03 13:25:08

信计2班 许春林 1757218

道德的产生先于法律,古今中外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无不是以特定民族和国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石,并力求与道德相适应,相协调的。一个真正的法律制度必然蕴涵着道德精神。法律的实施不仅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且要靠群众在舆论上的支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凯怡发布于:2018-01-03 13:25:29
17信计2班 朱凯怡1757203 中华文明特有的圆通和包容的性格,为两者的相互结合、获得更高层次的统一,提供了诸多的可能性。归根到底,法治乃良法之善治,是良善之人看待、处理天人关系和人人关系的一种人类高级形态,是寓德于法的治国方略。法治中国是具有高度主体性意识的法治形式,而非跟随西方的亦步亦趋。法治中国必将展现中国智慧、中国风格、中国气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杜浪发布于:2018-01-03 13:25:43

信计二班 杜浪 1757213
     道德和法律有很多像似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法律和道德即有联系也有区别,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一栋房子,那么道德和法律就是支撑起这栋房子的支柱,缺少任何一个支柱,这栋房子都将会面临倒塌的遭遇。它们的关系也好比一栋房子各支柱之间的关系一样:共同联系、相依为命,而又相互独立!
     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
     法律就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所以,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并将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消灭而自行消亡。从侧重道德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法律定义为:在主观方面,法是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客观方面,法的内容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前者体现了法的国家意志性和统治阶级意志,后者体现了法的物质制约性。法就是这两个方面的矛盾统一体。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5F 用户头像
来自东华大学-许春林发布于:2018-01-03 13:26:16

信计2班 许春林 1757218

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转化,相辅相成。道德与法律有机结合,协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杜浪发布于:2018-01-03 13:26:24

信计二班 杜浪 1757213
第一,法律与道德产生的条件与消亡各不相同。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因此,法律的产生以国家的形成为前提条件,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法律的性质。而道德则不以国家的产生为前提,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道德的存在。在一种社会形态之内通常只可能存在一种同一性质的法律,却可能存在几种不同性质的道德。如在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以前,少数先进人物与革命导师就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的道德理念和道德品质。法律既然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必然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在法律消亡之后,道德依然存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F 用户头像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王子玥发布于:2018-01-03 13:26:28
信计二班 王子玥 1757202 道德是人们关于善与恶、正义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等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以德服人是传承的文化。 法治和德治是两种互补的社会控制模式,但在现代社会中,法治是主流,治国在制度层面上只能依法,道德通过转化参与了治国,但不能谓之德治,它的主要功能在于育人。因此,依法治国、以德育人,共创理想社会,既是法律与道德在现代社会中的合理分工,又是法治与德治的对立统一。 人类关于法、德的经验和原理,揭示了法治、德治的含义与构成,法治及德治的历史和实践表明,法治之法应具有道德性,法治离不开道德。但法治是现代化社会的主流控制模式,是未来中国的必由之路。而为了促成法治的实现,从中国的社会实际出发,必须加强道德建设。从中国当今的实践出发,从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中找到德治与法治互相契合的现实合理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寿涛发布于:2018-01-03 13:26:39

信计2班 吴寿涛 1757229

  道德是关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恶、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等观念、规范、原则和标准的总和。法与道德的区别 ,生成方式上的建构性与非建构性。法在生成上往往与有组织的国家活动相关,由权威主体经程序主动制定认可,具有形式上的建构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杜浪发布于:2018-01-03 13:27:01

信计二班 杜浪 1757213
第二,法律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与调整机制各不相同。许多道德规范表现为一种抽象的原则与信念,违反道德规范的后果是行为人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以及行为人自身的自责、内疚、忏悔。而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在现代国家,法律规范则必须规定明确、具体的行为模式与行为后果。违反法律规范的后果,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第三,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标准各不相同。道德评价具有“扬善惩恶”的特点,其评价对象包括了“善行”与“恶行”,而法律评价所针对的主要是违法犯罪行为。在通常情况下,违反法律的行为必定违反道德,而违反道德行为未必都违反法律,道德评价的标准比法律的评价标准更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0F 用户头像
来自东华大学-许春林发布于:2018-01-03 13:27:07

信计2班 许春林 1757218

法律作为规范人类行为的一般准则,并非是人类产生时所带来的“自由圣经”。按马克思的观点,法是阶级的产物,是以多元化道德冲突的协调者身份出现的。因为凭借“良知”这样内在的道德自觉,并不能把“私”控制在不危害他人利益的范围内,而必须借助外在的拥有强制力的规矩,其极端表现形式就是法律。法律凭借这种与生俱来的外部强制力,调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正是这种强悍的力量,才促使具有不同道德观念的利益者遵循着相同原则下的行为规范。当然,法律取代道德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手段,并未就此否弃道德的积极作用。相反,法律的产生本身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德往往成为法律的基础素材,而法律往往又巩固着某种道德;道德所不及的地方由法律调整,法律所不及的地方由道德调整。”即使法律的强制作用也往往需要通过人的内在道德信念起作用,否则是一定存有缺陷的。只是这种强制作用使其更加直接迅速的确定且相对稳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