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信计二班1月3日讨论话题【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罗庆强发布于:2018-01-03 13:06:07
人无德不立,国无法不治。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对于社会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法律与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两种重要的调整机制,共同维护人类社会关系稳定、和谐发展。结合现实谈谈你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理解
点赞 (1) 回复
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寿涛发布于:2018-01-03 13:27:31

信计2班 吴寿涛 1757229

  行为标准上的确定性与模糊性:法有特定的表现形式或渊源,有肯定明确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因而具体确切,可操作性强;同时,其被任意解释和滥用的余地小,易排斥恣意擅断。当然法的确定性也是相对的。道德无特定、具体的表现形式,往往体现在一定的学说、舆论、传统和典型行为及后果中,其对行为的要求笼统、原则,标准模糊,只具一般倾向性,理解和评价易生歧义。当然道德的这种特征,也是一种优长,可使道德在发展中有相当大的弹性和空间。 3.存在形态上的一元性与多元性。法在特定国家的体系结构基本是一元的,法律上的决策一致是其本性和要求,而这种决策上的一致是通过程序上的正统性达致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杜浪发布于:2018-01-03 13:27:33

信计二班 杜浪 1757213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第一,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能用欺诈手段谋取利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其中,第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类道德是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转化为法律,否则就会混淆法律与道德,结果是“法将不法,德将没德”。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所以法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覃颖萍发布于:2018-01-03 13:28:04
1757207 覃颖萍1 法律以道德为价值基础。法律起源于道德,并体现着道德的精神实质;道德决定着法律的基本框架,制约着法律的整体发展方向。 2 法律与道德相互辅相成。法律与道德在功能上互为补充、互为依靠,道德的发展变化推动着法律的发展变化。法律是骨架,道德是血肉。 3 法律与道德可以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是社会重要的、并有经常被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其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过去某些过去曾经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要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领域。在一定的社会区域内,为了使人的行为能够创造更多的使用价值,就应该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这种约束和规范就是法律和道德。对于人的行为约束规范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具体条文式行为约束规范和抽象非条文式行为约束规范,其中,具体条文式行为约束规范称为法律,抽象非条文式行为约束规范称为道德。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龙伊文发布于:2018-01-03 13:28:20
17信计二班 龙伊文 1757214 法律与道德并非浑然一体。一般而言,国人擅长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方式,因而常常容易将道德与法律做一体性认识和处理,然后如太极八卦一般,讲究两者的相互转化,循环无穷。这也是中国古代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的根本原因之一。然而,现代社会,道德与法律的相对分离,有其独特的内在价值和重要意义。法律获得相对独立性和自足性,有助于形成适应现代工商业社会生活的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构建现代法治国家。当然,也应当看到,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加快,经济转轨加速,社会矛盾加剧,道德失范、人心浮躁、物欲盛行,社会治理任务艰巨。在此情势下,在分析法律的相对独立性、看到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的同时,充分认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性,对法治国家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方奇发布于:2018-01-03 13:28:32
信计二班 徐方奇 1757211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杜浪发布于:2018-01-03 13:28:35

信计二班 杜浪 1757213
第二,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第三,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有利于避免对道德的侵害;有利于维持即存的社会道德观;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道德权威性;也有于法律的顺利实施,一切依法行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牛庆文发布于:2018-01-03 13:29:58
信计2班牛庆文1757201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律的外延是一种社会规则,法律的内涵则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通常来说,具有一定的强制力,是作为法律的必备要素。但是,也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款都必须要有强制力才行。因为,法律不仅仅具有规范性作用,同时也具有引导性作用。也就是说,法律不仅仅可以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还可以倡导性地引导人们“最好做什么”。 道德也是一种规范,不仅规范人们的行为、还可以规范人们的思想,而法律只是行为层面的规范。比如说,张三看见李四觉得不顺眼,心里想,“真想把他狠狠打一顿!”这是一种不好的想法,属于道德层面的问题,最多也只是不道德,与法律无关;但是,如果张三真的去狠狠打了李四一顿,那么,就属于法律层面的问题了:如果打得比较轻,可能属于治安管理法调整的范围;如果构成轻伤或者重伤,则就涉嫌故意伤害的刑事犯罪,可能就会受到刑法的约束、受到刑罚的制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牛庆文发布于:2018-01-03 13:30:48
信计2班牛庆文1757201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 两者产生的时间和历史条件不同.法律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道德贯穿整个人类社会,是任何社会都不可缺少的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 2 两者表现的具体形式不同.法律是具体的、规范的表现形式,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是成文的.道德体现在人们的意识和信念中,道德规范出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积月累,一般没有特定的表现形式. 3 两者的实现方式和约束力不同.法律具有国家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在立法、执法和守法的各环节中体现,道德不依靠强制力,依靠内心信念,习俗、教育力量来维持. 4 两者作用的范围不同.道德的作用范围比法律广泛的多.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一切领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争发布于:2018-01-03 13:31:29

信计2班 张争 1757217

我认为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法律和道德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调整手段,在调整社会关系时的作用是不同的。道德规范的消亡是自发的,而法律规范的删除是人为的。因此,理解法律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是促使两者在社会调整中协同发挥作用的前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牛庆文发布于:2018-01-03 13:31:34
信计2班牛庆文1757201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 法律与道德同属于上层建筑,分属制度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都是调整社会关系与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彼此渗透,相互补充. (1)法律需要道德的奠基和撑持. 道德的产生先于法律,古今中外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无不是以特定民族和国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石,并力求与道德相适应,相协调的.一个真正的法律制度必然蕴涵着道德精神.法律的实施不仅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且要靠群众在舆论上的支持. (2)道德的实施需要法律的强制保障.人们道德自律的增强不仅要靠教育,而且要靠法治.为道德立法有利于促使人们逐渐形成道德自律. (3)道德要法律化.道德的本质决定它和法律同属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共同起着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塑造美好心灵,优化社会风尚,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作用.道德法律化就是要使社会的道德规范逐步纳入法律条文. (4)坚持法律与道德两手抓.法律规范大多起源于道德规范,它们原是道德规范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国家才将其上升为法律规范,借助法律的强制力予以保证. 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思想关系,是1种特殊的社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律就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大家热议的话题,对二者的关系说法很多,其实,它们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隆月琳发布于:2018-01-03 13:31:49
信计2班 1757210 隆月琳 我认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互相的,一个人的法制观念,是从事法治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思想基础。法制观念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必须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关心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要在这一进程中牢固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2F 用户头像
来自东华大学-许春林发布于:2018-01-03 13:32:09

信计2班 许春林 1757218

法律与道德互动机制的另一方面还有法律的道德化。因为法律也不是万能的,它有自身的局限性。一是法律所适用的范围与道德相比狭窄得多,而且法的稳定性往往也就是它的滞后性;二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变化万千,丰富多彩,用僵硬的、机械的规则,难以取代充满个性色彩的现实生活的“个案”。这就需要道德的补充,无论立法、执法全过程中都离不开道德的支撑。可见,法律与道德是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因此,科学地评价法德之间的关系,并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两种资源,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争发布于:2018-01-03 13:33:13

信计2班 张争 1757217

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搜索

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龙伊文发布于:2018-01-03 13:33:16
17信计二班 龙伊文 1757214 实际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早已是人类历史发展史中老生常谈的话题。法律在与其他事物交融与碰撞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人类的法制建设和社会和谐有着重要影响。在法律还没有产生之前,人们依靠社会习俗、习惯来规范行为。法律是建立在社会道德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故二者的产生有母子衍生的关系。在当今的社会状态下,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的关系基本不会改变。孟子曾经说“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其原因就在于此。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5F 用户头像
来自东华大学-许春林发布于:2018-01-03 13:33:50

信计2班 许春林 1757218

要试图用法律的约束来代替对道德的要求,法律永远不是一个文明社会解决问题的首选,要先从道德层面来教育人们,指引人们,此时再加上法律的强制力的约束,才能更好的保证人们的权利得到保障,正义得到声张,见义勇为的义举得到鼓励和学习,让社会充满温暖和爱。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争发布于:2018-01-03 13:34:56

信计2班 张争 1757217

我认为法律与道德的联系分为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所谓纵向联系,是指它们和其他社会现象间的共同关系。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因而它们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必然是一致的。法律与道德的横向联系则是指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种联系又有四中情况:其一,相互渗透。其二,相互制约。其三,相互保障。其四,相互转化。因此,人们说,法律是道德的政治基础,道德是法律的精神支柱。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转化、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隆月琳发布于:2018-01-03 13:35:09
信计2班 1757210 隆月琳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性质、作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实践证明,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如车之两轮或鸟之两翼,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将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争发布于:2018-01-03 13:35:56

信计2班 张争 1757217

我认为法律与道德的交叉与渗透,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反言之,许多道德观念也体现在法律之中,许多道德问题也是可以诉求法律解决的问题。不过,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前者一般只能规定最起码的行为要求,而后者可以解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中更高层次的问题。例如,道德可以要求人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法律只能规定人们不许损人利己或损公肥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覃颖萍发布于:2018-01-03 13:37:08
覃颖萍 一般来说,道德和法律通常都会将权利与义务偶合起来,这主要表现在权利与义务的总量是大体相等的。法律总是对于具体的行为内容进行约束和规范,道德是指'所有抽象非条文式行为规范,它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法律与道德是两种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两者共同维护着社会秩序,规范着人的社会行为,其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 法律起源于道德,并体现着道德的精神实质;道德决定着法律的基本框架,制约着法律的整体发展方向。 法律与道德在功能上互为补充、互为依靠,道德的发展变化推动着法律的发展变化。法律是骨架,道德是血肉。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法律是道德传播的有效手段,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法律和道德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互转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士娇发布于:2018-01-03 13:37:18

17信计二班王士娇1757204道德的产生先于法律,古今中外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都是是以特定民族和国家的伦理道德做为基石,并力求与道德相适应,相协调的.一个真正的法律制度必然蕴涵着道德精神.法律的实施不仅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且要靠群众在舆论上的支持。道德的实施需要法律的强制保障.人们道德自律的增强不仅要靠教育,而且要靠法治.为道德立法有利于促使人们逐渐形成道德自律。道德要法律化.道德的本质决定它和法律同属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共同起着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塑造美好心灵,优化社会风尚,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作用.道德法律化就是要使社会的道德规范逐步纳入法律条文.搜索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隆月琳发布于:2018-01-03 13:38:27
信计2班 1757210 隆月琳 法治和德治的实现方式和实施载体不同。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国家要保护什么、不保护什么,倡导什么、禁止什么,都得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实行法有禁止不得为,体现的是规则之治。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以价值、精神和理念等形式表现出来,引导人们自觉的在行动上符合道德才可为,违反道德不可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凯怡发布于:2018-01-03 13:38:34
17信计2班 朱凯怡 1757203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秦晓璐发布于:2018-01-03 13:39:52
1757205-秦晓璐-信计2 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它们产生的条件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作用机制不同,内容不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 道德与法律又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覃颖萍发布于:2018-01-03 13:40:00
1757207 覃颖萍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有这辨证统一的关系,他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不可分割。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1 法律需要道德的奠基和撑持. 2 道德的实施需要法律的强制保障.人们道德自律的增强不仅要靠教育,而且要靠法治.为道德立法有利于促使人们逐渐形成道德自律. 3 道德要法律化.道德的本质决定它和法律同属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共同起着调节人与人之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陆小凤发布于:2018-01-03 13:42:33

1757209,信计2班陆小凤;中国特设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价值基础。第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法律正义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第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能够促进自觉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第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更加广泛,与社会主义法律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秩序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第一,社会主义法律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础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第二,社会主义法律的颁布和实施,能够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传播和践行;第三,社会主义法律对违法犯罪的制裁,有助于惩罚和遏制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行为,引导和促进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社会责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赖琴荣发布于:2018-01-03 13:42:59

1757208 赖琴荣

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两大规范手段。人们常把法律当作外在规范,硬性规范,而把道德说成是内在规范,软性规范;法律重在治行,道德重在治心。其实,法律与道德是一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社会规范。从两者的起源来看,道德在阶级社会之前的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而法律是国家的产物,除了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外,它也具有维护道德的作用。从两者的实质内涵来看,道德以善为核心,以利他主义为表现,以舆论压力和内心谴责为保障;法律以理为核心,以法律规范为表现,以国家强制为保障。因此,法律与道德以各自的优势互补来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稳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秦晓璐发布于:2018-01-03 13:43:44
1757205-秦晓璐-信计2 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价值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又要发挥道德的教化和引领作用。坚持以道德滋养法律,以道德丰富法律,以道德支撑法律。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又要发挥道德的教化和引领作用。坚持以道德滋养法律,以道德丰富法律,以道德支撑法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8F 用户头像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王子玥发布于:2018-01-03 13:44:20
信计二班 1757202 王子玥 孔子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句话当然是强调德治的重要,但是在当前,人们都在向“钱”看的时代,期待单纯的德治,不太现实。但是,也不能因此,而放弃德治。习主席,倡导复兴传统文化,其意也在德治。 人们在古代把德行看得非常重要,认为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当人们都在自我要求的时候,自然会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君子。有这样人格的人,自然会不会去伤害别人,当然也就不会触犯法律。 而在一个一切以利益为导向的时候,人们放弃了对德行的追求,转而全心全意追逐利益,法制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因为,为了利益去伤害别人,为了利益去造假,这已经在伤害整个社会,已经在触犯法律。所以,就必须要用强制的手段终中止这一行为。这就显示了法治的必要。 但是,只有法治,私欲满满的人会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做坏事,跟法律玩捉迷藏,像硕鼠一样去啃食社会的根基。所以,德治是根本的前提,没有德治的社会,迷失了的人,早晚会撞到法治的网上。但,将这些人绳之以法,不是法律的目的,使人性回正直、善良,才应是法律的目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秦晓璐发布于:2018-01-03 13:45:09
1757205-秦晓璐-信计2 有一种观点说道德是自律的,法律是他律的,这种说法最值得商榷。实际上,道德和法律都有各自的自律和他律。在自律方面,当主体自觉地遵守法律可以被称为法律上的自律,但是它与道德的自律不同,它并不是主体遵循自身意志的自我规定,而是对于外部规定的遵守。在他律方面,道德和法律有一个共同目标,即都是支撑和维护社会伦理秩序,但是却不能说两种他律是一样的。二者之所以不一样,在于道德的实现不依赖于刑罚与威慑,即不需要严格的强制,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对道德要求的理性认同,因而自律的程度以及是否希求自律构成道德主体之间差异的根本标志,这却不是法律主体之间的根本差异。 与之相关的一个说法认为法律是道德的他律,这也值得商榷。道德的他律来自外在合理的伦理关系的应然要求,而这些要求既可能是给法律提出的,也可能是给道德提出的,但是道德和法律毕竟有着各自的领域,两者的他律也就不是相同的问题,因而那种把法律当成道德的他律,甚至以道德法律化作为加强道德他律的手段,就使问题变得简单、机械。道德和法律作为调整伦理关系的基本手段,都有自身发展的矛盾和规律,不可混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赖琴荣发布于:2018-01-03 13:48:04

1757208 赖琴荣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法学家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对两者的关系的不同回答而形成了不同的法学流派。西方的自然法学派与分析实证法学派在这方面持有相反的意见;而我国传统采取的是“德主刑辅”的态度,法律几乎没有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法律就是最基本的道德,好只有首先维护好法律才能最终维护好道德。如果连已经有条文的法律都不遵守,却去奢谈什么道德,这样的道德又有什么意义呢?又要置法律于何方呢?道德法律化不应当成为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建设的重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