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级空间1班1月3日讨论主题: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肖思敏发布于:2018-01-03 12:56:45

人无德不立,国无法不治。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对于社会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法律与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两种重要的调整机制,共同维护人类社会关系稳定、和谐发展。结合现实谈谈你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理解。 

  

注意请同学们在回帖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方便老师统计考核。

格式:班级+姓名+学号+内容                                                 

 

本次讨论计入平时成绩,请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

点赞 (1) 回复
9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瀚翔发布于:2018-01-03 13:39:41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1班 赵瀚翔 1753131

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其中,第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类道德是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转化为法律,否则就会混淆法律与道德,结果是“法将不法,德将不德”。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罗婕发布于:2018-01-03 13:39:45
17 空间1班 罗婕 法律与道德的交叉与渗透,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反言之,许多道德观念也体现在法律之中,许多道德问题也是可以诉求法律解决的问题。不过,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前者一般只能规定最起码的行为要求,而后者可以解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中更高层次的问题。例如,道德可以要求人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法律只能规定人们不许损人利己或损公肥私。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罗婕 2018-01-03 13:40:33

1753108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泽凡发布于:2018-01-03 13:40:18
17空间1班 陈泽凡 1753128 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 综上所述,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有这辨证统一的关系,他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罗婕发布于:2018-01-03 13:42:31
17空间1班 罗婕 1753108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历久弥新的话题,基本上可以说法律是道德的最低线,而且法律和道德之间不是那么的泾渭分明,它们之间可能经常会互相的渗透,随着社会的容忍度提高,今天的法律可能会在明天就被废除,从而只由道德来规范,当然,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事物新的情况出现,可能就会急需法律来加以规范,所以会不断有道德规范的内容上升为法律来调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泽骋发布于:2018-01-03 13:46:45

17空间一班  赵泽骋  1753132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任何制定法总是基于对道德的考虑而形成的。以刑法为例,理论上,犯罪分为自然犯与法定犯。自然犯在性质上违反伦理,很明显对这类犯罪的规定是在道德基础上形成的。法定犯虽不违反社会伦理,但有关法定犯的规定是不能违背道德的(原则上不能违背,而如果有关规定违背了道德的情形将在下文予以讨论)。因此,无论是自然犯还是法定犯,均是在考虑道德的基础上产生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晨发布于:2018-01-03 13:52:39
17空间一班-陈晨-1753124 我们自小多少也心知肚明道德与我们生活的难以分割。 那,我们大学生又该如何才能修身养性,提高道德修养呢? 1、反身内省,靠自己的努力达到道德的完善,不依赖别人。“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省三件事,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与朋友交往是否有不讲信用的地方?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过?强调高度自觉,严于律己,这是修养道德最普遍的办法。 2、存心养性。人的本性中固有恻隐之心,善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要保存,保持拥有这一切好的善端,不被外物诱惑而丧失。 3、主敬。时时刻刻收敛身心,无论有事没事,都慎重小心修养的功夫。 4、重学。“三人行,必有我师”,重视道德知识学习。 5、力行。儒家重视学习,更重视力行。“学而不行,不异于不学”。 这些是我所能想到的,借鉴前人君子,为我所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岩发布于:2018-01-03 13:57:10
17空间1班-赵岩-1560121 道德是靠公民自我的约束而实现的,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来实现的。 违反道德的行为是不会受到司法制裁的,而违反法律的行为是一定会受到制裁的。 违反道德不一定违反法律,违反法律一定是违反道德的。 法律其实某种意义上就是根据这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而制定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岩发布于:2018-01-03 13:57:42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1班 -赵岩-1560121 道德与法律二者同时存在,道德是法律的源泉,法律是道德的衡量尺度。法律的存在,保证了道德的规范。道德的存在是法律存在的依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罗婕发布于:2018-01-03 13:58:21
17空间1班 罗婕1753108 首先,在健全“法制”方面,应取向法律规范极限度周延并实效于经济生活的所有领域,构建法制形式合理与价值基础相统一的“现代法制”。“现代法制”的起点就是对“传统法制”从法律观念、法律体系到法律实施予以系统性变革。 其次,在强化“德制”方面,应奉行道德制度化建设。道德制度化路径,是把道德调整由内在心里扩延至外在行为、由舆论谴责升格为强行制裁的过程。这种通过道德制度化赋予道德“硬”的约束力的做法,就可以迫使人们履行道德义务,或者遭受道德惩罚,在法律难以干预的地方,使用此“道德权力”来弥补。 最后,道德制度化建设何以让道德有“硬”的约束力呢?道德的天性决定其无强制威慑的约束效果。所以,只有寻求另一种强制力的帮助,以此构建道德的硬性约束力——道德社会强制力。法律制定的严格过程性及其高成本,决定了法律规范是永不能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而道德随机应变的特点恰恰符合变幻莫测的社会,但作用力弱化常常让道德无法发挥其作用产生良好社会效应。正是因为“强制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的法律规范,与“灵活性”有余而“强制性”不足的道德规范之间的这种天然性的互引需求,在法律和道德之间很容易构架起与法律、道德相关联又明显区别于法律、道德的第三种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岩发布于:2018-01-03 13:58:54
17空间一班-赵岩-1560121 要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 要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 要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 要坚持严格执法 要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国栋发布于:2018-01-03 14:01:08

17空间1班-陈国栋-1753122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任何制定法总是基于对道德的考虑而形成的。以刑法为例,理论上,犯罪分为自然犯与法定犯。自然犯在性质上违反伦理,很明显对这类犯罪的规定是在道德基础上形成的。法定犯虽不违反社会伦理,但有关法定犯的规定是不能违背道德的(原则上不能违背,而如果有关规定违背了道德的情形将在下文予以讨论)。因此,无论是自然犯还是法定犯,均是在考虑道德的基础上产生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国栋发布于:2018-01-03 14:01:55

17 空间一班 陈国栋 1753122

道德是区分良法与恶法的标准。这涉及到法律违背道德时怎么办的问题。应该视法律违背道德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法律尚未与正义相悖过甚……在实质上仍比无法更优,则应从维*律威严的角度保留与道德违背的法律。而法律与正义相悖过甚,已恶于无法,则应予以废止。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丁言发布于:2018-01-03 14:02:57
空间一班 丁言 1753123 法律与道德相依相生,道德标准是法律指定的基础,而法律则是道德标准践行的有效保障。没有道德标准,法律不过是一纸空文,没有法律,道德也不过是人们的空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国栋发布于:2018-01-03 14:03:08

17空间一班 陈国栋 1753122

道德增强法律对现实社会的适应性。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紧张的关系,尤其是法律规则。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法律中确定了不少原则,而这些原则正是道德性原则。民法中的(公共公序良俗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原则即是典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丁言发布于:2018-01-03 14:05:57
空间一班 丁言 1753123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道德标准也随之不断变迁,21世纪的道德观念与上个世纪已经有了明显差异,而法律也对应的不断完善,与当下人们的道德标准靠拢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想发布于:2018-01-03 14:11:51

17空间一班  李想  1753120   法律无处不在,不要认为法律是一层枷锁,束缚着你的行动,法律,其实是你一言一行的基准,是一项保护你权益的工具。我们要懂法,要用法律为武器,保护我们的利益,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法制在我们心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想发布于:2018-01-03 14:13:22

17空间一班  李想  1753120   通常,人们都认为,法律和道德是一致的。法律是正义的化身,是善恶的标准,是道德原则的具体化、条文化。个人行为如果违反了法律,也就违反道德。这种看法,一般情况下大致是不错的。不过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并不是如此简单。道德和法律在应然层面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某个实然的情境中,它们常常发生冲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想发布于:2018-01-03 14:21:44

17空间一班  李想  1753120   法律是一个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保证,道德则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平发布于:2018-01-03 14:31:14
空间一班 王平 1753107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总之,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有这辨证统一的关系,他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