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环境。如果人们自觉而明智地去塑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就能激发科技创新的社会潜能,就能缩减从科技创新到产业运用的时间进程。上海需要为大家创造这种环境
最重要的恐怕是教育体系。中国的传统教育体系偏重于知识传授,厚重有余,活力不足,在某种意义上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形成。中国的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授方式、考评方式等方面均有诸多待兴待革之处。而上海已经率先改革,改革了教育制度,可以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潜能
成果:1.创新投入增长较快,近千亿元的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带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2015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8.5万元/人,居全国前列
3.科研成果从“纸”变“钱”、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也更快,全年各类技术交易合同金额达到708亿元,比上年增6%;
4.今年4月,银监会、科技部、人民银行共同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支持部分银行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全国仅有的10家试点中,上海有上海银行、华瑞银行、浦发硅谷银行三家入选,数量为五个试点地区中最多。
近一年来,上海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进一步完善。加大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下放力度。对科技成果市场化定价机制和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作了明确规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分类改革路径加快规划,根据科研院所职能定位、特点、收支等,对从事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院所,完善财政投入为主、引导社会参与的支持机制
建立健全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机制,扩大科研院所管理自主权和科研课题选择权,探索体现科研人员劳动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
要整合和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不等于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也不是新造一个单位、园区甚至产业,而是提升全市经济建设中的科技创新水平。
要整合和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不等于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也不是新造一个单位、园区甚至产业,而是提升全市经济建设中的科技创新水平。
问题:政府和市场定位不清,政府习惯于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行政审批相对繁琐,多头管理不利于创新资源自由流动;
高端人才不足和发挥作用不够,严重紧缺真正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师级人物,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不力,重数量不重质量,专利潜在价值开发不足;企业创新动力和能力不强等问题
我所认为的科创中心是集创新、创业、科技为一体的项目,应该大力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努力获得一个走出上海、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