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发表对现阶段教育事业存在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育功能和价值上狭隘的功利性认定要求教育使培养对象成为适应既定社会目标的工具,即使是谈素质教育,也是注重教育功能和价值的物质内涵,而忽视教育应该具有的“精神实质”。
国家的教育方针应充分满足整个国家、民族及人民的需要,符合时代和形势的要求,才能造就各类人才从而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中国的教育着重在理论教育上,而西方的教育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东西方教育传统的长短是可以互补的,若将两者和谐地结合起来,对人才的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应全面看待各种因素的影响:传统历史文化的根源和现实的社会基础因素;中国教育机构内部因素和教育系统外部政治环境因素;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问题和现行制度政策的因素等。
教育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教育落后于东部教育。由于投入不足, 中、西部教育在教育发展水平、“两基”普及、师资力量、校舍建设以及家庭教育支出等方面都落后于东部。
现代教育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知识教育上,而实践教育比如做人的道理、道德品德教育和做事能力技能的培养等这方面缺失严重或可说几乎没有,时间几乎完全被知识教育侵占。
教育的群体发展不平衡。社会的不同群体在教育上拥有完全不同的教育资源, 相对来说, 弱势群体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比较少, 尤其是农村的女童、城市的外来民工子女、特殊教育系统的残疾、弱智人群等, 在教育上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教育演变到今天,无论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仍然很重视
教育,然而全国上下,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家长陪得很愁苦。
如此辛劳,效果又如何呢?上者培养不出杰出的科学家,没有一个诺贝尔、菲
尔兹奖获得者,文学、音乐、艺术的名师巨匠也渐渐绝迹。次者高分而低能,
学生成了只会考试的“机器”,以至学经济的不会做生意,学政治的不会当领
导,学哲学的不会给人指点迷津,学中文的不会写文章。下者,教育变得功利
化,忽视对人心、人格、人品和人文的教育,道德成了最薄弱的环节,以至社
会人心涣散、唯利是图、短视近利、诈虞日盛。
中国的教育受到的意识形成捆绑太重。中国从来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民教育。历来的统治阶级都把国民教育当作一个意识形态的阵地和工具在对待
把具有一切的创新思维的优秀学生 统统给压制以及消灭在萌芽中 把一些寻归倒具的 饭桶都成了优秀的学生 所以中国成语"百无一用是书生"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了90年代我国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中国教育 仅仅限制书本 书本以外的 除了可以为教师带来经济利益 而且还为书本知识相辅助的课外知识 可以获得认可 其他在学校都是禁止阅览的
辛劳的付出却得到令人沮丧的结果,可见教育并不是一味地埋头苦干、低
头拉车就可以成功,其实教育的智慧比教育工作本身更重要。无论是办教育还
是受教育,首先要思考教育的本质、了解教育的目的和方向,如果这个方向错
了,那么南辕北辙,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只会让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如何举直
错诸枉,如何真正地振兴教育,如何使中国成为一个不仅仅是经济,也是一个
文化大国?自上世纪以来,这个问题日益困扰人心,亟待作出回答。怀着紧迫
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经过几年的思考和酝酿,伴随着自己儿子的成长,
终于有了嘉正经典素读的诞生。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说”一开始是作为“上层建筑说”中“教育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悖论出现的。有论者认为,不能把教育作为观念形态,唯物主义的观念形态是第二性的,而教育是由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所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与教育思想、教育观点是两码事。
教育科目上多增加人文的内容,并加大监管力度,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人的情感、潜力,培养人的性格和理性,侧重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评价、选择能力
我们的教育宗旨在于培养近则修身、齐家,远则治国、平天下;小则撑起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则撑起一个国家、一个天下的人才。栋梁之才的塑造等到中学、大学已经为时晚矣。儿童才是教育的最佳时期,而童蒙养正的关键在于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树立高远的眼光与见识,涵养为国为民的志向与心量。这些品质的培养远非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应试教育所能办到的。从孩子一辈子成人成材着眼,以高品格、高文化、高素养为本,以创造一流的应试水平为辅。
作为促使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主要属性,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受教育者给予影响和利用,促使其发展的专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结构不平衡带来的,并制约了人口教育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现阶段优化教育结构,尤其是优化教育公共资源的投入是提高教育素质的核心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