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积极讨论
既同意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过程,但又对这一学说不太满意,它只是对教育现象的描述,是同义语的反复,而不是对教育内涵的揭示和阐明。有鉴于此,提出“社会化说”,这个过程的规定性就是:教育者以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向受教育者主体的转化,实现人类文化的传递,促使和限定个体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这一学说成立的依据是:它揭示了教育的内部矛盾——社会要求和个体心理发展水平的对立统一;揭示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其教育的作用。
教育,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
目前的教育是把人当作工具而非人的。常常讲“培养人才”,但是教育的目的仅仅在于培养凤凰之类的人物?人的能力大小是有限的,对于那些我们当今淘汰下来的“产品”,他们通过教育得到了什么?那些没有成才的,没有成为社会中的成功人士的,他们通过教育得到文化涵养了吗?得到幸福了吗?得到快乐了吗?得到人生真理了吗?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得到的是金钱、地位,然而这些物质上的东西能代表幸福吗?真正的幸福是精神上的一种自足,物质的占有能填补空虚吗?
如果教育把成才当作唯一的目标而忽略了成人,那教育培养出来的就是高知识的流氓,危害会更大。诚然科研很重要,但即使作出创新来,如果国民的素质不高,把创新的东西抄抄,或是破坏掉,那时间久了,还会有人创新吗?现实的情况是即使很普通的东西,人们由于无聊而把它破坏。我不止一次看见电梯间的按钮被人扣掉;道路边的塑料椅子新的没过多久就被人弄坏,椅背没了;还有迟到的;上班拉家常的;公共场合大声打电话;用过的东西不放回原处……为什么这些幼儿园的东西,小朋友知道的东西,大人却做不到?问题不仅仅在于此,我觉得更严重的是大人做不到,却要求小孩做?而且您能察觉,我们的教育是*的,小时候要求小孩子诚实,说真话,大人做不到,等小孩子长大了,大人又告诉他诚实是愚蠢的,在社会上混不开,老实人吃亏——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教育的本质:是让人被奴役的!大人不是真的想要小孩子诚实,而是想知道小孩的真实想法,好去控制他,从而让他按自己(大人)的想法去做,表面上说为了小孩好,其实是满足自己的私欲。从大的来讲,这样的小孩长大后也好被领导管教、控制!
教知识不教方法,教知识不教做人。现代教育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知识教育上,而实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缺失严重或几乎没有,时间几乎完全被知识教育侵占,浪费了不少人的青春。把孩子束缚在凳子上,把思想桎梏在书本知识中,我们的民族可能正在失去思想的自由和活力,而走向思想真空和文化沙漠,正成为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
教育资源的稀缺,也是导致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种现象的原因。中学生把非常美好的时光消耗在大量做题,死记硬背这类低效率的事情上,既没有使素质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又压抑了活泼的天性。 稀缺的教育资源。需要大力引入民间资本来发展民办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问题已经强调多年,局面没有真正打开,重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对就业者的政治文化技术准备缺乏应有的要求,在于历史遗留的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根深蒂固。
教育的对象是人,主要是正在成长的年青一代(儿童)。为了有效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必须从儿童身心特点出发,适应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诸如教育任务要求之高低、教学内容的多少与深浅、教育方法的选择等,都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来确定。 第一,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 第二,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第三,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第四,教育要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恰当把握儿童语言、思维、人格发展的关键期,积极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培养和养育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培养合格公民,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促进人的发展,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
对于一个国家、社会来讲,国民的素质也许更重要!成才的是少数,那些没成才的,能否通过教育成人呢?没有。或者说,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成人,然后在此基础上,成才。
我们对人生问题深入探索就会发现:当你没问题了,整个世界的问题就结束了。如果我还发现世界是有问题的,那一定是我还有问题。当我不能百分之百地接纳这个世界的时候,那说明我的心还没有实现它自己的圆满。看到世界是圆满的,只是见证自己内在圆满的一个结果。
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公众话题和日常概 念,当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研究以其为基本概念 进行阐述,尤其是从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层次和高 度来探讨教育问题时,“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教育 学科的一个基础概念。一段时期以来,“问题取 向”逐渐取代“学科取向”成为教育研究的主流价 值,“纯”理论研究逐渐被边缘化。但片面强调“学 科”与“问题”的对立,并以“问题”来贬抑“学科”, 未必是一个好现象。一百年前,李大钊与胡适关 于“问题与主义”的争论,现在看来远未过时。这 是一个“主义”式微而“问题”盛行的时代,一些学 者整日忙于研究教育的各种“具体问题”,但却是 越研究、问题越多,也就需要更多的学者来研究, 教育学的繁荣并未带来教育的繁荣。以“教育问 题”表征其所探讨的内容,并不意味着其必然是教 育问题。“教育问题”并不是一个不言自明的词汇, 教育理论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教育问题” 本身,即“‘教育问题’何以是一个教育的问题”。
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
学校接受的还只是基本教育,尽管这个基本教育十分重要,但毕竟不是人生所受教育的全部,做到老学到老,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
你用惩罚自己的方式来惩罚你的小孩,你用责备自己的方式责备他。当你还是一个有许多问题的家长时,你怎能教育出一个和你不一样的小孩?你管得越多,他越成为你。你管得越多,他越成为你不希望他成为的那部分——越成为你内心中所讨厌的自己的那个形象。只有你管他越少,他才会越来越不像你,他才会越来越发展出你的生命中所没有的新的部分。
对于一个国家、社会来讲,国民的素质也许更重要!成才的是少数,那些没成才的,能否通过教育成人呢?没有。或者说,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成人,然后在此基础上,成才。
我们的学校、教育部门以及党和国家的其他部门,都要注意做工作,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教师教书育人的心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
在经济收入、地位、办事难、住房挤、婚配难、工作苦、社交技能差、改善待遇难等各种现实的劣势与社会对教师的高期待严要求是造成教师群体心理疾病多发的主要原因
目前的教育是把人当作工具而非人的。常常讲“培养人才”,但是教育的目的仅仅在于培养凤凰之类的人物?人的能力大小是有限的,对于那些我们当今淘汰下来的“产品”,他们通过教育得到了什么?那些没有成才的,没有成为社会中的成功人士的,他们通过教育得到文化涵养了吗?得到幸福了吗?得到快乐了吗?得到人生真理了吗?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得到的是金钱、地位,然而这些物质上的东西能代表幸福吗?真正的幸福是精神上的一种自足,物质的占有能填补空虚吗?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人民教育,花了很大精力,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巨大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
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
相较国内,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专业时并不了解该专业到底是学什么,以后要干嘛,不清楚自己的兴趣,或者知道自己的兴趣但选不到想学的专业。而大学普遍注重研究轻视教学,教学质量无人把关,纯靠教授自我修养,学生们在大学更学不到有用的东西。
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促进到国外择校。中国的教育着重在理论教育上,而西方的教育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东西方教育传统的长短是可以互补的,若将两者和谐地结合起来,对人才的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