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积极讨论
上海浦东康桥工业区有了全新概念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正在建设80条GMP(良好生产规范)生产线,未来将形成一个生物制药创新共享平台。全球科学家“一起来造药”,将在上海成为可能。 1627232李斌
上海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厘清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不同作用,形成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互动融合,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际大平台和“热带雨林”系统。
全球科创中心”,必须在三方面具备全球影响力,即在前沿科技的创新研发和关键技术上具备全球影响力,前沿技术在推动产业发展上具备全球影响力,在资源配置上具备全球影响力。这关系到五个功能定位:未来的上海科创中心,应当是全球领先的知识创造与传播中心,全球前沿技术的研发集聚中心,高科技先锋企业的中心,科技创新资源的全球配置中心,以及全球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中心。
上海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厘清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不同作用,形成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互动融合,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际大平台和“热带雨林”系统。
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国家战略和布局上落棋下子,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向未来、关系全局的大棋局,上海被赋予了重大使命。首先,要服务于大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其次,要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支撑、带动和示范作用。再次,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迈向世界前列,培育和树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杆。最后,要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方针以及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目标紧密结合。1627215 施云峰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更是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突破口。
首先,要服务于大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正处于大国和平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阶段,科技创新能力是核心支撑和主要标志。一个真正的大国,必然也是科技强国。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首先要服务和围绕国家战略,着眼于全球视野,发挥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定位于前沿窗口和国际化平台,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创新枢纽竞争,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为根本改变我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作出上海全面而独特的贡献。
其次,要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支撑、带动和示范作用。过去依靠政府支持下的少数科研机构承担创新主力军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今天更加快速、更加复杂、更加融合的创新态势,必须建立系统化的创新体系,在激烈的国际创新竞争中形成整体优势。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应依托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综合服务功能和国际影响力,着力发挥人才优势。
再次,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迈向世界前列,培育和树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基础科学领域正在或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互联网+”快速催生了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使创新创业呈现大众化、低门槛、高活跃度特征。上海建设科创中心要牢牢把握这场千载难逢的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瞄准全球影响力标杆,努力在某些领域实现由“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的转变。
最后,要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方针以及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目标紧密结合。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为上海未来发展设定了新坐标系,对“四个中心”建设进行新定义、提出新需求。科技创新中心不只是“四个中心”的组成部分,而应是“4+1”或“4×1”关系。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既要依托“四个中心”集聚和辐射创新资源,为实施国家战略服务,也要叠加、渗透和融合到“四个中心”的功能之中,为上海的经济转型注入强大动能。
那么,科技创新中心与“四个中心”是什么关系呢?我们认为,科技创新中心应该是上海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功能,它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灵魂”,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牛鼻子”,对“四个中心”和整个城市发展具有引领作用,而其他中心的发展应该服务于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
上海科技中介服务不发达、不规范,也是影响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短板”之一。课题组指出,这与科技中介机构管理机制没有理顺直接有关。比如,上海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着资格认定重叠,管理政出多门,评估市场形成部门垄断和行业分割等现象。这都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明确各自的职权职责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都是中央对上海的战略要求。如果说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顺应了1980年代特别是1990年代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对外开放的历史要求,那么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追求则契合了新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全球勃兴、创新驱动在国内深入推进的时代条件,是上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背景下承接国家使命,因应新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1627215 施云峰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都是中央对上海的战略要求。如果说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顺应了1980年代特别是1990年代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对外开放的历史要求,那么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追求则契合了新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全球勃兴、创新驱动在国内深入推进的时代条件,是上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背景下承接国家使命,因应新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正确处理好科技创新中心与原有“四个中心”的关系,就是要把科技创新摆在上海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把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功能予以布局谋划,充分利用上海在历史中积淀和形成的综合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等优势保障科技创新的持续繁荣;同时,用科技创新的持续繁荣提升国际经济中心的内涵和质量、拓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增强国际贸易中心的能级、巩固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从而实现科技创新中心与“四个中心”的良性互动。 1627215 施云峰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更是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突破口。
正确处理好科技创新中心与原有“四个中心”的关系,就是要把科技创新摆在上海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把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功能予以布局谋划,充分利用上海在历史中积淀和形成的综合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等优势保障科技创新的持续繁荣;同时,用科技创新的持续繁荣提升国际经济中心的内涵和质量、拓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增强国际贸易中心的能级、巩固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从而实现科技创新中心与“四个中心”的良性互动。
如今,国产大飞机试飞成功,联影等国产大型医疗器械“出海”,国产原创性新药全球同步上市……正是以创新的模式搞创新,科创活力在上海不断涌现,机制创新和人才积累持续深入。1627232李斌
首先,要服务于大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正处于大国和平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阶段,科技创新能力是核心支撑和主要标志。一个真正的大国,必然也是科技强国。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首先要服务和围绕国家战略,着眼于全球视野,发挥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定位于前沿窗口和国际化平台,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创新枢纽竞争,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为根本改变我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作出上海全面而独特的贡献。
其次,要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支撑、带动和示范作用。过去依靠政府支持下的少数科研机构承担创新主力军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今天更加快速、更加复杂、更加融合的创新态势,必须建立系统化的创新体系,在激烈的国际创新竞争中形成整体优势。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应依托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综合服务功能和国际影响力,着力发挥人才优势。
众所周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繁荣的基石,形成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特别是实体经济体系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根本目的。纵观世界,一些著名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之所以能产生源源不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雄厚的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基础;反过来,源源不断的创新又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持续动力。例如,硅谷的创新繁荣就与其早期的国防工业息息相关,一方面国防工业为硅谷的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最初的资金支持和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了硅谷地区主导产业不断向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升级。
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既是一个全新命题,也有丰富的内涵。准确把握内涵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一是要区分科学研究和技术活动两个概念。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人类未知的事实和规律,技术活动一般采用已知的科学原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特定问题,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立足“两手抓,分别抓”的思路,对于科学研究,要发挥好政府主导和组织作用;对于技术活动,要更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同时要推动政府与市场共同建立科学研究与技术活动的互促和结合机制。
二是要区分科技研发活动与应用创新两个层面。有比喻说,科研是把金钱变成知识,面向市场的创新则是把知识变成金钱。按照首次提出“创新”概念的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原意,创新是企业家发现市场机会(需求),把想法变成产品或服务、获得利润的过程,是企业家对包括技术在内的生产要素进行的“组合”。区分本来意义的创新活动,而不是使之与科研活动概念混同,有助于准确认识在竞争性市场环境下企业家在创新活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三是要区分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两种形态。技术创新的成果往往物化为实体产品,这是创新的基础。同时,现代经济创新本身也在演化出多元不同的模式,创新的“跳跃式”、“开源式”、“分散式”特征日益明显,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更多的是一种综合了多种形式的“混搭”创新。比如,在应用软件领域,大量开源平台出现,让更多的创新创业者可以参与其中;阿里巴巴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的商业模式和购物方式,把中国的电子商务产业带到了世界前列。商业模式创新由于切近市场需求的最前端,从解决生活、生产的直接问题入手,因此能够最大程度地集成已有技术创新成果,并牵引技术创新向着更有效的地方突破,最终产生倒逼和放大技术创新的效果。在经济新常态下,要克服重技术、轻市场,重实体产品、轻商业模式的固有观念,鼓励更多企业立足大众消费需求、产业升级需求来探索商业模式创新。
四是要区分战略性和市场性两种需求。战略性需求主要是发轫于国家战略需要,如军工装备研制、重大产业突破等,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性。对此,应充分发挥大国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由政府主导,超前布局,组织各方力量进行自主创新技术的攻关。另一方面,对来自于大众的市场性需求,必须依靠众多企业的创新活动和竞争来满足、创造需求。应鼓励企业重视研究市场需求特别是差异化、细分化的市场需求,研究不同群体消费者心理并据此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的主观能动性和独具慧眼的能力成为创新不可或缺的要素。
五是要区分政府和市场两种作用。在“科学研究—技术发明或进步—商业创新”的整个链条中,政府和市场应有不同角色定位和组合方式。在我国现阶段,科学研究活动主要由政府主导,公共财政要保障科学家和科研人员专注于科研工作而不分心。但在更广的商业创新领域,应让各类市场主体和企业家发挥作用,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完善有利于全社会创新的制度大环境。在技术开发领域,政府和企业也要有所分工,政府可以在一些特定领域或技术环节发挥作用,如组织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依托企业或院所进行特定技术攻关,也可以推动企业联盟或产学研联合体进行共性技术或竞争性技术研发,但更广更多的技术创新活动应放手让企业自主去做,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价值,优胜劣汰。
2015年3月5日,全国人大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现场,习*总书记指出,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能否聚集全球一流的科技人才,让更多高层次人才近悦远来,是检验科创中心建设的试金石。1627232李斌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领先水平,不断提升上海在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聚焦科技创新,围绕科技改变生活、推进发展、引领未来,率先走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体现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服务功能,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再次,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迈向世界前列,培育和树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基础科学领域正在或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互联网+”快速催生了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使创新创业呈现大众化、低门槛、高活跃度特征。上海建设科创中心要牢牢把握这场千载难逢的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瞄准全球影响力标杆,努力在某些领域实现由“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的转变。
众所周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繁荣的基石,形成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特别是实体经济体系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根本目的。纵观世界,一些著名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之所以能产生源源不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雄厚的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基础;反过来,源源不断的创新又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持续动力。例如,硅谷的创新繁荣就与其早期的国防工业息息相关,一方面国防工业为硅谷的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最初的资金支持和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了硅谷地区主导产业不断向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升级。 1627215 施云峰
上海曾经是我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曾经拥有许多令全国人民无比骄傲的民族工业品牌和工业产品,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在大量引进外资的浪潮中,这些民族工业企业相继被吞并或关闭,工业品牌丧失殆尽。目前,上海的工业总产值已退居全国各省市12位之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不断弱化成为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短板。新世纪以来,随着商务成本的不断攀升,上海过于强调“退二进三”的产业政策导向,对传统制造业优势和优秀工业品牌的丧失没有保持应有警觉,以至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面临“空心化”困境。而且,实体经济中的外资比重过大,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对外技术依赖严重,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不足30%。而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欠佳。201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上海仅有19家,而且以贸易类、批发类企业居多;而近邻的浙江和江苏上榜企业分别多达138家和98家,且均以制造业为主。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以实体经济为依托推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持续繁荣和强大。一方面,要聚焦产业前沿技术,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研发服务业等新的服务型制造业态。另一方面,要加快先进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尽快启动“上海制造”工程,复兴传统优势产业,重整上海制造业的辉煌,让上海的工业产品行销世界,影响全球。 1627215 施云峰
要把政府角色定准。在支持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动中,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就是抓好基础性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对大量面向市场的企业创新活动,政府部门要大力简政放权,放开管制,避免行政干预。要尊重和相信市场内生的创新力量,对创新事物保持容忍、克制和审慎,要改变政府部门过去分钱分物当裁判的工作方式,切实在创造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普惠性政策安排和开放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伟大的国家需要伟大的城市,伟大的城市需要伟大的企业。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支撑起来的。硅谷之所以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因为这里培育出了惠普、英特尔、苹果、谷歌、思科、甲骨文、推特、脸书、特斯拉等一大批世界级的科技创新龙头企业。正是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最终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对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施以重大影响。这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形成的发动机,因此被称为“引擎”企业。但是,任何“引擎”企业都是由新创企业或小微企业成长起来的。企业的成长需要有孵化、培育和发展的过程。大家知道,创立于1939年的惠普公司,最初只是一家员工只有3人的“车库”企业。目前位居硅谷地区销售额榜首的苹果公司,最初也是从几个人的“车库企业”发展起来的。 1627215 施云峰
把多主体力量放大。构筑和维系上海科技创新之果生生不息的“热带雨林”系统,保持众多创新主体、创新模式、创新组织的开放性、多样性和竞争性,让更多主体参与其中以释放全社会创新潜能。要通过改革攻坚解决体制内机构创新活力不强的问题,也应重视通过不断开放(包括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来引进创新主体和资源,以增量激活推动存量调整。
因此,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以实体经济为依托推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持续繁荣和强大。一方面,要聚焦产业前沿技术,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研发服务业等新的服务型制造业态。另一方面,要加快先进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尽快启动“上海制造”工程,复兴传统优势产业,重整上海制造业的辉煌,让上海的工业产品行销世界,影响全球。
面向未来的奋斗目标是,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创新人才、科技要素和高新科技企业集聚度高,创新创造创意成果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善的综合性开放型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和国际性重大科学发展、原创技术和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跻身全球重要的创新城市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