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积极讨论
建设科创中心不能仅仅是科技创新,而应该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上海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更是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突破口。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今年上海市委的“一号课题”,从时间标尺上衡量,其效应可能辐射未来30年甚至更久。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变革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努力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这是新形势下中央对上海的定位,也是上海突破自身瓶颈、重构动力的根本举措。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一蹴而就。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既要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也要遵循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既需要长远谋划,更需要统筹部署。
上海正在做面向未来30年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新一轮城市规划的编制,应把科创中心作为一个重要的功能定位,和“四个中心”建设并行。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都是产业中心。从城市发展趋势看,从“产业中心”必然走向“产业中心+创新中心”。
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这是习*总书记去年5月在沪考察时,对上海提出的发展定位和工作要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书记再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上海要按照“四个全面”的要求,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上海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厘清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不同作用,形成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互动融合,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际大平台和“热带雨林”系统。
这是摆放在上海这座城市面前的一张时间表:2020年前,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2030年,要着力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更是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突破口。
知识化和全球化这两大趋势正在重构全球科技与经济版图。以研究跨国研发体系著称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杜德斌表示,纽约、伦敦、东京、首尔等已先后提出了建设全球或区域创新中心的目标规划,全球创新网络的枢纽性节点城市正成为大国转变发展模式、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支点。在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研究员李万看来,未来10年至20年,全球范围内将可能发生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变革;随着创新中国的和平崛起,必然将伴随着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出现。
把创新土壤植厚。打造科创中心成为生生不息的“雨林”,说到底要靠肥沃的创新土壤承载和滋养。其中包括: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一流大学,着力培育具有怀疑精神、批判性思维、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完善有利于吸引海内外创新人才的工作和居住证制度,形成生活便捷、宜居生态环境、信用诚信体系等。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殷殷重托,是顺应全球经济发展大势的战略决断,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聚焦这一国家战略,上海勇当“排头兵”“先行者”,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一蹴而就。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既要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也要遵循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既需要长远谋划,更需要统筹部署。
置身浦东张江,处处弥漫着创新的气息:大学、科研院所与大科学装置高度集聚,探索前沿的基础研究,在这里一一开启。在今年7月中旬举行的市委全会上,市委书记*指出,要举全市之力、集全球资源,加快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迅速提高集中度和显示度。1627232李斌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更是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突破口。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为上海未来发展设定了新坐标系。1627226
为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上海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新要求,26日,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1627223 康佳臣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更是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突破口。
。三年多来,掐着这张时间表,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在申城上下加速蔓延,一张具有集中度和显示度的“成绩单”正徐徐展开———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如火如荼;超强超短激光用户装置、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和功能成像平台等一批大科学项目装置启动建设;李政道研究所、国际人类表型组创新中心、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等一批顶尖创新机构和平台正在张江汇聚……
上海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厘清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不同作用,形成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互动融合,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际大平台和“热带雨林”系统。
上海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5月25日举行。*指出,市委研究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是一个统筹推进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性意见,重在明确大的目标方向,聚焦难点推动改革创新。.1627223康佳臣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一蹴而就。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既要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也要遵循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既需要长远谋划,更需要统筹部署。
随着全球创新网络的不断深化,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逐渐由单极向多极化发展,多中心、多节点的创新格局逐步形成。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更是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突破口。
自去年2月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以来,一批顶级大科学装置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开工的目标,展现出令人赞叹的“上海速度”。
上海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厘清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不同作用,形成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互动融合,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际大平台和“热带雨林”系统。
科创中心建设从蓝图走向现实,关键在于顶层设计,而抓手则是“四梁八柱”。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表示,科创中心“四梁八柱”,好比一座坚实稳固的金字塔。自上而下层层解剖,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居塔尖,它既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也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
当前,科技创新越来越不局限于单个城市和地区,而是更加注重不同城市和区域的协作,形成典型的创新城市群。大体上看,这种创新城市群可分两种类型:一是核心城市以较强的辐射力带动周边城市发展,通过在国际大都市周边形成创新群落,推动了区域整体创新。比如,伦敦依托生命科学等领域较强的创新优势,与周边牛津、剑桥地区紧密协作,形成了英格兰东南部生命科学研究“金三角”。二是不同区域发挥各自优势错位发展,形成了协同创新的城市群。以柏林地区为例,柏林市与周边的勃兰登堡州实施了“联合创新”战略,建立了五个两地共建的创新集群,涵盖生命科学、创意经济、交通、新能源、光学等领域,成效正逐步显现。无论哪种类型,通过不同城市的协作,在更大范围统筹创新资源配置,都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一蹴而就。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既要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也要遵循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既需要长远谋划,更需要统筹部署。
知难而上,奋发作为,对排头兵的优势地位不能丧失。
与国际主要全球城市和创新中心相比,上海仍存在创新资源较分散、企业创新内生动力不足、创新服务业发展滞后、科技实力相对偏弱等问题。为此,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可以借鉴一些全球经验。。。1627223 康佳臣
上海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厘清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不同作用,形成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互动融合,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际大平台和“热带雨林”系统。
闵行将重点布局包括紫竹国家高新区、莘庄工业区、虹桥高科技园、南虹桥科创中心等五大板块的科技创新“功能集聚区”,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打造创新生态环境。1627223 康佳臣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一蹴而就。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既要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也要遵循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既需要长远谋划,更需要统筹部署。
上海移动将着力构建新一代网络与信息基础设施,综合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携手临港集团在基础通信配套环境、创新创业服务、产业升级转型、网络安全保障等领域全面推进“互联网+”的深度应用与融合创新,共同推进“园区智能监控”“智能WiFi”“智慧商圈”“智慧园区”“智慧楼宇”等典型应用的示范项目合作,将临港打造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园区典型,助力加快推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上海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厘清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不同作用,形成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互动融合,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际大平台和“热带雨林”系统。
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核心载体,“2015年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已出炉并开始实施,共有56项措施,其中19项涉及“双自联动”。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一蹴而就。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既要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也要遵循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既需要长远谋划,更需要统筹部署。
上海已经清醒地看到,当前和面向未来的发展必须更加重视品质、结构和效益,必须更加重视对国家战略的贡献,创新的根本是更好地发展、持续地发展。而在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至今已运行八年的上海光源,截至去年年底,共接待用户3.2万多人次,发表论文3200多篇。利用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初步揭示其工作机制和致病机理。围绕大科学装置,一种冲击世界前沿的创新生态正在形成。 1627232李斌
在创新策源上,从大公司为主向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协作并举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创新资源越来越突破地域和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对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科技研发的全球链进一步深化。
目前,上海创新资源集聚、生活配套完善、创业氛围浓厚的科技园区较少,全社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尚未形成。课题组指出,上海有待大力营建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使之成为法制软环境的内在组成部分。
超强超短激光装置项目负责人、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冷雨欣说,比建造“世界第一”的装置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优秀科学家利用装置,做最前沿的原创性研究。1627232李斌
建设科创中心不能仅仅是科技创新,而应该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表示,上海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
目前,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涉及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中,国有企业承担了主导作用。课题组认为,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其主体作用还有待获得支持和扶持。
科创中心建设从蓝图走向现实,关键在于顶层设计,而抓手则是“四梁八柱”。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表示,科创中心“四梁八柱”,好比一座坚实稳固的金字塔。自上而下层层解剖,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居塔尖,它既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也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1627232李斌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创新呈现许多不同于以往的特点,导致科技创新中心的运行方式发生新的变化。一方面,创新行为日益开放化、协同化。当前创新范式正在加快由封闭式创新向共生式创新转变,由线性创新向颠覆式创新转变。在这一前提下,创新已经不是单个企业的行为,而是要通过互补性协作,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
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就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体制上研究解决政府自身的错位、越位、缺位问题,着力破解制约发展动力转换的瓶颈、难点和关键问题
自去年2月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以来,一批顶级大科学装置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开工的目标,展现出令人赞叹的“上海速度”。
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所需的人才缺口很大。课题组方面以金融人才为例向记者做了解释,从人才数量上看,上海目前有35万左右金融从业人员,约占申城从业人员的5%,而这一比例在国际知名金融中心城市一般为10%,上海金融从业人员总量还不能满足金融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从人才结构看,传统金融类从业人员占比60%以上,创业投资、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人才比较紧缺,金融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领军人才数量不足。由此,与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等国际知名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金融人才发展的大环境还不够优化。课题组指出,上海的这些“短板”,对通过立法制度保障所需人才的引进,提出了内在需求。
2017年3月5日,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习*总书记指出,要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提升科学中心集中度和显示度,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1627232李斌
上海科技中介服务不发达、不规范,也是影响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短板”之一。课题组指出,这与科技中介机构管理机制没有理顺直接有关。比如,上海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着资格认定重叠,管理政出多门,评估市场形成部门垄断和行业分割等现象。这都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明确各自的职权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