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关系到生活质量,大家可以发挥想象力积极讨论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应该成为普通劳动者提高收入水平的主要途径。为此,一是要加强劳动者职业培训,以提高劳动力要素的质量,从而提高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并获得较高的劳动力价格。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矛盾、前进中的问题,必须通过促进发展、深化改革来逐步加以解决。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城乡居民在收入普遍增加、生活不断改善过程中的新要求新期待。同时也应该看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克难攻坚、有序推进。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主要体现了平均主义的思想。在传统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由国家直接决定收入分配的体制。
要让劳动者既能通过劳动方式实现按劳取酬,同时又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即按劳动者自身价值或贡献大小,合理地折合成一定股份(如员工持股计划),与资金股、技术股共同参与利润分配。
我国出现的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长过快现象,主要就是收入分配不规范造成的。一旦收入分配秩序规范了,控高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而不需要专门出台控高政策。
而在经济转型时期,各种不规范的收入分配行为还是比较多的,存在的空间也是比较大的,不仅不同的市场主体会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不同地区也会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更重要的,体制外的收入分配行为,常常对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影响更大。
经济学中,经济发展与收入的相关关系库滋涅茨曲线是有表述的,经济发展的早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居民收入在整个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下降,二是由于整个收入差距在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过程又减弱,最后收入分配均等化是发展的结果。我想讨论的问题有三点,一是收入分配的表述;二是如果有倒U,持续的时间有多长;三是倒U是人为的还是自然的过程。讨论这三点我想说明收入分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是否有积极的作用。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中国政府依法制订和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规范工资支付办法,定期向社会发布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鼓励企业试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引导企业采用灵活多样的工资制度和分配形式,维护企业的工资分配自主权和劳动者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现在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是收入分配不公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一过程同市场化改革的过程是不一致的,
因为市场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地区、行业差距应该不断缩小
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与基本国情、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基本建立。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矛盾、前进中的问题,必须通过促进发展、深化改革来逐步加以解决。
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在世界经济恶化的情况下,如果经济要持续的发展,应该要增加居民的消费,增加居民的消费就要增加居民的收入。我想说一点,对中国来说,目前是我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收入比重占的很大,但供给仍然不足,一定要改善,这种改善包括结构性的减税,包括财政上的安排。倒U型的出现并不是自然的过程,很可能是政府的某种安排才有一个倒U型的出现,而自然的过程并不能证明倒U型是经济自然增长的出现。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逐步实行了以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允许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由于缺乏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
以及对低收入者的有效保护等收入分配制度的配套改革,在人们对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占
有状况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收入差距不可避免地拉大。
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应该以按劳分配为主体。首先,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而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从现实意义来看,如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具体来看,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更为强调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劳动报酬的比重,针对低收入劳动者,则通过加大扶贫力度与最低工资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通过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来创造机会公平,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经济学中,经济发展与收入的相关关系库滋涅茨曲线是有表述的,经济发展的早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居民收入在整个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下降,二是由于整个收入差距在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过程又减弱,最后收入分配均等化是发展的结果。我想讨论的问题有三点,一是收入分配的表述;二是如果有倒U,持续的时间有多长;三是倒U是人为的还是自然的过程。讨论这三点我想说明收入分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是否有积极的作用。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所代表的含义主要是指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两种分配方式并存。其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直接原因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既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更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按发达国家的理念,政府如果花不了那么多钱就不该收那么多税,百姓把钱交给政府是为了让政府把钱花到为百姓服务上。然而我国各级政府竟然存下了大笔存款,成了食利者;同时地方政府还通过扮演“卖地商”的角色,聚集了大量卖地款,而且还属于缺乏监管的账外资金。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政府存款”项目下的资金额从1999年的1785亿元一路上升到2008年的16963.84亿元,猛增了9.5倍!20年来在劳动报酬和居民储蓄所占份额越来越萎缩的同时,政府储蓄率却在节节攀升,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0.95%升至20.57%,若加上预算外收入、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以及中央和地方国企每年的未分配利润,政府的大预算收入几乎占到了国民收入的30%。
因此,表面看起来中国的储蓄率很高,但其中真正属于百姓的储蓄占比并不高,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7年我国企业储蓄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10年前的12%上升到23%,而家庭储蓄所占比重却一直徘徊在20%左右。医疗及社会保障不到位,百姓的大量储蓄也不敢轻易花掉,从而导致居民消费能力受到严重抑制。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倡导勤劳致富、支持创业创新、保护合法经营,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坚持注重效率、维护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突出增量改革,带动存量调整。
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很重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最重要,各种各样的发展政策是在加速资本形成。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因为资本匮乏,很多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这样的措施,这种措施有两类,一种是完全使用行政的手段控制农业社会,另一种是所谓的二元经济结构的递进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资本是第一位的,效率优先是必然的,所有的发展是为了促进资本形成,促进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