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馆一行虽短暂却深刻,随着讲解员娓娓道来每张图、每段配字背后的意义与由来,心里对海洋大学只觉蒙上了又一层无声的爱重。
“勤朴忠实”,言简意赅的四字校训,学习工作上的勤勉、做人行事上的朴实、对母校祖国的忠诚和对真知实效的追求,组成了海大延用百年的校训,也是海大人自始至终的精神坚守。既简短又浅显,但其本身就非常实干。
最初向我们介绍的便是学校本身从江苏省立水产学校,辗转多处、不断更替直至今日的上海海洋大学的直观历史。令人尤大为所撼的是学校甚至曾经在抗日战争中被战火毁坏了校舍,而后又最终克服着艰难一步步重建起来的。曾经战士们用血和肉所抗争的艰苦日夜,竟是连我校都经历与共的。这既是令我们自豪的悠久建校历史,也是让人深刻的学校与前人所不懈抗争也要维续的珍贵宝藏。
来之不易,才倍须珍惜。正如陆桂先生所讲的“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形成了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培养了师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校史馆临尾的墙上罗列了许许多多的名人姓名与照片,那些数不清的为学校到如今的发展所奉献了自身的伟人前辈们被牢记印刻的同时,新人们想必也都暗暗立下了决心向着自己抱有希冀的方向准备扬帆。
虽也有些有趣的小插曲,校史馆之行最终完美落下了帷幕。那些随着学校改头换面而不断延续的品质与前人的艰苦奋斗历历在目引人深思,我想,未来在海大的铭记着这次历行的每一个春夏秋冬,都将充实且承载着新与旧共同的进步。
并且我也认识到一所高校最值得品味的,最值得社会羡慕的,是她所拥有的不为一般社会时尚所左右的思想文化精神。这种思想文化精神通古贯今,形无“式”却无所不在,为一代代师生所奉献,为一代代师生所继承,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并且发扬光大。上海海洋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必将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学校以校训“勤朴忠实”为内核,共展出各类实物、图片和档案史料600余件,包括创始人、清末状元张謇、教育家黄炎培及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著名校友张闻天等的光辉形象,也有纪念科学家朱元鼎的“朱元鼎纪念厅”同时也有老校长、著名水产教育家侯朝海的遗著《中国水产事业简史》,也有50年代初的校戒等一批实物,极富文物价值。该馆资料翔实,线索流畅,特色鲜明,既反映了的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卓越贡献,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现代水产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我从中真心感受到一所富有国家双一流的专业学科设置的大学我拥有的品质,不光是以校训勤朴忠实
我更应该拥有认真学习,不辱没学校的名誉的志气,从校史馆中陈列的一件件历史文物中,不难看出学校的先辈们的勤奋刻苦,不断拼搏向上,不达目的绝不放弃的心,从而获得水产养殖大户的美喻,所以作为新生的我们,也应该拥有这些难得的品质。
不见其人,先闻其名。很早就听闻海大的校史馆,在了解校园里的“七道门”之后,更加的对校史馆神往至极。踏入校史馆,迎面扑来的是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暖黄的灯光,质朴的物件,仿佛看到了时间的沉淀。我的思绪也随着解说员飘向遥远的过去。
一连串年份告诉我们海大曲折而又坎坷的变迁之旅。1912年成立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04年,为抵御侵渔、维护海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主张“渔权即海权”,向清廷倡议创办水产学校。后经黄炎培襄助和首任校长张镠竭力筹措,于1912年正式创办,系我国最早的水产学校之一。1927年,学校更名为第四中山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1929年恢复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校名。1937年因八一三淞沪抗战,校舍毁于战火,辗转四川合川艰难维续水产教育。1938年先于国立第二中学成立水产部,后于1943年成立国立四川水产职业学校。1947年在上海复校,定名为上海市立吴淞水产专科学校,1951年更名为上海水产专科学校,1952年组建升格为上海水产学院,成为中国第一所本科建制的高等水产学府。1972年受“*”影响搬迁到厦门集美办学,更名为厦门水产学院,1979年迁回上海原址恢复上海水产学院,同时保留厦门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为适应国家海洋事业发展需要,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
顺着校史馆缓缓走过,仿佛见证了当年的点点滴滴。“勤朴忠实”四字如洪钟大吕,轰然心扉。我知道,海大的过去。海大的将来,我将参与。